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术出版成为一种光鲜体面的礼品消费资源

2013-02-07 来源:美术报

        记得在改革开放最初岁月,许多知识分子皆因住房紧张,希望有个独立书斋;到后来住房解决了有了书斋,又担心书房太空荡穷酸,希望有像样体面的典籍来装点它。记得有位出版社同仁当时开玩笑说:要是出版社出一批像砖头那么厚的、里面内容却空空如也的礼品假书,保准会热销。这玩笑虽离谱,但那时不少朋友皆表赞同。记得我最早拥有一个书房时,也曾专门去跑过辞书出版社,买了批后来几乎不看的各类辞书,来装点书房。像这种经历,那时肯定不会是我一个人独有,但在今天,谁还会去做那般傻事?

  改革开放30多年,带来的出版繁荣有目共睹。而今,但凡经常参加各种美术活动,家里各种画册典籍肯定已堆不下,现在还有几个活动不发礼品典册的?前些年参加美术活动,都把精致的礼品画册带回家;而现在有的活动礼品画册竟已是成箱地送,你拿不动,他干脆让物流给你送到家。面对礼品画册泛滥成灾,我无奈的办法是,实在看不上的画册,离宾馆前就处理掉,绝不把负担带回家;有的画册中有一二页喜欢,那就撕下带回;有的画册可能朋友会喜欢,便带回送人。这些年被扔掉、送人和给废品回收的各种画册,多得我自己也记不清了。经过这样“大浪淘沙”,至今还留在书架上的,是一些我所喜爱的有些身价的典册。这些年我已很少跑书店,却能获得这些价格不菲、较为难得、印制精美的典册,亦该感谢美术出版繁荣和各种美术活动之活跃。

  对画家和各种美术活动来说,如今美术出版已然成为一种光鲜体面的礼品消费资源。

  我认识有位画家,光八开大画册就已出了好几本。他对办个展不起劲,却热衷于出个人画集。他的理由是:开画展价钱亦不便宜,又有时间地点之限,不在展地的朋友,或是过了展出期,谁还知你曾办过那个画展?而出画册则是纸上展览,既显示自己身份,又可不断使用,并可配文字宣传,且不受时间地点局限,何乐而不为?现有画展与画册通吃的大腕画家,擅于筹资弄钱,有的干脆就是老板出身,出画册和请人写抬轿文章那点钱,在他更是不在话下。

  不少画家把自己出钱出画册,视作撑门面显身份的高档礼品投资,已见乐此不疲、争先恐后之状,而出版社现已转制为企,自费画册之书号费和印制出版费,这一大块利润它求之不得,这两方面之需求一拍即合,美术圈把画册当礼品消费的时代便来临了。不过与其他礼品有所不同的是:大量收受礼品,自己消耗不了,可打折卖给礼品回收店;而大量“礼品”画册若自己消受不了,打折也没人要,就只好丢弃或送废品站回收。改革开放后美术出版社纷纷大扩容,为了自费画册这“蛋糕”,不少出版社都在抢夺。“大红袍”(中国近现代名家画集)是北京人美颇受青睐的老品牌,很快就克隆出来了,同样亦叫“大红袍”,不过进入门槛却大为放低,生意也就更火;又没多久,“中红袍”和“小红袍”竟也出来了。凡能挣钱的招,有人东施效颦、花样翻新,那是很自然的。有的外地出版社到北京设代理机构,拦截争夺出版生意;还有的民营工作室,专想出版选题到处揽活。若论当下美术出版之繁荣,其实只要问问时常参加各类美术活动的朋友:又有多少画册被你送进废品回收站?“礼品”画册作为一种消耗颇大的美术出版消费,就好像中秋节月饼券发得太多了,也会让人烦恼甚至生厌。不过月饼券太多可以打折出卖,大量“礼品”画册即便打折,有谁会要?

  出版社亦知道不少“礼品”画册内容质量颇差,不予承诺包销,它也就进不了书店。不少画家只好在家中囤积自己的“礼品”画册,自娱自乐、孤芳自赏,且不时巴望有个机会,可把囤积的画册送走。亦曾有人替囤积自费画册的画家想招,想通过运作把它派发给美术场馆免费赠阅,但终因各方利益难于协调而未成。唉,这恐怕亦是不少画家一种难于诉说的烦恼。但尽管烦恼,还是不断有画家参与其中,难道它是一种快乐的烦恼?

  还有一种由公家埋单的“礼品”画册,有的作为大型文化工程或项目的献礼套书,这种成套的“礼品”画册,往往亦是大型文化政迹工程必备之“礼品”配置。

  说它是“礼品”,因它乃大型文化活动中人手一份的精美礼品,亦是向上级领导邀功献礼的成果体现。这种大型文化工程或项目之献礼套书,其主编或顾问,必是上级主管部门乃至政府部门的显赫领导。开篇之总序,必由领导署名,有的还会序一、序二、序三,照顾到领导关系之方方面面。自然,序文多由专门写手代为操刀,领导只过目并略改一二而已。这种精心设置,也见出“操盘手”之用心良苦:因为钱要领导来批,开幕典礼也要领导出席剪彩呀!当然,这是最受出版社欢迎、利润颇为丰厚的“活”。据所知,有美术高校就擅这“跑部钱进”出书方式,经办者可藉此拿到运作的钱,上级部门出资则拿回可撑文化门面邀功的礼品套书,真可谓各得其所,皆大欢喜。

  这些大型文化工程或项目的献礼套书以学术的名义,其文本内容有的通过征稿,有的专门组织写作班子。因是公款出版消费,操盘者和专门写作班子肯定获利丰厚,至于征稿作者,那就要看操盘者的赐舍了。有的大型活动场面奢华,最终却因预算失控,连征稿者之稿费亦被挤掉赖掉,并非罕见。而这类以学术为名的成套典册投入巨大、印制精美,故其获国家级出版奖项的概率极高,但其实际内涵与学术质量,则只有参与者心知肚明。有一部卷帙浩繁的书画典籍全书,其中大量古籍校点句读,竟连不具大学本科学历的图书馆员工也被摊上赶活,其中之错讹可想而知,但居然亦获取出版奖。以何至此?一因其书名大得吓人,又卷帙浩繁印制精美,适合在某些场合摆设,尤迎合彰显文化繁荣之领导需求;二因它卷帙浩繁,评委谁会一一去细读?只要选题拿捏得好,大型学术书印制精美竟无人挑错,要拿国家级美术出版奖在有些会玩的人眼中,并非难事。

  除了公款消费的成套学术礼品书,大量的博士、硕士论文,和评职称需求,促使了私人学术礼品书涌现。现只要有钱,出数卷个人论文集亦时有所见。有个年轻教授对我说,他要出一套十几本的个人论文集,资金一半有人资助,一半他自己出。现今出版社对于自费出书趋之若鹜,爆出什么奇迹亦不奇怪。但若学术出版之出版方与作者,皆以钱为权重来论斤两,那公家应该肩负的文化担当它又在哪呢?

  最后说说自己的感慨。在好多年之前,我应出版社之约写了几本书。其中《水墨的诗情》、《山水画的变法》都是出版不到半年售罄又加印;还有一本我早年的论文集《探寻中国画的奥秘》,有位出版社长亲自约稿,这些书都由公家付予稿费。10多年过去了,这种由公家约稿给稿费的出书,我几乎已不再遇见。那本阐释文人画史的《水墨的诗情》,在10多年前销售已那么旺,10多年后美术本科与研究生增加惊人,它竟无缘再版。亦见有个人著作一版再版甚而改换门庭再版,可这其中之干系我又哪儿省得?我在《国画家》连载过《中国山水画叙论》,不相识的不少南北画家看了说得益,有的还问我甚时出书,我却无言以对。有位画廊老板对我说,他愿替我出新的个人论文集。那老板只要100本当礼品送人,还有千余本要我堆在家,设法把它当礼品一本本去送人。想到那些把大批自费画册堆在家的画家,一介文人的我心已骇然,便谢绝了那位朋友的好意。

  时下真正的学术书出版颇不易,而令人苦笑的对比却是:现今为画家写点短文章,润笔已然翻倍,竟大大超过过去写一本书之稿酬。学术写作之世态炎凉若此,我想,这不该是国家社会对于学术研究作者的客观教唆。

  美术出版,若是画册与学术书皆沦为礼品消费,出版社出书只重经济考核,真正的学术导向和审核却缺位,那我们的学术文化前景岂不堪忧!wj

附件下载:

相关新闻

广告位

版权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轻工业网” 的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轻工业网,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轻工业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中国轻工业网)” 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信息之传播,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于转载之日起30日内进行。

返回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