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用品消费5年来持续上升
[导读]
里约奥运会上,夺得铜牌心态乐观的傅园慧成了最大的“奥运网红”。随着国家战略调整、经济持续增长和民众健康意识觉醒,“举国体制、金牌战略”正悄然转向“健康消费、全民健身”。昨日,记者了解到,淘宝天猫联合CBNData(第一财经商业数据中心)推出了《体育线上消费地图大数据报告》,报告显示,近5年来中国体育用品消费始终呈上升趋势,仅2015年增速就超过27%。中国在奥运会上的强势项目不仅仅成为媒体关注热点,同时也成为线上消费热点。体育用品消费在近几年逆市增长,跑步机消费总额居运动类目榜首,羽毛球已经成为国民最爱的项目。
体育用品消费近几年来逆市增长
这份来自天猫、淘宝等电商平台销售数据的报告显示,近5年来,中国体育用品消费始终呈上升趋势,且在增长平缓期之后,2014年和2015年的增幅重新达到两位数。“这一方面与国民消费结构的成熟有关,另一方面也体现出消费者对体育运动和健康日趋重视。”天猫运动户外负责人王飞认为,整体零售环境低迷的背景下,近几年体育用品消费“逆市增长”也跟政策导向和消费者健康意识的提升有关。
2014年,国务院出台了《关于加快发展体育产业促进体育消费的若干意见》,首次将全民健身上升为国家战略。《意见》提出,到2025年,中国体育产业总规模将超过5万亿元,成为推动经济社会持续发展的重要力量。
跑步机消费总额居运动类目榜首
从线上购买运动器材和相关产品的数据看,目前门槛较低的跑步、游泳、瑜伽仍是全民健身的主流。随着运动场地设施不断完善,跑步运动普及度不断上升,如今已逐渐成为一种健康时尚的新生活方式。在健美健身类目中,跑步消费占比从2011年的24.6%上升到47.9%。
可能受到空气质量和快节奏的生活方式影响,一二线城市消费者更偏爱室内运动,而三四线城市的市民更偏爱跑步和广场舞等户外运动。“全民皆跑”或许是因为跑步运动满足了都市人缓解压力的目的,而跑步机因为单价高,其消费总额居运动类目榜首。
另外由于跑步运动的便利性以及受众较广,2013年至今,跑步鞋始终是最大的运动品类,以天猫平台销售为例,每年都保持近100%的增速。
羽毛球为国民最爱篮球足球争第二
此次报告同时显示,体育赛事对全民运动仍具有教育和启蒙作用。以球类运动为例,国内球类运动的消费偏好与全球相比,羽毛球消费偏好突出,这明显是受到中国奥运强项和国家体育发展历史的影响。
从羽毛球、篮球、乒乓球、足球、网球、排球、高尔夫球等十大球类的消费偏好显示,羽毛球线上消费占比稳居球类运动第一,篮球和足球则共同争抢国民第二大爱,乒乓球已经排到了第四位。与此同时,一二线城市对高尔夫、网球等高端体育项目偏好度较高,在一线城市,人们对于高尔夫的热爱已媲美乒乓球。
不过,在运动关注热度上,足球、篮球的关注热度超过了羽毛球,来自UC平台的数据显示,2016年上半年运动关注度排行前五的分别是足球、自行车、篮球、游泳和乒乓球。值得注意的是,尽管每逢奥运会、世界杯,球迷就会以超大体量出现,来自淘宝天猫五年数据显示,健美健身运动越来越受欢迎,线上消费占比已从39.7%上升到52.5%,而球类消费占比则从35.7%下降到24.1%。
女性运动更积极 三线城市占比高
在运动这件事上,女性和男性实力相当,其中女性表现得略为积极。数据显示,在所有城市,女性购买运动用品的占比都略超过男性,其中三线城市女性占比最高,达到54%。
从地域上看,5年来运动行业的线上消费者城市线级分布呈现出下沉趋势。主要新增消费来自三四线城市,一二线城市的体育消费在经历早期的高增长后趋于平稳,整体占比有所下降。居住在三、四线城市19-28岁小鲜肉们已成为线上运动产品的主力消费人群。记者 李越
相关新闻
- 2016年1-5月我国体育用品出口同比下2016/8/12 10:31:14
- 2016年1-4月文教体育用品行业出口分2016/6/24 11:09:52
- 2016年1-4月文教体育用品行业出口分2016/6/24 11:09:52
- 2016年1-4月文教体育用品行业效益指2016/6/24 11:06:33
- 2016年1-4月文教体育用品行业效益指2016/6/24 11:06:33
- 2016年1-3月文教体育用品行业出口分2016/6/24 11:01:34
- 2016年1-3月文教体育用品行业出口分2016/6/24 11:01:34
- 2016年1-3月我国体育用品出口同比下2016/6/24 10:49:28
版权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轻工业网” 的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轻工业网,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轻工业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中国轻工业网)” 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信息之传播,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于转载之日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