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实现智慧城市,飞利浦照明开始和中国移动合作了

分享到: 更多
2017-03-24 来源:爱范儿

如今是一个万物皆互联、一切可智能的时代。所以物联网和智慧城市等概念的兴起也就不难理解了。而至于如何实现这两个愿景,不同的巨头有不同的做法。比如,飞利浦照明就是从「智能互联照明」入手的。而在中国本土化方面,他们拉上了中国移动。

 2017 年3月23日是飞利浦照明2107创新日,该公司宣布,已与中国移动研究院签署谅解备忘录,将共同探索针对智能互联照明的蜂窝物联网(Cellular Internet of Things)标准,助力智慧城市建设。中国移动研究院是全球最大移动网络供应商的核心研发及技术支撑中心。与此同时,飞利浦照明在北京的中国移动 5G 联合创新中心设立了基于蜂窝物联网技术的智能互联道路照明应用展示。

  作为一个机器对机器通信(Machine-to-Machine,M2M)的新标准,蜂窝物联网技术依托蜂窝移动网络,可在降低网络运营成本的同时减少联网节点的能耗。


目前,蜂窝物联网技术获得了包括芯片制造商、模块制造商和移动运营商的支持。移动运营商只需对现有网络设施进行简单的技术升级,即可实现对蜂窝物联网系统的支持,充分发挥其在连接数量和运营成本上的优势。

  据飞利浦照明的说法,蜂窝物联网被认为是可应用于智慧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的高品质广域互联网络技术之一,特别适合道路照明等应用。

  相比于现行的 GSM 和 LTE 网络,新兴的蜂窝物联网标准能在支持更多连接点的同时降低能耗。目前,针对道路照明的蜂窝物联网可靠性和适应性测试正在进行中,该测试将同时兼顾楼宇密集的中心城区和分布疏散的市郊区域。

  中国是全球城市化速度最快的国家之一。预计到 2030 年,中国的城市人口将达到 10 亿,城镇化率达到 70%。在飞利浦照明展望的 2030 年智慧城市四大场景中,照明技术起到了极大的作用。这四大场景分别是:

  智能互联的道路

  互动的公共空间

  更个性化的生活方式

  可持续的城市农业


(飞利浦照明用 VR 展示 2030 年智慧城市,其设备为 Gear VR+Galaxy Note5)

  为了实现这些场景,飞利浦照明首席创新官邱戎红表示:「飞利浦照明将与包括中国移动在内的各领域企业进行合作,引领技术发展,为智能互联照明系统的未来打下坚实的基础。」

  其实,飞利浦照明与中国厂家的合作已经不少了。

  2016 年 9 月,飞利浦照明与华为技术签署合作协议,旨在保障飞利浦 Hue 家居智能照明系统和华为 OceanConnect 物联网(IoT)平台间的无缝对接。

  根据协议,华为成为飞利浦“Hue 之友”(Friends of Hue)合作伙伴。同时,飞利浦照明亦成为华为 OceanConnect 合作伙伴。使用华为物联网平台的终端用户将获得全面的飞利浦 Hue 认证控制和全方位家居智能照明体验。

  该合作将增强飞利浦 Hue 系列产品同其他智能设备、系统和应用程序(app)之间的无缝对接,进一步提升用户体验。比如,带有运动感应功能的网络安全摄像头发现入侵时会触发警报声,并协同家中的飞利浦 Hue 灯泡闪烁红蓝警报灯光。


(米家飞利浦智睿台灯二代)

  2016 年 11 月,飞利浦照明和小米组建新的合资公司,为小米智能家庭生态系统设计和开发智能互联 LED 照明产品。两者合作的「米家飞利浦智睿台灯二代」获得的关注度和销量也颇为不错。

  智能和互联网之外,环保和功耗也是飞利浦照明颇为关注的。

  飞利浦照明今日公布了中国首个近零能耗示范建筑中的智能互联照明系统运行情况。该建筑位于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内,是一幢具有高安全性、高互联化、面向未来的智能办公楼。在这座国内首次实践飞利浦 PoE(以太网供电技术)智能互联办公照明系统的建筑内,员工能够根据个人需求对工作空间进行个性化设置。

  2014 年 6 月至 2016 年 9 月的运行数据显示,照明能耗在示范楼各项能耗中占比仅为 16%,该建筑单位面积照明能耗为 6.12 kWh/(m2.a),仅为同类建筑的四分之一,大大低于北京 5A 写字楼每年每平米照明耗电 40-50 kWh/(m2.a)的标准。该示范楼内的照明功率密度最低仅为 5.5 W/m2,较现行值降低 64%。2015 年照明系统协同暖通空调运行能耗为 21.6 kWh/(m2.a),比设计目标 25 kWh/(m2.a)降低 13.7%。

  在可以预见的未来,这种低功耗、高智能、广互联的照明系统,获得更多人认可应该不是难事。价格或许也不是太大的问题,比如前面提到的「米家飞利浦智睿台灯二代」,售价仅为 199 元。

 

相关新闻

版权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轻工业网” 的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轻工业网,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轻工业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中国轻工业网)” 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信息之传播,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于转载之日起30日内进行。

返回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