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资缝企青睐东南亚

2013-09-27 来源:中国缝制协会
近年来,以日资缝企为主力的“国际军团”,基于稳定发展、分散风险等因素开始考虑在中国之外的生产基地的国际布局。随着越南、柬埔寨等国家承接服装产业转移力度的逐渐加强,日企动作呈现加速态势,动作频频,引人瞩目。
 
日企“出走”
2004年以后,基于在东南亚国家中,越南政治格局相较稳定,劳动力素质相对较高,工资相对中国、印尼等市场较为低廉,具有较强的竞争力,以日企为主,纷纷落户越南。
2004-2011年,台湾伸兴公司在越南相继设立“伸兴工业责任有限公司”、“越兴精密责任有限公司”、“越兴精密”新厂,部分家用缝纫机生产转移至越南公司;
2010,越南岘港附近格罗茨·贝克特基地建成,在越南生产织针和缝纫机针及系统部件,作为在印度和中国工厂的补充;
2008年,飞马公司在越南成立整机装配工厂,生产一些原来由中国生产制造的普通机型,中国的工厂则负责高性能缝纫机的制造;
2012年4月,兄弟在东南亚设立家用缝纫机生产基地。
20132月,兄弟公司宣布将在越南海阳省锦江县福田工业区成立子公司生产工业缝纫机,旨在将集中于中国的生产分散到人力成本较低的越南。预计项目总投资约3800万美元,20145月开始生产,主要用于工业和家用缝纫机生产。
除此之外,广柏、积家等家用缝纫机生产公司也纷纷落户越南。
 
“情迁”东南亚
日企大规模看好东南亚,并不让人感觉意外。服装产业转移东南亚、南亚,无疑最为看重的是其低廉的劳动力成本。而伴随着政府扶持、外资涌入,从业人数的不断增加,人工素质不断地提升,其服装产业发展之迅速,为人瞩目。于是,出现了耐克转移越南,优衣库转移孟加拉、印尼等现象。

从中国向东南亚的出口数据来看,近年来,东南亚对缝制机械的需求放量,表明当地服装产业开始迅速发展。根据海关总署数据显示,2012年中国向东南亚9国(除老挝、东帝汶外)出口缝制机械金额达2.9亿美元(含熨烫机、挤压机),相比于2005年东南亚9国的1.4亿美元(不含熨烫机、挤压机),已经实现翻番,从侧面印证了日企对东南亚市场的预判。

 

因此,为提前抢占市场先机,日企开始向东南亚市场发力。将部分劳动密集型、生产工艺要求相对较低的产品,转移至当地生产,既能对即将有可能到来的产业转移进行试水,又能实现产品的本地产销,避免了产生额外费用。
 
“移情”有原由   
    同中国服装产业转移东南亚一样,在中国的缝制机械企业近年来承受各项成本快速上升所带来的压力,使中国制造的比较优势逐渐削弱。
日本JUKI、飞马、兄弟受访时普遍认为,落户越南,进行资源再配置,中国劳动力成本及其他各项费用的上升是重要因素,尤其是普通机型竞争激烈,价格战混乱,已经很难在这样的环境下继续生产。
不过,针对业内认为“日本企业正在逃离中国”的说法,受访日本企业均表示这种说法并不准确。从日企前期转移的产品看,主要以普通工业机、家用缝纫机为主,而中高端产品的生产仍在中国。
此外,受访日本企业均认为,无论是从外部市场需求,还是内部配套体系、生产环境、工人水平,中国仍将长期保持缝制机械的生产优势。
由此看来,虽然日企对一段时间内,中国仍将保持缝制机械产业世界中心地位持有信心,但随着产业生存环境的不断变化,大规模的转移在未来出现,也应在意料之中。日企在东南亚的试水正在有条不紊地推进,需要引起中国缝制机械企业的重视和关注。
 
 

(lee)

附件下载:

相关新闻

广告位

版权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轻工业网” 的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轻工业网,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轻工业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中国轻工业网)” 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信息之传播,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于转载之日起30日内进行。

返回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