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舟山核雕的毫厘之美

分享到: 更多
2017-07-31 来源:网络

          核雕使用橄榄果核为主要雕刻材料,将人人弃之不用的果核变废为宝,甚至将其发展成为备受追捧的艺术品,普通果核经过雕刻者之手仅凭几把刻刀就变出栩栩如生的人物、惟妙惟肖的动物、精美绝伦的景观,精妙雕工令人拍案叫绝。核雕工艺以所刻之物小、雕刻功法精细而著名,根据具体技法不同,一般有“北工”、“南工”之分,“南工”即为苏式核雕,带有浓厚苏州色彩,其中最具特色的就是舟山核雕。核雕利用被人丢弃不用的果核创作出千变万化的作品,将世间奇景能人不论大小皆放入这小小果核中,且人物不失神态、景观不失细节,依果核形状而雕,不仅雕工令人赞叹,其艺术特色也值得赞赏一番。核雕既是艺术品也是日常常见之物,民间常在果核上雕刻出蝙蝠、弥勒佛等形象,将雕刻好的果核钻孔串成一串,用以祈福辟邪,核雕文化已经深深融入舟山人民生活中。

  一、苏氏舟山核雕的渊源和流派

  明清时期,是核雕的繁盛期、当时江浙一代的官宦商贾中流行玩赏竹木牙雕等奇珍,以这种雅玩雅兴显示自己的身份和地位。而玲珑多窍的核雕艺术品成了他们雅趣的热门之一。当时核雕刻工艺达到了很高的工艺水平和艺术境界,长盛不衰。清代末年,由于社会的动荡和战乱,核雕艺术逐步衰弱,核雕艺人纷纷弃刀转行。舟山村民放弃核雕副业,回到以务农和种植花果树木为生的田园生活之中。庆幸的是还有个别艺人执着的守护着核雕这一领地,把核雕技艺传承了下来。近年来,由于改革开放,舟山人的核雕技艺得以复苏,他们重操刻刀,刻苦钻研,精益求精,精品力作不断出现,雕刻能手人才辈出,这让几乎面临濒危的核雕工艺获得了重生。提起核雕历史,可以说源远流长,究竟从何开始,尚难定论。春秋战国时期,《韩非子·外储说左上》记载“燕王好微巧,卫人请以荆棘之端为母”的故事,充分得到了当时社会对微雕艺术的认可。中国封建社会受到历代文人士大夫大的重书画轻工艺的价值取向的影响,视之为“雕虫小技”。明清以来,才收到大众追捧,是显示身份地位的宠物,明熹宗朱由校亲自操刀作《五鬼闹判》,常熟一人王叔远的《苏东坡泛舟赤壁》,被明代学者魏学洢称作“灵怪之技”。苏州舟山有“殷派”核雕的殷福根及其子女徒弟殷荣生、殷雪芸、钟年福(“钟派”罗汉头创始人)、须吟笙(“须派”罗汉头创始人)等。本人从小就受到家庭核雕艺术的熏陶,也因为这种从小的耳濡目染,初中毕业后就正式跟随外公顾仁笙、小姑肖文逸等人学习橄榄核雕工艺,是“殷派”创始人殷根泉第四代传人。正值上世纪80年代,收藏业开始复苏,姑苏太湖一带孕育了无数能工巧匠,苏氏核雕工艺开始蓬勃地发展。

  二、舟山核雕

  舟山核雕在苏氏核雕工艺中最具代表性,以雕刻技术精巧著称,擅长以材取景,所雕刻作品精巧而有灵性,具有较强立体感,给人以活灵活现之感。与以核桃为主要雕刻材料的“北工”不同,舟山核雕以果核为主,雕刻材料体积小、雕刻难度大,需要更精细雕工以体现复杂题材,极具艺术特色。在长时间发展过程中,浙江继承木雕工艺,发展出以东阳为代表的浙江工核雕雕刻技法,具有较强竹雕与根雕雕刻特点,更加注重外在细节雕刻,与传统雕刻技法相比,对人物神韵的把握较低,但其核雕手法上的创新依然给传统核雕文化带来新的变化与活力。

  1、雕刻工艺

  舟山核雕所属的“南工”与潍坊一派代表的“北工”是核雕艺术中两种不同雕刻方式概括,将雕刻手法以长江为界,分为南、北两个范围,“南工”以雕工为重,注重雕刻技法的传承;“北工”以设计为主,更重视文化的体现与技法创新。舟山核雕作为“南工”中的代表性雕刻工艺,雕刻手法精细,通常有镂雕、泛雕、透雕等,需要更加精细的雕刻工具以保证雕刻成功。一般工具有三种类型:刮刀、锉刀、刻刀,舟山核雕以线条流畅无断点为美,雕刻者常会自制刀具为适应具体雕刻需求。

  2、雕刻材料

  舟山核雕以果核为主,其中又以橄榄核最为常见,广东地区所产乌橄榄为上品雕刻材料。将橄榄经一定步骤去除果肉后精心挑选真正适合雕刻的橄榄果核,可挑选数量极少,果核以声音、手感、色泽、外观进行评判,此外年份较长、质量较好的桃核也可以用作舟山核雕。

  3、雕刻题材

  舟山核雕作品多数以人物、景观、特定场景为主,最为人熟知的作品就是明代文人魏学伊所作《核舟记》,将苏轼赤壁泛舟体现在小小的果核上,且人物面貌清晰可见,是核雕技艺高超的表现。雕刻者运用圆雕、镂雕等雕刻方式,依据果核形状进行设计,既不破坏果核本身形状,又能表现出作品神韵,是舟山核雕最大特点。优秀的核雕作品应该富有灵气,是雕刻者情感与人格的体现,具有独特性,包含作者文化观念与审美情趣;作品题材的选择应是民间文化艺术的体现,是历史文化体现,能够向人们传递真善美的美好思想理念;舟山核雕作品还应不断提高雕刻水平,细微处见功夫。作品应营造出独有意境,意境是作品存在的重要价值,拥有意境的作品能引起人们共鸣,使人们感受作者所感受,并引发想象,为作品赋予无限生命力,因此需要核雕雕刻者在雕刻中注入真情实感,实践中出真知。

  三、结语

  舟山核雕能够征服群众、给人以美的感受,不仅因为它雕刻手法高超,还在于它对文化的传承、历史的表现以及与现代生活的结合,使舟山核雕不曾脱离群众,始终联系着过去与现在,不仅是作为工艺品,在生活中也体现着劳动之美。舟山核雕的雕刻者精益求精的严谨态度与孜孜不倦的学习精神成为榜样,在现今文化发展热潮中,只有抓住机遇、转变观念、以开放的态度迎接新的发展,为核雕工艺的发展寻求路径,不断吸取其他艺术形式特点,为核雕注入新鲜血液,使核雕工艺焕发出新的光彩。只有我们共同努力,才能为核雕事业的未来提供更多可能性,为传统文化的继承与发展做出一份贡献。

相关新闻

版权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轻工业网” 的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轻工业网,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轻工业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中国轻工业网)” 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信息之传播,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于转载之日起30日内进行。

返回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