辉山模式:以全链条生产发展健康乳业
近年来,从质量安全事件到进口低价乳粉冲击,中国乳业在信任危机中艰难发展。记者在辽宁辉山乳业调研发现,辉山乳业致力于全产业链发展,实现逆势增长。其乳品质量控制和纵深的产业链条挖潜效益做法值得借鉴。
——冲击下坚挺 危机中逆袭
2014年11月以来,受低价进口乳粉持续冲击,生鲜乳价格持续下跌,给正处于恢复成长期的中国乳业再次带来严重冲击。河北、山东、北京、青海等地相继出现“杀牛倒奶”现象。
农业部2015年11月第2周对生鲜乳的价格监测显示,生鲜乳平均价格3.49元/公斤,与前一周持平,同比下降9.4%。价格尽管趋于稳定,但距离2014年初的4.27元/公斤,出现近20%的降幅。一些中小养殖户生产的生鲜乳更是出现断崖式下滑,部分地区甚至一度出现每公斤1元的收购价格。
受此影响,一些中小养殖户开始缩减养殖规模。辽宁辉山乳业面对冲击不但没有杀牛限产,反而继续扩大养殖规模。据辉山乳业公布的2015年4-9月财年中期业绩显示,营业额增长7.1%,毛利率维持在53.6%的理想水平。牛群规模由2015年3月31日的18万头攀升至19万头,其中8.6万头为泌乳牛。
这已经不是辉山的第一次“逆袭”。2008年夏季,“三鹿”奶粉被检出三聚氰胺后,国家食品质量检验机构对辉山乳业的54个品种100多个批次的奶制品进行了抽检,结果全部合格。
正因为经受住检验,从2008年10月开始,辽宁的各大超市,购买鲜博士、杰茜牧场奶等辉山系列产品的消费者更多了。从2008年12月到2009年2月,辉山乳品的销售额是往年200%,沈阳市场的份额突破85%。
不仅如此,2013年1月,辉山乳业正式进军国际婴幼儿配方奶粉市场。同年9月,辉山乳业在香港交易所主板成功挂牌上市,全球发行额13亿美元,上市首日市值近400亿港元,成为乳制品行业市值前三甲。
——全链条筑牢基础 大纵深挖潜效益
在辉山乳业董事局主席杨凯看来,企业之所以多次“逆袭”,得益于全产业链的发展模式。
辉山乳业在2014年8月在江苏省盐城市设立了第一个省外乳制品全产业链项目。未来五年内,辉山将投资25亿元,建设3万亩高效农业种植项目、年产20万吨的饲料加工厂、10座现代化奶牛养殖场、年产18万吨乳品综合加工厂等全产业链项目。该项目标志着辉山乳业将从区域品牌向全国性乳品企业迈进。
“辉山产能之所以今天才走出东北,是因为辉山坚持品质,追求稳健的态度”,辉山乳业副总裁王欣宇说,辉山在东北以外建生产基地,一定要复制全产业链的生产模式,因为这是辉山成功的根本。
据了解,辉山乳业早在2003年起,就开始不断从澳大利亚和新西兰等国进口优选纯种乳牛。目前,辉山乳业纯良种进口奶牛数量超过19万头,已投产自营牧场达78座。2014年,辉山乳业被工信部确定为全国首批六家婴幼儿配方乳粉企业质量安全追溯体系建设典型试点单位之一。
正是看中辉山奶源,今年5月初,总部位于荷兰的全球乳业巨头皇家菲仕兰坎皮纳与中国辉山乳业控股有限公司共同宣布成立合资公司,在中国运营完全垂直整合的婴幼儿配方奶粉供应链。
辉山不仅向产业链条纵深要“安全”,更向纵深要“效益”。辉山拥有50万亩的苜蓿草及辅助饲料种植基地,不仅可以保证饲料品质,而且可以有效降低成本。此外,通过科学的饲养和适度的规模,提高饲料转化率的同时实现规模效益,也是稳控成本的关键。
生态效益也是全产业链带来的好处。据辉山乳业副总裁徐广义介绍,辉山重视环保并致力于发展多元化规模循环经济。集团在法库建有全球最大的沼气发电工程,日处理粪污量2000吨、秸秆1300多吨,年产沼气2000万立方,年发电量4000万千瓦时,年产沼肥70万吨,全部用于饲料种植基地进行还田。同时,辉山乳业充分利用现有牛场的牛舍、运动场等资源,不额外占用任何土地和耕地的情况下,发展光牧结合的生态养殖新能源太阳能发电项目。集团通过发展循环经济,既解决奶牛“吃”的饲料问题,解决“排”的粪尿问题,又实现了有机肥还田,改变了土壤被污染的现状,真正实现了有机生态可持续发展,实现了集团产业发展的升级。 ——中国乳业需形成“准全产业链”模式
业内人士和相关专家表示,辉山全产业链的发展模式有利于保证乳品质量安全,但上游养殖环节投资巨大。未来在支持全产业链发展的同时,可以鼓励乳企联合中小养殖户建设“准全产业链”的乳业发展模式。
第一,鼓励支持辉山复制全产业链项目。业内专家认为,“三鹿事件”以来中国乳业在前所未有的信任危机中前行,实践证明辉山这种全产业链的生产模式是防控出现食品安全问题的有效做法,目前已经作为经验推广。未来辉山走出东北,在全国复制全产业链模式,一方面要确保企业自身生产安全可控,另一方面也需要地方政府给予一定支持。
第二,依托中小养殖户,发展“准全产业链”模式。目前我国70%的存栏奶牛位于千头以下的养殖户和奶牛小区,普遍存在“单产低、品质低、养殖效益低”和“成本高、风险高、管理难度高”的问题,对现有大多数中小牧场进行优化整合,是我国奶业深化改革的关键点和深水区。
对此,从事奶牛养殖业的中鼎牧业有限公司针对中小型牧场,从养牛前的饲草饲料和设备配置,到养牛中的奶牛养殖和繁育,再到养牛后的挤奶与销售,实行统一的标准化管理。“中鼎的托管方式能够将分散变成集中,将游击队变成正规军,这是一种积极的探索。”中国农业大学教授、中国奶牛产业技术体系首席科学家李胜利指出,“以奶牛饲喂管理为例,它有一套标准体系,对于分散的养殖户而言,由于技术人员数量有限,不可能挨家挨户来配餐,但是通过中鼎这套标准体系来就可以很好地实现。”
相关专家表示,尽管“中鼎模式”不是完全意义上的全产业链经营,但是如果能严格管控奶源,也可以实现与全产业链生产模式一样的效果。
第三,鼓励大型乳企与产业链前端融合,推动现代农业发展。相关专家表示,相比大型乳企,普通农户和中小养殖户缺少资金,饲料种植和奶牛养殖方式较为传统。大型乳企若能积极向产业链前段投资,帮助农民实现现代化种养,一方面可以提升乳品品质;另一方面也能降低生产成本。
相关新闻
版权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轻工业网” 的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轻工业网,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轻工业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中国轻工业网)” 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信息之传播,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于转载之日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