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柳州青春在民族乐器上跳动
广西柳州11月11日讯(记者陆旺杨春) 牵手漫步龙潭美女湖畔,并肩靠背沐浴晚秋暖阳,你会时常听到一串串动人的音符:它时而浑厚圆润、清脆响亮,时而轻灵缥缈、悠长凄美。不忍打破这份寂静闲情,却又忍不住猜想:这是何方人士,用何种乐器,吹拉弹拨出如此佳音?穿越丛林,循声走去,瑶寨庭前,几个年轻男女手握芦笙,身子左摇右晃,吹得正起兴。步入瑶寨一楼才发现,这里俨然一个生产民族乐器的大工厂:木板、竹竿、铁锯、胶水、油漆,以及形状酷似牛头、牛腿、鱼身、龙身等颜色各异、五花八门的乐器……一位正在给乐器上漆的中年人梁志荣告诉记者,这是龙潭公园正在筹建的民族乐器馆,也是鱼峰区创建广西文化强区的特色景区之一,他现在是大龙潭民族艺术团团长,研究、制作民族乐器将近20年,曾获“广西民间工艺大师”和“十佳民间艺人”称号。
近几年来,公园一直想建一个民族乐器馆,公园把这个重担交给了梁志荣,但他认为,少数民族乐器的工艺想要传承,还得靠年轻人。
于是,他开始在公园里物色人选,有七八个年轻人得知后,欣然加入队伍,年龄多在24岁到28岁之间。其中,最年轻的莫景棋已经苦蹲馆子一年的时间,在他眼里,制作少数民族乐器并非易事。 “首先是要了解各种少数民族乐器外观等数据,但很多已经失传,我们只好挨村去收集。”这只是第一步,拿到数据后,要画图、选取木材石材等,然后研究声音原理,按照规定的尺寸打磨、拼装、上漆、磨光、上弦、调音后才能完成。
其中,选材很关键,比如说,常年没有阳光直射、水分太多的竹子不宜采用,条纹弯曲的木材发声容易受堵,此外,有时候在拼装上乐器的容质处理不当,整个乐器将“前功尽弃”。这群年轻人还得学会使用各种乐器,吹拉弹唱都要拿得出手,给游客表演一番。
经过几年的筹备,前些天,大龙潭民族乐器馆开始对方开放,一楼为制作坊,二楼为展示区和市民体验区,100多件品种12个少数民族四大类的乐器统一亮相,这也是广西首个专门集合少数民族乐器的场馆。如果资金允许,他们还将丰富馆子的展示和表演内容,宣传保护更多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文化。/柳州晚报
版权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轻工业网” 的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轻工业网,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轻工业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中国轻工业网)” 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信息之传播,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于转载之日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