澄海如何成长为玩具礼品之都?

分享到: 更多
2014-10-17 来源:中国礼品网

        从“三来一补”,集体、私营、个体户一齐上千军万马做玩具,到现在全国拥有最多民营上市玩具企业的“中国玩具礼品之都”,新中国成立65年来,作为我市八大传统优势产业之一的澄海玩具礼品业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土到精逐步发展道路,这也是我市民营企业发展的一个缩影。目前,汕头民营经济发达,经济规模占全市的70%以上,已经成为支撑我市经济发展的基础和生力军,成为规模经济的重要力量。


  澄海玩具生产历史悠久,新中国成立后,作为侨乡的澄海先后组建一批工艺厂社,从事工艺品包括玩具产品的设计和生产,产品主要包括纱灯、香包和泥塑玩具等。1962年澄海印刷厂发展扑克牌生产。1965年在城镇成立城北特种工艺社,开始小批量生产泥塑和石膏玩具,其产品有少数民族人物和动物等,以后还设计和制作“中国绣童”、“民族彩娃”等出口。


  “1978年12月,澄海县二轻工艺一厂与香港客商签订全县第一个娃娃玩具服装来料加工合同。”据澄海区玩具协会会长郭卓才介绍,澄海玩具礼品业起步阶段,在国家没有投资和银行没有贷款的情况下,运用灵活的经营机制,以”三来一补“为突破口,依靠民资民力,开办众多的家庭作坊而发展起来的。据介绍,改革开放以后兼营玩具的越来越多,有的甚至转变为主营。当时这些工艺厂社在玩具生产中起着骨干的作用。与此同时,城镇无业居民兴办家庭小工业;“洗脚上田”的农民兴办家庭小工业;上山下乡回城知识青年、退伍军人、中小学毕业生,其中有相当部分也加入到玩具生产的行列。一些国营集体企业职工停薪留职或辞职后,也回到家中办起玩具小作坊,一些民办、队办工厂陆续由私人承包经营,也改行生产塑料小玩具。全县大大小小的塑料玩具生产厂达到400多家,城乡到处出现塑料机“笃-笃-笃”的声响。


  “铜钱出苦坑,白手能起家”。这是澄海人从小作坊干起,边干边摸索边积累,走艰苦创业之路。进入20世纪80年代,澄海县塑料业继续扩张和发展。1985年全县经工商登记的塑料生产企业增加至291家,从业7583人。靠近澄海汽车站的中山北路一带,集结了40多家样品铺,成为塑料玩具代销中心。1992年中共中央确立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方针之后,澄海玩具行业基本由私营经济所主导。自1996年起,澄海玩具礼品业以星火燎原之势迅猛发展,成为澄海最大最有特色的工业支柱。


  经过多年的发展,目前澄海已发展为全国唯一的“中国玩具礼品之都”,拥有奥飞动漫、互动娱乐、骅威玩具、群兴玩具等4家玩具上市企业,占全国玩具上市企业总数的8成,打造了中国资本市场中的“澄海板块”,推动民营资本做强做大。2013年,该区玩具礼品产值310亿元,占全区工业总产值的41.3%。产品70%以上出口,约占全国玩具出口额的20%。

 

版权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轻工业网” 的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轻工业网,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轻工业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中国轻工业网)” 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信息之传播,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于转载之日起30日内进行。

返回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