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亿消费冰雪市场面前 创业者有哪些发展机会

分享到: 更多
2016-12-19 来源:8264

近年来,我国冰雪运动快速发展,特别是2022年北京冬奥会的成功申办,为冰雪运动繁荣发展带来了重大机遇。国家体育总局11月2日发布了《冰雪运动发展规划(2016-2025年)》和《全国冰雪场地设施建设规划(2016-2022年)》。按照规划,全国冰雪产业总规模到2020年将达到6000亿元,到2025年将达到10000亿元。

这些都预示着冰雪产业未来将进入高速发展期。然而,当北京市计划将冰雪运动项目纳入中小学体育必修课的消息一出,便引发网友热议,甚至有部分网友调侃称这个要求有些“高冷”。

为什么质疑的声音那么多?

原来,尽管北京市官方随后又出台了不少青少年滑雪减免政策,对于大众来说,滑雪依旧是一项高消费运动,光是一套专业滑雪设备就要动辄数千元。

不过,站在商业角度上讲,抱怨最多的地方往往掩藏着巨大的商业价值。尽管我国冰雪运动发展取得了一定成绩,具备一定的基础,但冰雪运动在国内依旧是比较小众的项目,冰雪运动的普及推广需要更多人的努力。这块巨大的蛋糕放在人群面前,我们该从哪里下手,小编结合市场现状与发展趋势进行了总结分析,在这块“冰雪”大蛋糕面前,我们大致可以从以下几个方向入手:

 

树立知名冰雪旅游品牌形象

近年来各种颇具特色的马拉松赛事层出不群,都在极力打造自己的IP赛事,吸引外来战略投资者,提升区域经济竞争力。同样适用于冰雪项目,由内蒙古登山协会主办2017中国大北方区攀冰联赛就是一个典范。通过不同的攀冰联赛分站的地理特色,定制不同的亮点,揭幕战银川的圣诞温泉体验、北京站的攀冰世界杯观摩、呼和浩特站的冰壁火锅盛宴、太原站高手云集总决赛,让每一站都有自己独特鲜明的亮点外更是将攀冰与本地文化旅游进行了更加紧密的结合,让所有的参赛者在享受酷炫冰壁的同时,尽情享受当地的风景与文化、美食与热情 。

将冰雪运动与旅游文化结合提高群众参与度

另一方面,我们可以结合消费者的消费习惯设计产品。目前市场上以短线旅游为主的旅游项目颇多,在这一方面,受场地限制极大的滑雪产业可以借鉴到。目前国内的滑雪消费者具有年轻化的特点,未来应推出以一日游游客为客源的旅游项目,雪场要积极推出临时休憩处,提早开放雪场等服务。

专业人才培训

“让三亿人参与冰雪运动”,参与冰雪运动不仅仅是指直接上冰雪的各类人群,既包括冰雪竞技的运动员、教练员、裁判员,也包括接受冰雪运动培训的初学者、青少年儿童和接受冰雪运动知识培训在校学生,还包括为冰雪运动服务的人员、冰雪产业的从业人员、冰雪赛事的组织者。下面以滑雪产业为例。

申冬奥成功后,带动滑雪愈发升温,但是教练的人数和水平明显跟不上市场需求。雪场急于求成,一个人可能从不会到会,再到去教学,也就一周到十天的时间。他们对滑雪的理念、安全性、教学都没有掌握,会给大众学者带来很大的隐患。这两年滑雪人口爆发式增长,而全国仅约有8000多社会滑雪指导员,这个数字远不能满足需求,加之目前中国还没有属于自己的滑雪教学体系,所以要引进国外先进的教学体系。新西兰、奥地利、法国、美国等国的教学体系各不相同,国内雪场应该根据自己的特殊情况,引进不同的教练员。

下一步或许对滑雪教练的培训将会成为一个新的市场

活动场地开发

去年,参与滑雪人口约900万,按国际标准,1乘1.3的比例计算,约1200万人次。统计数据显示,在我国幅员辽阔的土地上,滑雪场不过400个左右,其中还只有一半是标准雪场,这个数字在欧洲是2000多个。滑冰馆的数据就更拿不出手了,我国只有不到100个,而在冬季运动普及率相当高的加拿大,这个数字是两万多。这意味着我们的滑雪场不仅要扩建,更重要的是加入规范化、人性化服务。

各大雪场势必要提高安全管理责任制度,要设定自己的专业等级制度(现制度缺乏下,这点显得尤为必要)。

冰雪运动相关的体育用品

北京政策一出,网友直呼“高冷”的一个最主要的原因是因为滑雪费用过高。目前冰雪体育用品高度依赖进口,滑雪板、滑雪鞋、滑雪杖几乎全部进口,普通人滑一次雪,即使装备均由雪场提供,也要花费上百元。如果想将滑雪当成一项长期爱好,基本预算要在上万元。还有人群抱怨专业用具维修太麻烦,在二三线城市根本找不到专业的售后维修。

这些情况势必会对冰雪运动的普及造成极大的困扰。笔者预测,在未来的几年中,投资冰雪用品市场或许是不错的选择,可以从售前到售后维修形成一条新的产业链。

《冰雪蓝皮书》预测,当前中国滑雪零售装备市场规模在62.5亿元,到了2022年,滑雪人数有望上升到4500万,这个市场达到了450亿元。

相关新闻

版权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轻工业网” 的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轻工业网,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轻工业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中国轻工业网)” 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信息之传播,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于转载之日起30日内进行。

返回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