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商经济成为江西发展的新引擎

分享到: 更多
2015-11-20 来源:温州眼镜网

  10月19日,江西省电子商务推进大会在南昌市召开。江西省省长鹿心社在会上强调,要抢抓机遇、主动作为,强化措施、真抓实干,奋力推进电子商务更好更快发展,打造稳增长、调结构、促升级的新动力,促进经济持续平稳健康发展。江西省副省长刘昌林主持会议。

  “一盘棋”助推电商发展“加快发展电子商务,是适应和引领经济新常态的新动力,是促进产业转型升级的重要引擎,是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有效途径,是决战扶贫攻坚同步全面小康的重大举措。”鹿心社强调,要以培育电子商务主体企业和运用企业为重点,以大数据、云计算、移动互联网等信息技术为依托,促进电子商务与实体经济、百姓生活深度融合,推动电子商务加快发展、壮大规模、提升水平。

  鹿心社指出,抓龙头,引领带动电子商务主体发展。加快培育电子商务龙头企业,帮助做大做强;加快中小电子商务企业孵化,使中小企业和个人创业者迅速成长;加快发展各类电子商务主体,不断壮大电子商务队伍;建平台,积极创造电子商务发展条件。加快推进电子商务产业发展、综合服务、交流合作等平台建设,为电子商务发展提供全方位、多功能服务;强创新,切实增强电子商务发展动力。推动电子商务机制创新、模式创新、技术创新,以创新增动力、添活力,推动电子商务持续发展;打基础,加快完善电子商务支撑体系。加强信息网络基础设施、电子商务物流配送能力建设,加强人才培育与引进,更好地促进电子商务发展;创品牌,努力培育电子商务优势特色。充分发挥江西资源及产业、产品、平台等优势,打造一批具有地方特色的电子商务品牌,提高江西电子商务的影响力和竞争力;拓市场,不断扩大电子商务销售规模。支持企业利用电子商务开拓国内外市场,大力推动赣货出省、赣货出海,不断提高江西商品的市场占有率。

  鹿心社要求,各地、各部门要加强统筹谋划,科学整合资源,健全工作机制、强化政策支持、提升服务水平、营造浓厚氛围,形成工作合力,加快推进江西省电子商务发展。

  2020年电商交易额破万亿元

  记者从大会上获悉,在经济下行压力下,江西电子商务迅猛发展,在取得交易额连续3年翻番增长的骄人成绩基础上,该省又瞄准了新目标:力争到2020年,江西电子商务交易额突破1万亿元。

  江西省商务厅厅长王水平表示,近年来,江西电子商务发展一日千里,尤其是农村电商走在全国前列,创造了“电子商务+革命老区扶贫”的江西经验,涌现出一批电子商务示范基地和重点企业。2014年江西电子商务交易额达到1385亿元,增长110.6%。今年前三季度,江西省电子商务交易额2120.6亿元,增长136.5%,占该省社会消费品零售额的比重较去年同期提升约5个百分点,继续保持迅猛发展势头。该省11个设区市电子商务交易额今年全部突破百亿元,22个县获评国家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县,数量全国居首。数据统计显示,截至目前,江西电商应用企业约7600余家,个体户网店5.8万余家,电商直接从业人员近30万人,初步形成电商产业聚集区60余个。

  近年来,江西高度重视电子商务发展,江西省政府将电子商务列为战略性新兴产业后,先后出台了《关于加快电子商务产业发展若干意见》、《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电子商务加快培育经济新动力的意见〉若干措施》等5个政策文件,建立了由20多个省直有关单位组成的推进电子商务发展工作联席会议制度。各地、各部门打出“组合拳”。江西省商务厅全力推动示范体系创建,加快电商应用普及,促进企业利用电商拓展市场;江西省财政今年安排3000万元专项资金支持电子商务和物流发展;江西省发改委推该省电子商务示范城市建设;江西省农业厅启动农村电子商务体系建设;团省委实施农村青年电商培育工程及启动互联网创业大赛。南昌、赣州各设立3000万元专项资金扶持产业发展。

  推动重点领域与电商融合发展“我省商务部门通过指导服务传统企业转型、人才引进培育、举办峰会论坛、开展产业招商等多聚并举,促使全省电商应用主体持续快速增长,电商产业加快聚集。”王水平介绍说,近年来,江西电子商务发展取得了一定成效,但还存在网络基础设施建设滞后、产业配套服务支撑乏力、部分政企电商认识不足、电商专业人才匮乏等主要问题。

  王水平说,下一步,江西省各级商务部门将坚持“政府引导、示范带动、市场运作、打造特色”原则,加快普及应用、品牌培育、人才培训、配套建设和典型宣传,优化电子商务发展环境。“结合江西产业特色和产品特点,突出特色文化差异化电商发展理念,推动电子商务向农村、产业集群、跨境贸易等三大重点领域融合发展,加快形成特色产业、优势产品电商集聚效应。”

  此外,江西还将大力培育电商龙头企业、领军人物及电商品牌,指导各市、县结合当地优势找准发展电子商务的重点,培育一批“电商村”、龙头企业,挖掘一批电商领军。

版权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轻工业网” 的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轻工业网,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轻工业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中国轻工业网)” 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信息之传播,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于转载之日起30日内进行。

返回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