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窝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田园音乐演绎美丽乡愁

分享到: 更多
2015-05-04 来源:河北新闻网

    置身于周窝音乐小镇,仿佛沉浸在音乐的海洋。在这里,一砖一瓦、一草一木、一花一石都流动着音符。如果说周庄为人们展示了一幅小桥流水、粉墙黛瓦的水乡画卷,那么,周窝则以音乐奏响了小镇的华美乐章。

    音乐文化融入城镇建设

    4月26日,第四届衡水湖诗歌节在周窝音乐小镇举办。这个以音乐闻名的小镇以其特有的方式,热情款待着来自全国各地的慕名者。

    曲径通幽、繁花绿树、琴音缥缈,漫步周窝音乐小镇,处处可见的五线谱绘画、墙体涂鸦尽情彰显着艺术的魅力。提琴乐器体验馆、民俗风情馆、音乐会馆、萨克斯公社……每走一步,眼中都会闯入醒目的音乐元素;每到一处,耳边都会响起清脆悦耳的琴声。

    “爱音乐不需解释,爱小镇没有理由。”“音乐小镇形式新颖、有创意、有氛围。”在小镇音乐会馆的游客留言簿上,记者看到来自全国各地的音乐爱好者、游客用热情的话语表达对小镇的爱慕。

    自2012年周窝音乐小镇建立至今,短短几年时间,它已成为全国当之无愧的音乐名镇——“全国魅力新农村十佳乡村”“全国最美村镇”“全国生态文化村”;武强麦田音乐节、中韩国际乡村艺术节、中国吉他文化节等让小镇声名远播。

     “周窝音乐小镇的成功打造立足于原有的房屋、街道布局,也正是因为保留了小街小巷的本来风貌,体现出北方民居的独有特色,小镇的美才更接地气。”周窝镇政府派驻音乐小镇工作人员郭丽君告诉记者,小镇上的民居建于上世纪七十年代初,当时的老支书带领全村移风易俗,规划村庄建设,房屋都是尖顶红瓦,主街道两侧均以国槐绿化,从而形成了这一屋舍规范、独具特色的河北民居群。

    “在小镇建设过程中,我们充分尊重旧有民居的历史价值,依旧建旧、修旧如旧。”北京璐德文化公司全面负责周窝音乐小镇的包装改造及运营服务,该公司接待经理葛杏丽表示,为了把周窝音乐小镇打造成特色音乐小镇,他们接受这项工作后,并没有大拆大建,只是以原有民居为基础,增添音乐元素,赋予传统乡村艺术魅力。

 

    文化产业支撑城镇建设

    采访中,周窝人都有这样一个共识:没有金音乐器集团,就没有音乐小镇。金音是音乐小镇的“根”与“魂”。

    自上世纪八十年代末,村里引进了第一家小型乐器加工厂,周窝开始了与音乐的结缘。历经20多年发展,小小加工厂现已发展成为管弦乐器产量全国第一、世界第二的龙头企业——金音乐器集团。在其带动下,周窝村乐器生产加工企业达到13家,从业人员3000多人,成为全国管乐生产基地和国家文化产业示范基地。

    一花独放不是春。在金音乐器集团这一龙头企业的辐射带动下,武强乐器产业迅速裂变,实现了由“独奏”到“合奏”,各类与乐器制造相关的企业如雨后春笋般成长起来,一个国际性西洋乐器产业板块在这片土地上迅速隆起。以德国GEWA物流配送基地、美国塞西里欧乐器商贸流通和配送中心、乐旗网电子商务平台为龙头的仓储物流中心的加入,使当地产业聚集能力进一步提升。

    “周窝音乐小镇以乐器起源,因乐器得名,未来的发展更是离不开乐器产业的支撑。”葛杏丽说,目前,得益于本地乐器产业的蓬勃发展,一个集培训、比赛、交流、创作、制造于一体的原生态特色音乐小镇正在日益壮大。

    “文化产业发展与特色城镇建设是一种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的关系。”金音乐器集团总经理陈学孔说,周窝人不但要把自己生产的西洋乐器卖到世界,而且要把世界优秀的音乐人、投资人、游客引到周窝、留在周窝。

    去年,周窝音乐小镇建成了国内唯一一个以音乐为主题的音乐水世界,吸引了来自京津冀的大批游客,乐器销售、特产销售、餐饮酒店服务等相关产业日益兴旺,营业额不断增长,仅文化旅游一项,年收入就达到1500万元。此外,依托乐器生产的知名度和影响力,总投资近15亿元的原创数字音乐基地、军歌博物馆等一批重点项目相继在这里落户。

    魅力小镇积聚人气

    窝银窝不如咱周窝,这是当地老百姓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

    周窝“变身”音乐小镇后,周窝人的生活可谓舒适又惬意。用上了24小时不间断的自来水,足不出户就能通过互联网了解天下大事,家家户户冬季全部依靠地热供暖;村民们或到金音集团上班,或在小镇的餐厅、旅馆打工,以前收入依靠种地的村民都有了一份稳定的工作,人均收入不断增加,生活水平节节攀升。

    在小镇提琴乐器体验馆,记者见到了店主张金涛,这位80后乐器制作人是地地道道的周窝人,他毕业于上海音乐学院提琴制作专业,之前一直在上海打工,今年年初回家创业。张金涛告诉记者,周窝音乐小镇的名气越来越大,慕名而来的客商、游客越来越多,这里特有的艺术氛围就连一些大城市人都无法感受到。

 

 

 


 

河北金音乐器有限公司吉它喷涂车间孟卫力摄

相关新闻

版权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轻工业网” 的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轻工业网,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轻工业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中国轻工业网)” 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信息之传播,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于转载之日起30日内进行。

返回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