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香奈儿降价引发消费冲动说起
日前,香奈儿公司发出声明称,决定自4月8日起协调2.55、11.12、Boy三款经典手袋的全球市场定价,这三款手袋将下调中国内地售价,同时上调欧洲售价,幅度均为20%,调价后两地价差不超过5%。
调价后,11.12款手袋在中国的售价从先前的3.82万元降到3万元,国内外价差从1.47万元缩小到1800元;同样,le Boy手袋中国内地的价格则从原本的3.27万元下调至2.6万元,两地差价缩小至1400元。
香奈儿作为奢侈品女王,曾经“只涨不跌”,但这次主动且“高调”降价,对“香粉”来说应该是一则利好消息。降价消息公布后,国内各大城市的香奈儿精品店迅速地感受到了拥趸的热情。据悉,北京、上海等城市的精品店前排长队的阵仗颇为壮观,广州一精品店某几个款式几近断货,最终不得不“限流”。
“我们这次是永久减价,不是限时抢购,如果不急着买也可以过阵子再来。”这样的场景发生在前不久香港一家香奈儿专卖店门前,尽管店员一再疏导,但人们仍执迷不走。
一款降价后也要几万元的手袋(只是相当于原价上打了八折),竟能引发疯狂抢购,这阵仗叫人瞠目结舌。换言之,这种“中国式奢侈品消费”正常吗?国人的消费理性去哪儿了?
在笔者看来,当前中国奢侈品消费上不仅存在消费冲动,更缺乏消费理性。笔者认为纵使香奈儿降价了,但实际定价仍高于同款产品在欧洲的价格。而且,如果回看香奈儿多年来的市场定价会发现,“节节攀升”是其最真实的写照。
有数据统计显示,2010年、2011年香奈儿涨价幅度分别是20%~40%和20%~30%;2012年调价幅度为10%~15%……粗略估计,在过去5年内,香奈儿的年均涨价幅度超过15%。再把时间追溯到1955年,当Chanel发布第一款2.55包时,售价为220美元,如今想买这款经典包至少需要4830美元,不到60年的时间,Chanel 2.55售价上涨了20多倍。
作为法国知名的奢侈品牌,香奈儿被视作全球时尚界的风向标。近年来,香奈儿每年都会“惯例性”涨价。但对于香奈儿一路飙高的售价,消费者或是“香粉”似乎也“习惯性”地接受了,甚至认为年年涨价正是品牌高端形象的体现。
这种消费理念正折射出当前国人畸形的奢侈品消费现状。目前,我国对于奢侈品的消费尚处于初级阶段,相对于发达国家而言,我国消费者心态不成熟,虚荣大于品位,对于产品品位、工艺技术、品牌文化等奢侈品背后的内涵理解不足。
据分析,一直以来,奢侈品牌在新兴市场国家利用初级市场和初级消费者的不成熟状态,采用了市场撇脂策略进行产品定价,恰好迎合了中国土豪“不求最好,但求最贵”的消费心理。
当前,囿于好奇、从众、攀比等心理导致的消费欲望膨胀已经变成一种社会通病。因此笔者认为,改变这种现状应在消费心理、消费品位、消费政策等方面做出调整和改变,促进我国奢侈品热早日回归到理性范畴。
从消费心理上来说,要扭转“面子式”消费。亚洲人好面子的文化助推奢侈品消费。据调查,七成以上的中国青年消费者购买奢侈品就是为了拥有一件奢侈品,品牌文化不重要,让更多的人都知道它是奢侈品就行,最大的卖点就是“必须是圈子里公认的奢侈品”。
而且,现在很多白领工薪阶层为买一个香奈儿或LV的手袋疯狂拮据生活其他方面开支的现象比比皆是。而当你问他们为什么要这样?为了一个包省吃俭用,有必要吗?得到的答案或许是一句,不为什,没办法,就是喜欢。
由于奢侈品消费进入我国的时间较短,我国消费者的消费心理还不够成熟且与财富增长速度不匹配,在消费领域缺乏足够的理性思考,普遍存在不合理、无规划的消费行为和随大流、跟风走的消费方式。想必,在香奈儿专卖店排队抢购的人群中,消费冲动所致的大有人在。
从消费品位上来讲,要加强对奢侈品文化内涵及价值更深的认识。大多奢侈品消费者只是具备相应的经济实力,但对奢侈品的认知层次还较浅白。例如爱玛仕这个品牌提倡低调,很多名人都在使用。但是如果本人气质与品牌的贴合度不符,就会适得其反。
奢侈品的尊贵在于其蕴含丰富的品牌内涵,应该通过欣赏它的精致和品味,来塑造、改变自己。据一位国外留学生介绍,一些从中国过去的富人,在国外的大牌店,不问“哪个是这季的最新款?”,“这个色彩是不是适合我?”,而是不假思索的问:“哪款最贵?”
这种“土豪式”的购买方式跳过了礼仪与优雅,只是为了摆谱与炫耀。相当一部分中国富人购买奢侈品时一掷千金的阔气早已“蜚声国际”,然而,这种高消费、任性消费却并没有给自己带来什么好名声。据悉,西方媒体在认可中国人消费能力的同时,也颇有微词地指出,不少中国消费者可能只是买到了商品,而不是买到了“品位”。
事实上,在香奈儿的众多消费者中不知道香奈儿2.55命名由来的或许会数之不尽。笔者认为,当前国内奢侈品消费者需要培养高雅的消费品位,将奢侈品当成生活艺术的一部分,体验奢侈品的文化品质、创造品质、工艺品质。
从消费政策上来看,调整税收政策,对一些奢侈品(如高档箱包、皮带等)进口适当减税,使境内外奢侈品价格差距不致太大,利于消费行为转移到国内。统计显示,2014年中国消费者76%的奢侈品消费发生在了境外。过大的价格差致使国人的“奢侈风”刮到了境外。
笔者认为,如果能从税收的调整上做到奢侈品国内外价格一致的话,由个人代购、淘宝店铺和大量高仿、A货组成的,与奢侈品精神毫无关联的“灰色市场”也会少了滋生的土壤,整个奢侈品消费市场的环境也会更加文明规范。作者:庞鹤
相关新闻
版权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轻工业网” 的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轻工业网,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轻工业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中国轻工业网)” 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信息之传播,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于转载之日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