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产在顶端 利润在低端

分享到: 更多
2015-03-25 来源:世界眼镜网

       十年前,李照教去意大利米兰参加世界最大的MIDO眼镜博览会,目睹一位同行摆出抄袭国际品牌设计的眼镜,被展会组织方当场撤架,就在那一刻,他决定要创立一个自己的眼镜品牌。李照教创立的深圳慧明眼镜有限公司位于深圳龙岗,和这里的400多家企业一样,他们几乎为所有国际一线大牌眼镜做过代工,拥有成熟的设计和技术优势,但品牌突围之路却异常曲折和孤独。

  作为深圳六大传统行业之一,深圳眼镜产业年生产规模超过130亿元,是全球中高档品牌眼镜镜架的最大生产基地。庞大的产业背景下,“眼镜圈”的企业历经10多年的“自我互搏”。一方面,巨大的产业规模让深圳眼镜站在时尚奢侈生产的顶端,而另一方面,长期代工思路却让这个产业始终处于利润分割的最底端。业内一些领军企业意识到,如今他们已经站在了转型的十字路口,转型已无需讨论,“怎么转”才是核心议题。

  而政策的出台无疑为深圳眼镜转型起到“引路”的作用,最新一期的深圳市政府公报发布《深圳市推进眼镜产业转型升级专项行动方案(2014-2016年)》(下称“方案”),从品牌提升、创新驱动、制造夯实、人才引领、时尚引领、产业集聚六方面提出推进眼镜行业转型升级的系统计划。如何聚产业“合力”走出一条高起点的独特路径,将成为深圳眼镜企业在下一个30年创造新奇迹的关键点。

现状站在时尚顶端的百亿产值行业

  产业规模大、产品质量高端、产业集聚度高、生产配套完善已经成为深圳眼镜产业的显著特征,经过30年发展,深圳成为全球中高档品牌眼镜镜架的最大生产基地和全国五大眼镜生产基地之一。

  据统计,2013年底龙岗区眼镜企业近400家,其中生产企业约380家,商贸企业约20家,眼镜年产量超1亿副,约占全球高端眼镜产量的70%,产业规模约130亿元,95%的产品出口到120多个国家和地区。

  “国际一线品牌在这里代工,二三线品牌眼镜很多都是由深圳设计的,”深圳市骏联眼镜有限公司总经理黄德清告诉记者,在深圳眼镜工厂内,国际品牌给出一个概念和感觉,本土设计师随后进行设计,制作在工厂同步完成。因为具有一整套成熟的代工和贴牌操作流程,并拥有相当数量的行业熟练工人和高级技工,深圳眼镜制造在世界眼镜行业具有很高知名度,产品以中高档镜架及太阳镜、光学眼镜为主,以质量过硬、定位高端卓立于中国五大眼镜生产基地。

  完善的生产配套产业链随之形成,光学眼镜、太阳镜等产品门类齐全,框架、镜片、配件、电镀、机械、模具等配套在横岗眼镜城一应俱全。

  但是,长期的代工模式也让深圳眼镜产业陷入内外两方面的倒逼态势。从自身发展看,眼镜企业自主知名品牌培育和自主营销渠道拓展的活力不足,企业研发设计、营销推广、数控操作等方面的高端人才紧缺,转型升级相对滞后。从全国范围看,厦门、温州、丹阳、鹰潭等地的眼镜产业虽然起步较晚,但发展势头迅猛,对深圳眼镜产业发展带来一定的竞争压力。

  业内专家认为,随着人们消费观念的改变,眼镜产业已经逐渐发展成为时尚产业,原有市场竞争格局也会发生深刻变化,能否抓住此轮机遇,对于深圳眼镜企业来说非常关键。

挑战“微笑曲线”底端的深圳制造

  无需置疑的是,在眼镜产业链上,深圳眼镜制造企业一直在分最小的一块蛋糕,而且随着人力成本的逐年上升,这块蛋糕只能越来越小。企业代工的纯利润仅有5—10个百分点,很多运作不好的企业还亏本。

  “要从微笑曲线的最底端往上爬。”李照教说。微笑曲线是宏碁电脑董事长施振荣提出的企业竞争战略,分成左、中、右三段,左段为技术、专利,中段为组装、制造,右段为品牌、服务,而曲线代表的是获利。深圳眼镜制造企业就位于获利最低的中段,要增加企业的盈利,绝不是停留在眼镜组装、制造位置,而是往左端或右端位置迈进。

  实际上,不少深圳眼镜企业已经意识到转型的迫切性,但是品牌之路注定是孤独和艰难的旅程,一边是充足的代工订单和稳定的收入来源,另一边是巨大的品牌投入和经营风险,不少眼镜企业陷入长期发展和短期利益的“互搏”之中。

  从外部环境来看,眼镜行业发展还处在相对传统和封闭的状态,高端品牌垄断销售渠道,这让本土品牌突围更加艰难。另一方面,人才的缺乏也成为企业突围的瓶颈。深圳拥有全球最多的眼镜设计师,但由于职业空间局限,这些原创人才流失非常严重。黄德清坦言,一些深圳设计师跳槽到丹阳眼镜基地,加盟品牌商企业后,可以设计自己的产品系列,这比在代工厂工作更有价值。

  但是,黄德清也从困难重重的外部环境中看到了机遇,“眼镜行业模式会慢慢开放,只要把品牌做起来,人才也会聚集在深圳,现在已经到了转型的机遇期。”

试错品牌之路的艰难与孤独

  “为别人做嫁衣,没有自己的知名品牌,”深圳市眼镜行业协会理事会主席、深圳慧明眼镜有限公司董事长李照教坦言,一些业内企业在过去10年也进行了不少品牌化探索,但“老板们”用工厂思维做市场,走了不少弯路。

  李照教去意大利米兰参加世界最大的MIDO眼镜博览会,目睹一位同行摆出抄袭国际品牌设计的眼镜,被展会组织方当场撤架,就在那一刻,他意识到知识产权的重要性,决定要创立一个眼镜品牌。在回国的飞机上,他们想了个品牌的名字叫阿玛迪斯,回来后改名为“李白”,英文名为“Lipo”。“因为我们想创立一个民族品牌,也能被世界所理解,李白的价值观和才华非常受西方人崇敬,和西方的价值理念相通。”

  李照教坦言,自己的品牌化之路最初构思得过于完美,由于眼镜企业规模相对较小,单靠一家企业打开局面非常艰难,2005年,他花月薪3万元聘请了一位CEO,专门从事品牌管理,举办了一届“李白杯眼镜设计大赛”,还曾打算做一款世界上最贵的眼镜,将唐诗用微雕工艺雕刻在一副眼镜上。但巨大的投入和几乎为零的产出让企业很难坚持不动摇,后来这位CEO突然“跑路”,打断了他的全盘思路,一度陷入困局。

  “做品牌就是想输入自己的感情,注入自己的诚信打造一个产品。”说起深圳眼镜品牌,黄德清的骏联眼镜是运营较为成功的几家企业之一,他创立的DEEKI眼镜主打韩国时尚元素,几乎采用韩国制造,并搭上了电子商务这趟快车,在国内和香港销售都非常火爆。不过,单一品牌限制了产品类型和客户群体,加之人才缺乏,黄德清还是难以在品牌化的路上看到更远。

  品牌的附加值有多高,李照教深有体会,他的企业为意大利Luxottica集团做代工眼镜,Luxottica是世界最大的眼镜制造和销售公司之一,年营业额达到800多亿元,而深圳约400家眼镜企业的总营业额才约为130亿元。

版权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轻工业网” 的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轻工业网,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轻工业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中国轻工业网)” 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信息之传播,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于转载之日起30日内进行。

返回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