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首个中央苏区县里的陶瓷“黑马”
编者按:由广东省委宣传部组织的“南粤星火路”纪念建军90周年采访报道活动于6月13日至28日隆重举行。近日,采访团走进梅州市大埔县,这里不仅有着丰富的红色旅游资源,就连陶瓷产业也是“杠杠滴”。南方网记者独家专访两位陶瓷企业家,听听他们讲述,“瓷”的那些事儿。
大埔是广东省首个中央苏区县,红色旅游资源丰富,有“八一”起义军三河坝战役纪念园、全国最早建成的中山纪念堂、青溪红色交通站等80余处革命旧址遗址,近年来成为广东有区域性影响力的红色旅游胜地。
但,大埔让人交口陈赞的不仅仅是红色旅游。近年来,大埔陶瓷在中国陶瓷业异军突起,成为工艺陶瓷行业的一匹“黑马”。
据统计,2017年1-5月份大埔县陶瓷工业实现产值98850万元,销售收入73750万元。
创新“工业+旅游”发展模式
陶瓷企业焕发新活力
沿着蜿蜒的道路进入富大陶瓷有限公司,一辆“陶瓷汽车”映入眼帘,这是该公司采用废弃陶瓷装饰而成,既环保又有趣味。
不仅如此,由富大陶瓷投资建设的青花瓷博物馆,也是采用同样的装饰方法,而且是集陶瓷创作、体验、展示等功能于一体的厂区。作为梅州市首个3A级工业旅游景区,每月前来景区旅游的人数平均6000人次。富大陶瓷经理黄志超告诉记者,该青花瓷博物馆预计投资2600万元,建成后将成为世界最大的“青花楼”。
其实想出这个“工业+旅游”点子的是黄志超和他的小伙伴们。
黄志超说,游客来这边参观可以学到很多知识,也可以体验到陶瓷的乐趣,这对于陶瓷企业的可持续发展、焕发新活力,十分有意义。
别看现在的黄志超对于打理公司驾轻就熟,可你万万想不到,几年前的他在陶瓷领域里,还完全是张“白纸”。
“虽然家里做陶瓷,但长辈的教育是认真读书,读书不好才回厂里,希望我们通过读书出人头地,所以从小到大对陶瓷并不是非常了解。”黄志超不好意思的笑了笑。
但随着阅历的增加,接触的人事增多,黄志超明白了自己的责任和兴趣所在。2011年底,在广州工作了数年、从事银行行业的他毅然回乡,开始了他的再创业之旅。
但当黄志超从父辈手中接过了这个历经几代人心血的企业,当时大埔的传统陶瓷企业正面临着技术人才缺乏、创新疲软等困境,转型——成为了企业继续生存下去的必然趋势。
“回来之后,我经常和外面的行业、外地的企业交流,或者通过展会的方式,结合新的思维,围绕团队目标和团队考核来学习,增加我的阅历,同时也在不断增加创新意识”,黄志超说。
随着对陶瓷行业的深入了解,黄志超注意到,近几年,大家的审美眼光在提高,对陶瓷文化、艺术方面的需求也正在增加,如何将陶瓷文化沉淀下来,通过陶瓷器具表现出来成了黄志超思考的问题。
“2006年,在深圳从事旅游行业的朋友带着一群外国人来大埔高陂陶瓷厂参观体验,给客人留下了非常好的印象,当时就萌发了办旅游景区的想法”,黄志超说,近年来在各方的支持下,这个集陶瓷创作、体验、展示等功能于一体的厂区拔地而起,成为了梅州市首个3A级工业旅游景区。
黄志超信心满满,他相信通过这种和工业混合搭配的形式工业旅游、文化旅游,相铺相成,以产业发展吸引游客来参观旅游、体验、购物。通过游客来旅游带动整个产业的发展,带来新鲜的观念,新鲜的市场信息,新鲜的技术,良性循坏。
其实,转型成功的,不仅仅是富大陶瓷。在大埔县,实现华丽转身的陶瓷企业数不胜数,溪山陶瓷有限公司也是其中一员。
瓷器融入客家文化
古老工艺绽放异彩
一排排整齐的架子上,各式瓷器琳琅满目。
细看之下,这些瓷器以客家生活场景或传统文化为图案,青花的淡雅结合浓郁的客家风情,精美而不失古韵,让人眼前一亮。这是溪山陶瓷有限公司展示区的一角。
大埔的陶瓷产业主要分为工艺瓷和日用瓷两大门类,具有历史底蕴深厚、技艺精湛、风格独特和体系完整等特点,“但近年来,在现代陶瓷工艺技术突飞猛进和市场经济的不断冲击的影响下,传统的陶瓷产业出现了低迷行情”,溪山陶瓷有限公司总经理郭晓川坦诚的说。
郭晓川的父亲郭福康,是溪山陶瓷有限公司的创办者。但事实上他还有另一个身份——陶瓷绘画师。多年来,因为对客家文化以及中国传统文化的热爱,郭晓川的父亲大胆创新,把客家等传统文化融进陶瓷产品,走出了一条文化创意陶瓷的道路。
“为在逆境中求得继续发展的空间,前几年开始,我们公司在原有山水、人物、花鸟、草虫、图案等题材的基础上,将客家文化融入到陶瓷产品中,开发了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和民族特色鲜明的陶瓷。”郭晓川说。
“大师派”成为了溪山陶瓷公司的“法宝”之一。
郭晓川说,在工艺创新的过程中,公司很注重挖掘民间资源,让陶瓷产品不断推陈出新。这几年来,公司每年拨出一定的经费,由父亲郭福康为主导,邀请国内各地画家以及民间技艺纯熟的陶瓷老艺人前来公司进行画作,创作了一批独一无二的工艺陶瓷产品。
由于每件都是原创且不可复制的,相比于可复制的传统工艺陶瓷,其艺术性和价值也大大提高。虽然无法量产,但艺术陶瓷表达的意义内涵、体现的艺术价值却高得多,也打开了精品制作和艺术收藏的高端市场。
事实上,正是这些独特的创新手段让原本普通的青花陶瓷身价倍增,“这些由画家和民间工艺师所创作的陶瓷产品,是一般的陶瓷产品的百倍甚至上千倍,达到数千元甚至数万元。”郭晓川说。
记者了解到,目前,溪山陶瓷有限公司每年投入数十万元进行创意创新,每年推出陶瓷新品种少则四五十种,多则有100多种,成为了大埔文化创意产品生产的佼佼者。
“我们想要在发展企业的同时,也能够为中国优良传统文化的传播作一份贡献”,郭晓川坚定地说。
其实,这两家企业仅仅是大埔陶瓷的缩影。
在大埔,瓷韵萦绕,瓷元素已然融入生活,从碗筷、茶具等日用品到路灯等工具到艺术品,随处可见瓷的身影,或是青花瓷的素雅、或是颜色釉瓷的华丽……
自宋元时期始,大埔陶瓷便通过海路畅销世界,成就了大埔“青花瓷的敦煌”美誉。经过数百年发展,大埔陶瓷演变为日用陶瓷、陈设艺术瓷、大埔青花瓷、特种陶瓷、紫砂陶等五大系列1万多个花色品种,产品远销欧美、中东及东南亚等110多个国家和地区。
近年来,大埔陶瓷不断认识传统、吸收传统、超越传统、推陈出新,企业在创新之路上也越走越广阔。
大埔县陶瓷产业管理办公室主任黄小涛告诉记者,当前,大埔县政府正努力“推进陶瓷产业转型升级,加快打造百亿元陶瓷产业”,牢固树立“重实体、兴实业”的理念,主动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努力打造特色服务载体。
黄小涛说,大埔县今年还计划在广州海珠(大埔)产业园投资1.57亿元,合作共建海珠(大埔)产业创新中心,打造集展示展销、研发设计、技术创新、科技孵化、企业总部和电子商务于一体的核心区,推动陶瓷产业发展。
打好“组合拳”,相信在不久的将来,这匹广东省首个中央苏区县里的陶瓷“黑马”,会越跑越远,越来越壮大。
相关新闻
版权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轻工业网” 的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轻工业网,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轻工业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中国轻工业网)” 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信息之传播,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于转载之日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