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聚合度PVC助剂需求量迅速增长
高聚合度PVC助剂在国外最早由美国罗门哈斯(Rohm&Hass)公司于1958年首先开发成功,同年推出第一个牌号K-120。此后,国外许多公司开始纷纷涉足这一领域,开发出相类似的产品。70年代之后,随着pvc制品的迅速增长,加工助剂得到了广泛应用。目前,国外主要生产厂家及相关产品有日本三菱(MITSUBSHIROYAL)公司P系列、钟渊化学(KANEKA)PA系列、美国罗门哈斯(Rohm&Hass)公司K系列、德国熊牌(BEAR)F系列,阿托菲纳(ATOFINA)P系列,还有韩国LG化学的PA系列等。
国内较早从事PVC加工助剂研究的是北京化工研究院、山西化工研究所等。上海珊瑚化工厂于80年代初最早实现工业化生产,推出的牌号国内统称为ACR201、ACR401。进入90年代后期,随着我国聚氯乙烯行业的发展,特别是塑料异型材和塑料管道行业的迅猛发展,对加工助剂的需求量也迅速增长,目前山东产量第一,江苏、浙江紧随其后。
随着加工助剂厂家对PVC塑化机理、PVC加工工艺及PVC设备理解的加深,加工助剂厂家针对加工设备的缺陷、PVC制品的性能缺陷研发出了一系列的加工助剂。这些加工助剂跟传统的加工助剂有着本质区别,突破了传统加工助剂的局限性,解决了传统加工助剂不能解决的一系列实际问题。具体来说PVC加工助剂正在下列方向取得重大突破。
(1)超强塑化型加工助剂
适合于填充物量大,外滑剂量大,设备剪切力较弱,需要极大地提高剪切力、加强塑化、提高熔体强体黏度非常大,能够弥补设备剪切力弱以及配方中填充物量大所引起的熔体黏度下降,它突破了传统的加工助剂塑化速度快时熔体黏度低和熔体黏度大时塑化速度慢的缺陷。
(2)超强熔体强度型加工助剂
适于填充物量大,设备剪切力较强,需要大幅度地提高熔体强度时使用。这类加工助剂的特点是塑化速度一般,但是熔体黏度大,是传统加工助剂AcR一401的3倍以上。
(3)润滑型加工助剂
润滑剂特别是外润滑剂能降低熔体和金属表面的外摩擦,防止熔体表面破裂,提高制品的表面光洁度,但是如果设备的剪切力较弱,塑化能力不够强,加入外滑剂会引起制品塑化不良,使力学性能下降,同时低分子质量润滑剂的加入会造成析出,使开车时间变短。为了避免外滑剂的过量使用所造成的析出和塑化不良现象,可使用润滑型加工助剂。
(4)增加PVC制品硬度的加工助剂
影响PVc制品硬度的因素有许多种,在配方不变的前提下,大幅度地提高剪切、增加熔体压力,可使制品内部各种低熔点的外滑剂残留量降至最低,从而大幅度地提高制品的维卡软化点和硬度。这类加工助剂的特点是具有较高的玻璃化温度和较低的熔点。较低的熔点是为了保证塑化速度快,以延长PVC的塑化经历,使PVc塑化充分,并将低熔点的平均玻璃化温度,以提高PVc制品的维卡软化点和硬度。
(5)管件专用ACR
PVC管件的加工要求PVC熔体必须具备塑化充分、熔体强度大和流动性好的特点,但是流动性好和熔体强度大是一对矛盾,一般熔体强度大时流动性差。传统的加工助剂过分强调熔体强度而忽视流动性,使得PVC管件的表面光泽度差,严重时出现蝴蝶斑现象。管件生产厂家为了解决上述问题加入了增塑剂,尽管明显改善管件的光泽度,但是力学性能却大受影响。新的管件专用AcR采取特殊的配方,在保证PVC熔体强度的情况下大幅度地提高了熔体的流动性,保证了管件在具有良好的内在质量的前提下,表面光泽度大幅度提高。
PVC是世界五大通用塑料之一,近年来,随着我国国民经济的飞速发展,PVC制品每年以20%以上的速度增长。
高聚合度PVC助剂其纯树脂加工时易分解、流动性差、冲击强度低、耐候性差,因此需要在加工过程中添加各类辅助材料以改善其性能。如:润滑剂、热稳定剂、抗冲改性剂、加工助剂等。在加工助剂开发与应用过程中,按产品成份大致分为如下几大类:甲基丙烯酸甲酯(MMA)/丙烯酸酯共聚物,MMA/苯乙烯共聚物,丙烯腈/苯乙烯等,目前使用量最大、效果最好的是MMA/丙烯酸酯共聚物。
相关新闻
版权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轻工业网” 的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轻工业网,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轻工业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中国轻工业网)” 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信息之传播,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于转载之日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