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陶瓷大板蓄力爆发
国外趋势引领,国内产业链上下游齐发力
2017开年,当大部分陶企因为严苛的环保政策而疲于应付之时,一股强烈的“大板”热骤然而至,在湖北、四川、广东等多个产区,以及上游机械装备企业同时吹响冲锋号,再次引发业内对“这款于2016年在意大利博洛尼亚展、里米尼展大放异彩的明星产品”的热议与关注。
“无大板不品牌”、“大”势所趋、瓷砖“大石代”——在媒体及相关陶企密集的宣传语境里,大板仿佛成为2017国内最闪亮的趋势性产品,澎湃来袭。
尽管大板在国际市场炙手可热,但值得思考的是,在消费观念与审美习惯迥异的国内市场,当前的“大板热”究竟是跟风与概念,还是趋势与方向?这些异于常规的“大家伙”,是否能够颠覆行业,改变未来?在生产技术上,实现国产化是否尚有瓶颈?
近两年,陶瓷大板是意大利博洛尼亚展最吸引眼球的产品,但在国内却刚刚起步。图为2016年广州陶瓷工业展上,某国际知名陶瓷化工企业展示的大板产品。
上下游齐发声,“大板热”来袭
2017甫一开年,由数家陶瓷及机械配套企业相继举办的一系列媒体活动,让行业关注的目光再次聚焦到大板之上。
首先是2月21日,金牌亚洲磁砖与十余家媒体汇聚在佛山顺德,举办媒体春茗会,共话金牌亚洲未来蓝图。会上,金牌亚洲品牌运营总监罗才金透露:“产品是企业发展的第一战略,大板材与现代仿古砖,将会是金牌亚洲最新的高技术含量产品,作为品牌发展核心中最有力的支撑。”
当天,中国建筑卫生陶瓷协会副秘书长、华南理工大学教授尹虹也到场,并认为大板材是陶瓷行业一大重要的产品发展趋势,其生产技术已经成为衡量陶瓷企业实力和前景的重要砝码。
据金牌亚洲磁砖相关负责人介绍,大板项目金牌陶瓷筹划已久,公司高层早在2015年出国考察时就发现大板是未来的发展趋势,而2016年再次出国考察则发现大板在欧洲已成常态,因此金牌陶瓷认为2017年在国内市场推广大板正当其时。据介绍,金牌陶瓷已全套引进欧洲进口大板设备,拟生产1600×3200mm超大规格,计划于今年五月份前后正式投产。
紧接着的2月23日,亚细亚集团也邀请数家佛山媒体远赴其位于湖北咸宁的生产基地,见证企业斥资1.2亿元重金打造的全球首条大板大理石瓷砖生产线投产。
据介绍,此次投产的大板生产线主要生产规格为900×1800mm的通体大理石瓷砖。同时,未来几年内,亚细亚集团还将投资5亿建设两条大规格瓷砖生产线,生产1200×2400mm、1600×3200mm等规格产品,让亚细亚的产品应用到家具面板,橱柜台面等方面,产品体系将更加丰富。
除此之外,还有多家陶企将大板列为“2017核心创新产品”。近日,本报记者从位于湖北当阳的九峰陶瓷销售负责人胡建水处获悉,九峰已于去年全套引进意大利西斯特姆大板生产线,计划于今年下半年投产,生产1600×3200mm规格的大板产品。佛山华鹏陶瓷相关负责人日前也向本报记者透露,华鹏陶瓷将于今年春季陶博会期间重磅推出第四代柔光产品,规格为900×1800mm……
而据业内资深人士透露,截止2016年底,国内已有18条大板生产线投产。此外,东鹏、诺贝尔、新明珠集团等行业龙头企业也对大板表示看好,并跃跃欲试,计划于今年引进大板设备或推出大板产品。事实上,早在去年12月2日,诺贝尔集团副总裁钟树铭就向本报记者表示,诺贝尔已从国外引进4万吨压机及相关设备,可生产规格为1600×4800mm的大板……
在陶企、设计师等众多业内人士看来,大规格陶瓷板是未来的必然趋势,随着人们住宅空间的扩大,延伸开阔的需求,更大、更少缝隙的装饰能迎合消费者及公共场合的需求。同时,大板的规格可多元切割、组合,具有更多的可能性,再加上设计师的想象力,将有更多的创作空间。
同时,大板的问世,最大的优点是柔性化生产。并且其不仅仅作为建筑材料,还有一些延伸使用,比如有企业的谈判桌也使用切割成椭圆形的陶瓷大板;欧派橱柜的最新橱柜空间,也开始使用陶瓷大板……总的来看,虽然陶瓷大板有广泛的应用空间与领域有待开发,但当前的现状却是——国内陶瓷板材的市场还不够成熟,陶瓷板材应用也不够广泛,外墙干挂刚刚起步,橱卫空间应用微乎其微,家具领域应用近乎为零。
在推动陶瓷大板发展的征途上,国内上游机械配套行业的好消息也不断传来,并为陶瓷大板在国内市场的快速发展奠定基础和推波助澜。除了去年底,恒力泰YP16800“巨无霸”压砖机横空出世,今年2月18日,科达洁能也召开媒体交流会,宣告首台KD16008超大吨位陶瓷压机整装待发,出口印度。据介绍,该款压机最大可压制规格为1200×2600mm的大板,且压制速度远快于市面上常见的超大吨位大砖薄板压机。
毫无疑问的是,大吨位压机的流行与创新,将进一步推动国内陶瓷大板产品的发展。
国内规格普遍不超过3米,国外理论上可轻易超4米
近两年,陶瓷大板,是意大利博洛尼亚CERSAIE展会最吸引眼球的产品。博洛尼亚展之后,国内瓷砖行业、设计界的专家无一例外都将陶瓷大板列为瓷砖行业第一国际流行趋势。据介绍,去年的博洛尼亚展上,陶瓷大板被广泛应用与展示,接近100多家比较知名的公司都在推陶瓷大板产品。
此前,西蒂贝恩特公司相关负责人向本报记者表示,截止2016年底,意大利大板年产量为600万平方米左右,市场潜力巨大。并且,一旦陶瓷大板在国内市场的潜力得以爆发,将给行业带来更大改变。
尽管开年后,国内众多陶企针对大板“闻风而动”、“赶潮而上”,但就目前而言,国内陶企上马大板线,是否存在技术瓶颈,仍广受关注。
记者获悉,目前业内对大板的准确尺寸界定尚未权威出台,当前所探讨的大板中的“大”也只是个相对词,可以理解为比常规规格大的陶瓷板。但“陶瓷板”根据GB/T23266-2009的标准规定则有其一定的定义设置——“厚度不大于6mm、表面积不小于1.62平米的瓷砖产品,叫陶瓷板”。按此标准:厚度不大于6mm,表面积不小于1.62平方米,规格比常规瓷砖产品规格要大的陶瓷砖产品就是陶瓷大板。所以,并非所有大规格的瓷砖都是大板,也就是说,若套用GB/T23266-2009的标准,大板首先应该是薄板。
此外,在2016年8月份新浪科学教育问答平台对大板也有一个如下定义:“陶瓷大板是指大尺寸陶瓷墙面装饰材料。制品用可塑法辊压成型,施以各种釉,在辊道窑内烧成。
多位业内专业人士向本报记者表示,如若不考虑产品厚薄,单论尺寸的话,其中大致以单边超过3米作为国内外尺寸的界限临界点,也是国内外技术差别的关键尺寸点。对此,中国建筑卫生陶瓷协会机械节能环保分会执行理事长兼秘书长、景德镇陶瓷大学教授张柏清表示:“国内的尺寸一般不超过3米,国外则出现超过3米的,譬如3.2米、4.6米等。”新景泰机械总经理彭基昌也表示,国内的常见尺寸一般是1.2米×2.4米。
据悉,由于成型技术的差异性——国内使用立式成型技术,大板的规格通常不超过3米,国外则采用卧式成型技术,理论上说能轻易超过3米甚至4米、5米。因为被称为“欧洲制式”的成型技术,无论是滚压成型还是挤压成型,都能无限的长,所以长度并不受限,而中国“传统制式”则是冲压成型,与磨具及压力吨位有关。
“目前国内大多数企业所说的大板,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只能算是中板。而欧洲国家,不少企业生产的大板都在3米以上,更有不少超过4米的,且技术非常成熟。”佛山市鑫宏达陶瓷设备机械有限公司董事长顾永明告诉记者,从生产技术及装备层面来说,造成国内这种现状的关键问题仍然是核心成型技术不同所致。“受限于该技术,国内的所谓大板大多是不超过3米的大规格,所以,充其量只能说是中板”。他表示,真正的超过3米的大板技术,国内外差距非常大。
2.6米以下国内无技术瓶颈,超出3米尚有较远距离
生产陶瓷大板,国内技术是否存在瓶颈?对此,尽管不同的业内人士观点有所不同,但总体表现出了极大的信心和乐观的态度。
张柏清表示:“生产陶瓷大板,目前在国内不存在技术瓶颈。尤其国内目前生产的都是3米以下的大板,现有技术基本不存在太大问题。”他认为,陶瓷大板的核心技术是成型技术。早几年,国内就已经有企业通过引进国外的卧式成型设备解决了这项核心的成型技术问题,譬如蒙娜丽莎很早之前就出产大规格薄板。
他告诉记者,今年年底业内某大品牌的大规格生产线就会全线投产,该家企业使用的成型设备是去年引进海外的设备。“但可喜的是,近期科达KD16008压机的面市,为助力陶业大板生产技术的国产化趋势涂上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陶瓷成型技术大致有四种,无论是卧式还是立式都各有优势,但KD16008压机的最大优势在于其保持与传统陶瓷压机的高度兼容,这意味着该大吨位压机可以在陶瓷生产线中实现‘即插即用’,不必对原有生产线进行大规模改造即可实现转产。同时,其有别于国外的卧式思路,也是在大板生产技术层面,国产设备跳脱出欧式思路、实现创新的一大亮点,意义非凡。”张柏清说。
希望陶机总经理邓社广在接受记者采访时透露:“大规格陶瓷砖其实算不上新品,早在数年前就有企业生产过,反而是薄的大板在一定程度上生产工艺仍待提升。”他告诉记者,单单从喷墨印花领域而言技术不成问题,喷墨设备主要是解决宽度问题,希望陶机早在几年前就已经有成熟的技术,曾经面向企业推出过生产大规格陶瓷薄板的喷墨设备。”
彭基昌告诉记者,从生产技术层面来说,生产大规格的陶瓷产品,主要在三个方面需要提升现有生产技术。“首先是成型技术,国外的西斯特姆、B&T、萨克米均有推出先进的设备技术,但与国内市场匹配度还有待进一步验证。目前科达的最新KD16008则比较吻合国内现状,生产1.2×2.4米甚至更大规格的产品已经不成问题——当然,超过3米的仍然需要探讨。其次,在施釉环节也需要提升技术,但这方面的技术很早就能够解决,基本不算难题;第三是印花技术,“从喷墨设备来说,我们也在进行提升和技术开发,预计3月底就能推出新的喷墨设备来匹配市场需求”。
顾永明也认为:“超过3米规格的大板,国内外的技术差别还很大,生产工艺有待提升,装备技术也有待探索,未来还有很长一段路要走。”他表示,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首先,核心的瓶颈,还是在成型技术以及表面施釉技术方面。大于3米规格的成型技术国内仍是空白,但在国外许多企业实现了喷墨技术来完成表面纹理的印刷,其清晰度和匹配度都非常出色。第三,就是干燥技术及烧成工艺方面,也存在一定的难度需要克服。所以,从这个层面来理解,国内的大板主要是超过3米的大规格陶瓷板生产技术仍然存在瓶颈。”
此外,对现有生产线进行改造能否达到转产大板的目的?记者了解到,这很大程度上也仍然取决于生产的产品规格。“通常小于3米的产品,固有生产线的重点改造可以通过对压机、传输设备及窑炉烧成氛围和三带比例上入手。譬如,更换更大的成型设备、配套更合适的传输设备,调整窑炉内部的烧成温度的均衡,调整三带的比例,适度改善施釉线来实现转产。”佛山市德而福陶瓷设备有限公司总经理张振球告诉记者。
行业观点--------------------
中国建筑卫生陶瓷协会副秘书长、华南理工大学教授尹虹:
大板将成为一大行业趋势,值得广泛关注。
中国建筑卫生陶瓷协会机械节能环保分会副理事长、赛因迪董事长黄建起:
大板会成为一个细分市场的规格,份额会增多,但不会取代所有规格。
行业人士韩复兴:
我不认为大板会成为一种趋势,而应该是一种形式。如果大家都趋之若鹜去做大板,也是死路一条,但是作为一种表现形式,做大板是必须的,也是技术进步的一种表现,但是小砖、轻砖、薄砖也是必须有的,百花齐放才是陶瓷产业的春天。
佛山市德而福陶瓷设备有限公司总经理张振球:
走大板路线,更重要的不只是在生产线方面的实力,而是终端市场的品牌影响力和销售引导方面的实力。大板在终端的推广和市场接受程度还需时间,所以,大板在终端如何销售、如何应用,反而成为门槛。
佛山市鑫宏达陶瓷设备机械有限公司董事长顾永明:
关于陶瓷大板的生产技术,还有一方面要区别对待,瓷砖的厚薄差别不同,其生产工艺和装备技术也存在很大差别,目前国内薄的大板生产技术还需进一步提升。
相关新闻
版权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轻工业网” 的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轻工业网,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轻工业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中国轻工业网)” 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信息之传播,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于转载之日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