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湘军崛起 工美“特产”受海外热捧
在五千年的发展历程中,中华民族创造了光辉灿烂的历史文化。诗词歌赋、科技教育、典章制度、文化遗存……这些意味深长的文化符码,筑起了中华民族雄奇天下的精神长城。现在,怀着实现“中国梦”的美好愿景,有着千年文化底蕴的湖湘大地,释放出了更新更强的文化能量。
在湖南非物质文化遗产中,传统工艺美术类占有很重比例,其历史悠久、品类繁多、底蕴深厚、技艺精湛,是湖南历史发展不同阶段的最佳见证,也是湖湘文化走向世界的重要载体。湖南省工艺美术馆馆长梁湘永介绍,目前湖南已形成雕塑工艺类、金属工艺类、漆器工艺类、花画工艺类、天然植物纤维编织工艺品、抽纱刺绣工艺品、珠宝首饰类、民族工艺品、美术陶瓷、烟花爆竹十大类近百个工美品种,其中湘绣、烟花爆竹、菊花石雕、艺术陶瓷、金属工艺、土家织锦等“特产”享誉中外,深受海外热捧。
特色工美崭露头角
在中国文化产业的大版图上,“敢为天下先”的湖南人创造的湖南文化现象,让人们倾听到湖南人的强劲心跳。“广电湘军”、“出版湘军”、“动漫湘军”和“演艺湘军”享誉海内外。据相关统计显示,仅2014年上半年,湖南核心文化产品进出口总额超3亿美元,同比增长22.7%,其中出口达2.7亿美元。如今,“工美湘军”正在崛起,在海内外都有着较大影响力。
2014年6月举行的湖南(上海)贸易洽谈周上,“湖湘家传”湖南非物质文化遗产精品展示展销活动集中展示了浏阳菊花石雕、长沙铜官窑、醴陵釉下五彩瓷、湘绣等近20项非遗的200余件精品,并通过电视和网络,实现现场销售1390多万元。而在此前举办的第十届深圳文博会上,以工美为特色的湖南组团更是向全球展示了湖湘文化产业的发展成果、成长空间和巨大潜力。
湘深挖工美潜力
在集湖南所有工艺美术作品于一体的湖南省工艺美术馆内,所展示的湘绣、菊花石、陶艺品、竹雕、刻瓷等众多品种的手工艺品都散发出浓郁的湖湘文化气息。“我们现拥有多位国家级、省级工艺美术大师和高级工艺师,与此同时,我们还要给工艺美术大师提供一个良好的交流和展示平台,为各类手工艺人推介其作品,让他们的作品能够更好地展现出来,目前也有很多大师的作品被海外收藏家收藏。”梁湘永说到。
据梁湘永介绍,目前他们正在举办湖南省“工艺美术大师”系列宣传表彰活动和追寻“童年记忆”专题活动,旨在尽最大努力推广湖南的工艺美术作品,让年轻人亲身体验工艺美术作品的制作,使湖南的工艺美术得到更好的传承。
记者了解到,湖南为了加强对文化的立法保护,积极制定保护法规与政策。早在2005年就颁布了《湖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加强我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指导意见》,次年作为我国首个地州市实施的民族民间文化遗产保护条例的《湘西民族民间文化遗产保护条例》也正式实行。在推进项目传承保护方面,还加强了对代表性传承人的保护,注重民间的教育普及工作,加大非遗项目人才培养的力度。与此同时,制定了国家、省、市、县的4级保护体系,并在全省范围内开展了非物质文化遗产普查。在制作工艺上,传统工艺充分吸收利用现代工艺,创造新产品,同时将非物质文化遗产直接或间接地转化成实实在在的经济效益,推动了非遗的传承。
“大师”汪为义:一生默默编织土家织锦
初见汪为义大师,但见他满头白发、精神矍铄,完全看不出他已年近七旬。汪大师介绍,他祖籍安徽休宁,但在湖南工作和生活了大半辈子,一直从事民间工艺和土家织锦研究。
“1976年,我第一次到湘西写生,就被张家界的奇山秀水和土家风情迷住了。”汪大师向记者说道。在湘期间,他主动给湖南省工艺美术研究所打报告,并在所内成立了“民间工艺研究小组”。从此,他与湘西、与张家界、与土家织锦便结下了深深的情缘。他还多次深入土家山寨进行采风创作,拜访土家织锦工艺传承人,并搜集了大量的土家织锦传统图案。“张家界属土家族聚居地,更要有自己叫得响、拿得出手的民族文化产品,而土家织锦就是张家界旅游文化名片!”
汪为义大师与同道合作为长沙火车站大厅创作设计了一幅170平方米的土家织锦壁挂《武陵胜境》。“这幅作品从设计到编织完工,整整花了一年时间,由十个土家织锦优秀织女和五台宽机编织了八个月”。现在这幅作品仍然悬挂在长沙火车站大厅,成为南来北往众多游人了解张家界、展读张家界的巨幅画卷。对此,中国民间工艺委员会副主任、著名艺术家刘恪山评价说:“《武陵胜境》是全中国火车站中最大的工艺美术作品,有湖南的地方特色,画面优美、构图宏伟,色彩和谐、工艺精细。”
现在,汪先生仍然像一头老黄牛耕耘在土家织锦这片土地上。外出活动时,他总会不遗余力地推介湖南的土家织锦,让更多的人了解湖南的土家少数民族文化和织锦技艺。有时间他还为土家织锦工艺传承人上课,从历史渊源到文化内涵,从工艺原理到色彩搭配,从图案花纹到创作设计,授课内容涵盖了土家织锦的方方面面。
“我们在创作中一定要多深入普通寻常百姓的生活,发掘一些有特色的亮点,对于一些古老的民间工艺传承,更不要墨守成规,应该将传统工艺和时代特点相结合,及时注入一些新的元素,使其民间工艺焕发新生。”汪大师在谈到土家织锦的发展时说到。
放大镜:湖南特色工美品掠影
浏阳菊花石
“浏阳河水水粼粼,千秋水府结同心。精英长照三生石,月照秋江菊花魂。”这是浏阳花鼓戏《菊花魂》结尾的几句唱词。1915年,浏阳菊花石雕因参加巴拿马国际博览会荣获金奖,而得其“全球第一”的称号。时隔百年之后,湖南计划将浏阳菊花石登上2015意大利米兰世博会,让中国彩色菊花石在国际舞台大放异彩。菊花石雕刻技艺包括浮雕、半浮雕、镂空和圆雕,更有平雕、线刻、镂空刻、立体刻、综合刻等多种处理手法。湖南省高级工艺美术大师李舟告诉记者,菊花石技艺也在发展中传承,现在,湖南每年都会组织人员进行培训,并采用校企合作的模式为行业培养新雕刻技术人才。
醴陵国瓷
湖南醴陵,以盛产陶瓷而闻名,是国内五大陶瓷出口地之一。醴陵陶瓷始于东汉,至今已有1700多年历史,中间历经几次工艺创新,到今天已经集胎质美、釉色美、工艺美、形体美、彩饰美于一体。早在1915年的“巴拿马太平洋万国博览会”上,以釉下五彩瓷为代表的醴陵国瓷已成为中国形象,成为世界陶瓷界的一朵奇葩。釉下五彩瓷为醴陵独创,保持了手工制作的特点,需经过选材、制泥、拉坯、注浆、素烧、彩绘、上釉、高温煅烧、校型洁面、焙烧等10大环节、60多道工序,方能成器。
宝庆竹刻
宝庆(今湖南省邵阳市)盛产楠竹,自古竹器制作业十分发达,是中国竹文化的主要发源地之一。清代康熙年间,宝庆竹刻艺人王尚智发明了翻簧工艺和翻簧竹刻。将竹子去青去节,剥出竹簧,经煮、晒、碾等工序后,压平贴于木胎或竹胎之上,再抛光打磨,雕刻人物、山水、花鸟。竹簧雕刻色泽犹如象牙,格调高雅,是一种从实用竹器工艺中脱胎出来的集观赏、实用于一体的汉族传统雕刻艺术。
滩头木版年画
湖南隆回县滩头自古巫风炽盛,民间祭祀活动甚为流行,用于祭祀的纸马品种繁多,其制作工艺与后来的滩头木版年画就有着内在的传承关系。滩头木板年画作为湖南省唯一的手工木版水印年画,凭借浓郁的楚南地方特色自成一派。其画色彩艳丽润泽,造型古拙夸张、富于个性,成品整体具有浮雕效果。内容分神像、吉祥图案和戏文故事三大类,它从造纸原料选择、纸张制造、刷底,到刻版、七次印刷、七次手绘,要经过二十多道工序。如今,历经三百多年风采依然的滩头木版年画已经远涉重洋,成为英、美、日等多国大型博物馆的珍藏。
“再红”湘绣
湖南刺绣染织技艺已有千年的发展和传承,包括了湘绣、麻绣、苗绣、桃源绣、挑花、印染、织锦等众多技艺,其中要以中国四大名绣之一的湘绣最受追捧。湘绣世家的第七代传人江再红独创针法“鬅毛针”,并将其施绣狮虎题材,有“连中四元”的业界佳话。多年来,江再红设计和开发了不少新工艺、新产品,研发出《烟花》、《春夏秋冬》两项专利产品。作品《狮吼图》现被国家博物馆珍藏,此外其还有四幅作品曾搭载“神六”“神七”“神十”载人航天飞船升空。值得一提的是,被誉为“惊世之作”并被法国收藏家收藏的双面绣《阴功轴》,就是由她策划和绣制的。这是目前世界上最大的双面绣,总面积 50平方米,以抽象的手法表现了万物重组的和谐趋势。
相关新闻
版权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轻工业网” 的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轻工业网,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轻工业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中国轻工业网)” 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信息之传播,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于转载之日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