丝绸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现状
今年年初,由文化部非物质文化遗产司、国家图书馆和中国丝绸博物馆共同主办的“丝绸的记忆——中国蚕丝织绣暨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特展”在国家图书馆举办,很多参观者慕“丝绸”之名在这里听故事,学艺术,探历史,寻文化,丝绸的传统技艺再次走近我们。
丝绸文化源远流长,据统计,在中国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中,与蚕丝织绣相关的项目有77项。在蚕桑方面,包括了杭嘉湖地区的蚕桑生产技术和生产习俗特别是清水丝绵蚕丝被制作技艺;在丝织方面,则是以宋锦、缂丝、蜀锦、双林绫绢和杭罗为代表的各种织造技术。中国的蚕桑丝织技艺也已成为世界性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弘扬丝绸传统技艺,不仅是出于保护千年文明传承,更是因为发展现代丝绸产业之必须。
本期我们选取被称为中国丝织品活化石的缂丝,三大名锦之一的宋锦和久负盛名的清水丝绵从发展历史和手工技艺等方面,看看怎样使传统丝绸技艺得到更好的传承和发展。
缂丝 以梭代笔雕琢缕刻
历史起源
缂丝起源于何时已很难考证。但从传世的实物来看,早在我国汉魏之间就有了。它被称为中国丝织品活化石,又称刻丝,是一种古老的平纹纺织品。它“以梭代笔”,用染色蚕丝线,依据原图图版样式织造,由于制作全凭手工操作,一件缂丝产品,少则数月,多则几年才能完成。因此,素有“一寸缂丝一寸金”的说法。
精湛技艺
缂丝是一种经彩纬显现花纹,形成花纹边界,具有犹如雕琢缕刻的效果,且富双面立体感的丝织工艺品,缂丝的编织方法不同于刺绣和织锦。
缂丝其实并非真的用刀来雕刻,这是一种以生蚕丝为经线,彩色熟丝为纬线,采用通经回纬的方法织成的平纹织物:纬丝按照预先描绘的图案,各色纬丝仅于图案花纹需要处与经丝交织不贯通全幅,用多把小梭子按图案色彩分别挖织,使织物上花纹与素地、色与色之间呈现一些断痕,类似刀刻的形象,这就是所谓“通经断纬”的织法。
发展现状
作为联合国教科文民间艺术国际组织认可的中国“非遗”项目,缂丝最近几年逐步走入人们的视野。无论是收藏界的人士,还是一般普通大众,识货的人纷纷购买缂丝产品。目前,缂丝产品水涨船高,尤其是高仿明清的缂丝产品市场估价逐年看涨,但这个行业也存在后继乏人、同行相斥的窘况。
宋锦 经纬联合层次丰富
历史起源
丝绸中的宋锦历史悠久,是在隋唐的织锦基础上发展而来,宋高宗为满足当时宫廷服饰及书画装裱需要大力推广宋锦,并专门在苏州设立宋锦织造署,故又称之为“苏州宋锦”。色泽华丽,图案精致,质地坚柔的苏州宋锦与南京云锦、四川蜀锦被誉为中国三大名锦。
精湛技艺
苏州生产的宋锦,织工精细,艺术格调高雅,具有宋代以来的传统风格与特色,与元明时期流行的光泽艳丽的织金锦、妆花缎等品种有着明显的区别。传统宋锦的生产制作,工序很多,从缫丝染色到织成产品前后要经过20多道工序。其产品的基本特点是采用了经线和纬线联合显花的组织结构,应用了彩抛换色之独特技艺,使织物表面色线和组织层次更为丰富。这一技艺特征被后来的云锦所吸收,并一直流传到当代的织锦技艺上。
在艺术风格上,以变化几何形为骨架,内填自然花卉、吉祥如意纹等,配以和谐、对比的色彩,使之艳而不俗,古朴高雅。
发展现状
吴江鼎盛丝绸有限公司新打造的宋锦系列产品改变了千百年来宋锦完全依赖低效手工制作的现状,实现了剑杆电子提花织机与传统手工艺的中西合璧,使宋锦正在逐步走向了市场,走进了生活,让濒临失传的中国宋锦文化和宋锦技艺得以延续和重生。
清水丝绵 精湛技艺心口相传
历史起源
清水丝绵在历史上久负盛名,唐代时丝绸生产已很普遍,开元年间丝绵被列为贡赋,是一份极其宝贵的历史遗产。其制作技艺在余杭民间世代相传,至今仍保留着较完整地保存着剥清水丝绵传统手工技艺。
精湛技艺
余杭清水丝绵制作技艺,手工技能要求高,完全依靠艺人所掌握的技巧经验来完成,是余杭劳动人民长期的智慧结晶。其制绵过程是一个去除蚕丝外层丝胶的过程,丝胶除去愈净,丝绵质量愈好,在技艺上需要掌握好分寸。
制作清水丝绵主要有七大工序:一是选茧,二是煮茧,三是清水漂洗,四是剥茧做“小兜”,五是扯绵撑“大绵兜”,六是甩绵兜,七是晒干后成丝绵。长期以来,清水丝绵制作技艺以口传心授的方式传承,丝绵制作更依靠个人的悟性及长期实践体会掌握。
发展现状
如今,用现代化机械手段进行清水丝绵的制作,已经为一种发展趋势。杭州国越纺织有限公司申请的“清水丝绵”成功注册为商标进一步印证了这一点,清水丝绵得到了新的发展与传承。然而,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手工匠也是清水丝绵价值构成中很重要的一部分。
版权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轻工业网” 的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轻工业网,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轻工业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中国轻工业网)” 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信息之传播,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于转载之日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