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销16亿美元的玖熙如今负债累累
[导读]
近日,西卡莫合伙有限责任公司(Sycamore Partners LLC)旗下的玖熙鞋业正进入财务清算,继2年前被西莫卡以22亿美元收购以来,现在的玖熙又欠下了约17亿美元的债务。
玖熙集团专注女士休闲和礼服鞋履,提供3个价位区间的女鞋,从25美元一双的鞋子到150美元一双的皮靴,覆盖“高档”、“中高档”和“中档”。玖熙在批发和零售部分都大获成功,并且除了玖熙的自营零售店,它的鞋在全美的百货超市、专营店和独立商店都有销售。
这个品牌致力于给消费者提供时尚又买得起的鞋子,自创立以来一直是时尚与活跃风格的结合。并从时尚鞋履,扩展至箱包、太阳镜、腿袜、外套、珠宝、腰带等。而扩大范围的服饰品牌开始出现滑坡,以及电商的兴起,成为玖熙面临财政灾难的一部分原因。
并非只有玖熙一家面临着挑战,因为消费者正从服装和鞋类上转移消费预算。美国人现在把更多的钱花在房子、科技和体验上,更少用在实体店中。
标普全球评级(S&P Global Ratings)的一位分析师曲苏云(Suyun Qu)告诉彭博社,“由于一些关键品牌的营销失误以及质量等问题,玖熙在美国鞋业和配饰市场的领先位置正在被腐蚀。”她补充道,债务和薄弱的经营“可能会迫使玖熙在今年进行资产重组或交易”。
女鞋帝国的兴起
玖熙创立于1978年,名字来源于它创立时的地址——纽约曼哈顿的9西57号街。1983年,玖熙在美国康涅狄格州的斯坦福开了第一家专营零售店。1986年,玖熙发布了第一支全国广告。玖熙的首次国际扩张是1994年在香港开的分店,从那之后它逐渐成为遍布57个国家拥有800多个全球分店的品牌。
1977年5月,杰罗姆·费希尔(Jerome Fisher)和文森特·卡穆托(Vincent Camuto)成立了一个叫做费希尔·卡穆托的女鞋批发商,这就是玖熙的前身。它运用日本的财政、意大利的设计和巴西的制造设备和人力资源,生产费用相对低廉。尤其是巴西原材料充足,劳动力更廉价,使资本耗费最小化。
随着巴西工厂的设备日益精良,合作渐渐成熟,玖熙迅速成长,第一年销量达900万美元,之后它用十年时间增长到3亿美元。虽然它的设计和市场运营以美国为基础,制造放在国外,但他们仍然设法保持着与其他美国鞋履制造商同样的生产计划。并且,费希尔和卡缪托擅长判断调整公司的设计以迎合迅速变化的时尚潮流。
从1989年到1992年,费希尔和卡缪托的公司迎来了一段惊人的增长。公司年销量从3.387亿美元涨到4.646亿美元,净收入增长了60%多,从1430万美元增至3820万美元。考虑到当时的商业环境(美国第十次经济危机),这些增长尤其引人注目。
“当初我们想在保持低价的同时提供好的女鞋款式。后来我们成了炙手可热的品牌,开零售店,有初级消费者。”卡缪托回忆说,“我们将品牌重新定位以吸引更高层次的消费者。”
辉煌时代:鞋业零售的新概念
20世纪80年代末期,费希尔和卡缪托的公司加入了女鞋业务的批发和零售市场。1991年12月31日,费希尔·卡缪托公司、费希尔·卡缪托零售公司和Espressioni公司合并建立了一个新公司,重命名为玖熙集团。1993年2月,玖熙成为上市公司,在纽约证券交易所出售普通股。
这时,玖熙正经营着236家零售和批发商店,同时向2000多家百货商店、专营店和独立商店的消费者设计和推广品牌及私有品牌鞋履。在玖熙集团的5个品牌中,玖熙是最成功的,它于1989年进行重新定义和定位,在50-65美元的价格范围里竞争;价格更为中档的品牌“印花布”(Calico)代表着最传统风格的鞋子,一般卖40-50美元;另一个品牌Westies,仅由独立商店出售,在40美元以下的市场中竞争;而公司的设计师品牌恩佐·安焦利尼(Enzo Angiolini),则由价格在65-80美元的皮靴组成;第5个品牌——“9”,主要为了吸引更年轻的顾客,并以低于50美元价格的初级鞋产品线为特征,通过同样命名为“9”的新的零售概念店出售。
玖熙的成功在很大程度上依靠对巴西制造设备的运用。这些工厂最初每天为玖熙生产200双鞋,到1993年,生产水平呈指数式增长,达到每天13万双鞋。在此期间,巴西鞋业雇佣了3.9万名劳动力。使得玖熙能在交付设计8周后,收到成品鞋,使公司有了一个处于美国鞋业前列的供应商网络。
有健全的供应网做支撑,玖熙充分利用运动鞋之外的时尚潮流,转向更重而坚固的鞋,在1994年前后大受年轻消费者欢迎。而此时,耐克等大型运动鞋制造商的销量数据都有下降。而玖熙则经历了效益的突飞猛进,其股价从最初的每股17.5美元急升至1993财政年度第四季度的34美元。
玖熙致力于成为美国鞋业的零售巨头,在1993年,这块市场的份额达到140亿美金。为此,1994年玖熙计划增开20家恩佐·安焦利尼的店铺。到1997年,玖熙管理层希望有一半的销量来自零售。拥有325家零售商店以及供应超过5500家女鞋店面的批发业务,玖熙有望获得美国零售和批发市场的更大份额。
暗藏危机:后90年代的起起伏伏
20世纪90年代中,美国鞋业的前景是暗淡的。供过于求的鞋履产品,加上全美急速扩散的零售店面,一度将预售量降到2%-3%。为了扭转这种局面,1994年11月玖熙开始在尖端市区开设一些新的精品店。同时,在多样化产品线的努力中,玖熙于1995年1月收购了一家女士配饰制造商——LJS配饰用品股份有限公司(LJS Accessory Collections,Ltd.)。
1995年3月,玖熙最终以6亿美元收购了美国鞋业(U.S.Shoe),使玖熙的规模翻倍,成为当时美国第三大的鞋业制造商。更重要的是对大品牌的收购,包括阿玛菲(Amalfi)、埃文-皮可恩(Evan-Picone)和班多黎诺(Bandolino)。尤其可贵的是简单精神(Easy Spirit)鞋品线,在1994年取得了2亿美元的销售额。到1995年末期,从百货商店售出的所有女鞋中,有35%来自玖熙。与行业预期相反,玖熙的未来似乎一片光明。
1996年11月,公司搬回了纽约。这一年是公司继续壮大,营业额达16亿美元,同比增长33%,净收入达到9500万美元。在此成功的基础上,玖熙着手一个新的宣传战略,希望将它的实惠鞋履制造商的形象转变为一个时尚品牌。1996年,玖熙与卡尔文·克莱恩(Calvin Klein)达成特许协议,玖熙承担20家CK(Calvin Klein简称)鞋店的经营责任。在此期间,新近收购的配饰业务也远超预期,仅仅2年其销售额就达到4500万美元。
1997年5月,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SEC)宣布打算调查玖熙的财政事务,这样的增长也戛然而止。到了12月,玖熙的股票已经从当年的高峰跌了45%,1998年,玖熙被迫将500万个生产单位缩减至300万个,导致2家工厂和100家零售店关门,近1000个岗位裁撤。还有更多问题随之而来,一些独立的玖熙店主提交了一份针对公司的反垄断诉讼,宣称公司与大百货商店实行了不公平的价格方案。
在这些艰难时光中,1999年3月琼斯服饰集团宣布向玖熙公司提供足量的招标以及价值8.85亿美元的收购。6月,玖熙成为全控股子公司。并购的结果是玖熙被迫关掉了3个工厂,裁员1900多(占员工数的21%)。2000年3月,琼斯与玖熙的店主们研讨调解协议,似乎这个鞋业公司又再次回到平稳状态,当时的分析师预计这个新公司来年的销售额将高达41.8亿美元,收益增长20%。
挣扎的鞋商:路在何方?
2006年,玖熙开始与薇薇安·韦斯特伍德(时装设计师Vivienne Westwood)、塔库恩(纽约时装品牌Thakoon)和索菲亚·可可萨拉齐(时装设计师Sophia Kokosalaki及其同名品牌)合作推出限量版“胶囊系列”。2009年,玖熙和新百伦(New Balance)合作推出了一个系列的鞋品。
2012年玖熙进行了重新品牌化,想成为人人必备的社会名流鞋履。琼斯集团打算把玖熙重新打造成一个时兴的鞋履动力品牌,并重开了纽约的旗舰店。玖熙在自己的品牌名称中用了各种形式的“9”,包括新标语:“9西,我们做好鞋。”(9W.We Do Shoe.)
新店开张的潮流主题墙整面都是有设计感的细高跟女鞋,以展示鞋履性感的一面。店后有个叫做“9俱乐部”的房间,以金色和粉色的亮片装饰为特色并陈列着品牌的“party”鞋系列。
玖熙还将它所有的1200家独立商店翻新装修,突出品牌新的数字渠道(比如把iPad挂在墙上),还赞助了新一季的《天桥骄子全明星版》时装设计类真人秀节目。一家住宅区的店甚至用了骚粉的地毯和性感的乳胶模特,营造全新的怀旧复古风。
其实,玖熙的这些新策略是紧随着它与凯伦·艾尔森(英国超模Karen Elson),火辣珠宝设计师帕米拉·洛芙(Pamela Love)的合作而来的。
2014年4月,西莫卡收购了玖熙之前的母公司琼斯集团,同时以约44亿美元的价格收购玖熙,然后把玖熙分成了4个公司——玖熙、安妮·克莱因(纽约式风格高级时装品牌Anne Klein,提供女装、手表和其他用品)、简单精神(Easy Spirit,提供舒适时尚鞋履)和玖熙(NW)珠宝集团,以榨取该知名品牌的更多价值。
2015年7月,玖熙的加拿大零售分销商舍森集团(Sherson Group)提交了在加拿大的破产保护。
玖熙仍然有时间找到出路,他们还有2亿多美元的循环贷款,并在2019年前无债务期限。B.Riley公司的高级分析师杰夫瑞·范··辛德伦(Jeffrey Van Sinderen)说,一些新兴潮流,比如工装裤的反弹流行,也能帮助聚焦时尚的零售商们。
然而,玖熙的创始人之一文森特·卡缪托已于去年1月去世。他曾说:“鞋业于我是一场恋爱。我爱那些鞋履,那些时尚和那些人们。”
相关新闻
版权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轻工业网” 的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轻工业网,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轻工业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中国轻工业网)” 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信息之传播,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于转载之日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