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想PK华为 LED照明企业从中学到什么?

分享到: 更多
2016-06-24 来源:古镇灯饰报

 技术型驱动&营销型驱动,哪个更具生命力和持久性?未来LED照明的技术发展方向是什么?在现实中,企业又该实施怎样的研发路径?智慧城市、物联网时代,照明企业从中又扮演什么角色?

  联想PK华为,照明企业从中学到什么?

  这几天,有两条新闻让我感触颇深:一是联想2015财年巨亏1.28亿美元(折合人民币8.32亿元),股票自去年以来一路暴跌60%;二是华为2015年净利润369亿元。作为同样是千亿级别的优秀国产品牌代表,两者的一亏一盈可谓云泥之别。

  对于业绩的亏损,联想在财报中坦言主要是由于汇率波动、个人电脑需求放缓以及提升智能手机业务三方面因素所致。事实果真如此吗?在我看来,在PC市场萎缩、智能手机销售遇阻的表象下,其真正的病根在于技术创新的缺乏———联想以营销驱动为主导,通过销售渠道建设、服务体系建设、品牌及市场推广等手段去占领市场,而技术则是核心能力中相对薄弱和滞后的一环。在市场行情好的时候,企业可能依然保持良好的增长,而一旦市场饱和或者竞争加剧,技术上的“软肋”掣肘就愈发突显。而走“技术派”路线的华为2015年收入达3950亿元,同比增长37%。很明显,在商业的马拉松上,华为在后半程超越了具有先发优势的联想。

  可见,技术力、产品力才是永葆企业竞争活力的最核心要素。

  “任何商业模式产品是载体”

  回到LED照明行业,目前,整个行业呈现价格战盛行、产品同质化等现象。同时,随着科技的发展,互联网对原有照明行业的业态、营销模式产生了很大冲击,一些企业热衷于概念的炒作,将工作重心放在营销、渠道上,注重短期利益,缺乏长期的战略发展规划。

  诚然,营销模式和商业模式很重要,但任何模式都应该以产品为载体,基于产品的技术创新才能走得更远。

  雷军曾说“站在风口上猪都能飞起来”,但如果技术和产品品质跟不上,东西用没多久就坏了,一旦“风口”停下来,企业后续表现就比较乏力了———毕竟消费者允许你迭代试错的机会是非常有限的。

  LED照明的未来画像:光学+智慧+企业联合

  明白了研发创新对LED照明行业的至关重要性,现在要回答的两个问题是未来LED照明的技术发展方向是什么?在现实中,企业又该实施怎样的研发路径?

  我认为,“光学+智慧+企业联合”是未来行业技术发展和合作的一大趋势。

  近两年来,物联网、智慧城市概念逐渐落地,照明领域亦掀起智能之风,各大企业均推出了相关的智能照明产品。不过目前消费得起智能照明的家庭还是少数,现阶段所说的物联网还处于相对初级阶段,主要是小范围小区域的试验,真正从中盈利的企业也是寥寥无几。

  同时,现在所说的智慧照明也并非真正的“智慧”,仅是简单的调光、调色等。室内照明只是“智慧照明”中的一小块,兼容、整合并控制室内外照明,才能称之为智慧,而物联网和智慧城市的建设也绝非靠单个照明企业,或者说照明行业的力量就能够完成的。

  “智慧”时代,照明企业该饰演什么角色?

  观察今年在智慧照明方面的一个新变化就是互联网及科技巨头开始与照明企业强强联手,共同进军智慧照明、智慧家居、智慧城市市场,如华为和欧普。

  照明企业对于“智慧”的理解及技术远不如互联网的高科技企业,自身规模体量也比较小,在“智慧”上的资金投入还不及这些企业的零头。所以,智慧或者物联网一定不是由照明企业来主导,但照明是它们落地的载体、信号传输工具。而高科技企业对于光和照明的理解不如照明企业,需要照明企业的协助。因此,在我看来,通过实力企业来牵头,整合各个产业的专项能力,才有可能形成智能家居、智慧城市、物联网。

  “春天不会再来,我们无须再等待”

  在市场方面,包括中国在内的全球经济短期内都不可能有大的好转。但是,在任何环境好的时候都有企业倒闭,环境不好时也有企业逆势增长。在此,我最想说的是:对于中国的制造业来说,春天不会再来,而我们也无须再等待!

  所谓的“无须等待”是指,我们应该以积极的心态去迎接各种挑战和改变,快速行动。现在,不管是商家也好,消费者也罢,对产品品质、服务和速度的要求越来越高,品质自然不言而喻,服务则包括售前和售后,特别是工程客户对售前的服务、方案设计更加看重;LED产品价格不稳定,技术和款式变化快,经销商不愿备太多库存,这就要求厂家具有迅捷高效的响应速度,否则交货太慢,就等于失去了订单,失去了客户。

 

版权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轻工业网” 的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轻工业网,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轻工业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中国轻工业网)” 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信息之传播,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于转载之日起30日内进行。

返回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