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斑变性易致50岁以上人群失明

分享到: 更多
2016-03-10 来源:世界眼镜网

        许多读者都知道白内障、青光眼,但黄斑变性却鲜为人知。其实,与白内障致盲疾病相比,老年黄斑变性造成的后果更加严重。

  白内障可以通过手术治疗恢复视力,而老年黄斑变性则会造成不可恢复的视力丧失,因为黄斑区的视网膜细胞一旦被破坏,视力便永久受损。世界卫生组织的研究报告表明,全球约有3000万黄斑变性患者,每年约有50万人因黄斑变性致盲。根据我国发布的一项调查结果显示,中国50岁以上人群的黄斑变性患病率为15.5%,患者总数超过400万。而且,随着人口老龄化发展,黄斑变性的患病率将逐年增高,严重影响我国中老年患者生活质量,已逐渐成为严重的公共卫生问题。

  黄斑变性易致50岁以上人群失明

  与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AMD)也称作“老年黄斑变性”,是一种慢性眼病,同时是引起50岁及以上人群重度视力丧失的主要原因之一,也是全球成年人致盲的首要疾病之一。该病的出现源于视网膜中心位置的黄斑区细胞退化,由于早期病症并不明显,患者往往误以为随着年龄增加,视力自然会衰退,因此延误就医。很多患者都经历了中心视力急剧下降,影响阅读、驾驶、识别时间等症状却没引起重视,最终导致失明。

  老年黄斑变性分为干性和湿性两个类型,干性AMD又称萎缩型AMD,最常见的症状为轻度视力模糊,不加控制会发展为严重的类型,即湿性AMD,又称渗出型AMD。湿性AMD多引起严重的视力障碍,占AMD引起严重视力损害的90%。其造成视力损害的原因主要是异常的新生血管在视网膜下生长,引起视网膜出血、水肿及视网膜组织的破坏,患者可在2-3个月内失明。这一切都将严重影响患者的身心健康。视力的严重损害限制了老年患者的生活能力,降低了他们的自理信心或独立感,易发生骨折、抑郁等疾病,由此产生的护理费用也成为个人和家庭的沉重负担。

  早期发现和及时诊断是关键

  黄斑变性的症状为:对比敏感度下降、暗点、视物变形、阅读能力下降、色觉功能减退等,然而,不是所有患者都会有这些症状,疾病早期或单眼发病时症状通常被忽视。因此,建议55岁以上人群每年一次的眼底检查必不可少。

  诊断AMD其实很简单,首先,老年人可先通过阿姆斯勒表进行快速自查,这个表由黑白方格组成,方格中间有个黑点。如果黄斑区出现问题,盯着黑点看,线条可能就弯曲了。如果看到的表格发暗、发黑、直线变曲线了,可能提示黄斑的功能受损,要及时前往医院进行进一步检查。老年黄斑变性的诊断和评估步骤如下:视力检查——阿姆斯勒表检查——眼底镜检查和生物裂隙灯立体检查——光相干断层扫描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和吲哚菁绿造影。

  高危人群要注重保护

  大量的研究表明,AMD的发生与年龄、遗传、环境因素如长期暴露在紫外线下、环境污染、吸烟、与血抗氧化水平下降等因素有关。

  50岁以上老年人、有糖尿病史、高血压史和吸烟史,或长期从事户外工作的人群都是老年黄斑变性的高发人群,此外,研究表明女性比男性更容易患病。

  为尽早预防AMD,建议吃荤的东西多的人,多吃一些色彩斑斓的植物性食物,或者补充保健品。户外活动时也应佩戴防护眼镜。有家族史的人更要注重保护。

  治疗不再束手无策

  2000年以前,人类对黄斑变性的治疗几乎束手无策,近年来,在AMD的防治方面有较多基础和临床研究成果,为减少AMD致盲率提供了依据和手段。当前的治疗方法主要有激光治疗、手术治疗、经瞳孔温热疗法、光动力疗法和抗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但是,激光治疗、手术治疗、经瞳孔温热疗法、光动力疗法都是对于长出的新生血管进行封闭,延缓疾病进展,无法实现改善视力。而以诺适得(雷珠单抗)为代表的抗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治疗方案具有划时代的创新性,不仅可以实现阻断疾病进展,更可以提高视力,帮助患者重获光明。

  雷珠单抗注射液是用于治疗湿性(新生血管性)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的生物制剂,专为眼科使用设计,经玻璃体腔内注射给药,每月一次给药可获得最佳视力改善。该药于2006年首次被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批准用于眼科治疗,2011年被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批准用于治疗老龄患者致盲性眼疾——湿性黄斑变性。目前在全球超过100个国家和地区注册使用,经10年10000例患者入组临床试验证明其疗效和安全性,雷珠单抗可有效改善解剖结构,提高中心视敏度。

相关新闻

版权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轻工业网” 的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轻工业网,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轻工业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中国轻工业网)” 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信息之传播,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于转载之日起30日内进行。

返回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