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雕传统工艺-------金银错

分享到: 更多
2017-09-21 来源: 中国轻工业网

        金银错工艺最早始见于商周时代的青铜器,主要用在青铜器的各种器皿,车马器具及兵器等实用器物上的装饰图案。其表现手法为在器物表面上绘出精美图案,依图案之形錾出槽沟。将纯金或纯银拉成细丝或压成薄片嵌入图案中,而后打磨平整,抛光磨亮。

   玉器中的金银错工艺(玉器行业俗称压丝工艺)及金银错嵌宝石工艺,多见于清代乾隆年间。

清代以前有金玉结合件,花丝镶嵌(多见于首饰件、佩饰)等工艺组合的玉器出现,但非金银错工艺,属于金镶玉工艺。不同时期对金银错工艺有不同名称,东汉时期称为“填丝”,乾隆年间称为“痕玉”或者“嵌丝”。

         清代乾隆年间由“痕都斯坦”进贡清廷的玉器中有很多金银错嵌宝石玉器。“痕都斯坦”是清廷对北印度蒙兀尔帝国的称呼,位于现今克什米尔地区及北印度一带。乾隆二十四年清廷派兵平定了天山南麓回部大小和卓的叛乱,巩固了清政权后,喀什准噶尔部每年都进贡一批玉器,主要是生活中实用器物,有碗、盘、杯、盒子、洗子、文房用具、刀具等等。

所进贡之玉器皆出产于“痕都斯坦”,这些器形独特别致,造型与做工或是纹饰图案都具有浓厚的伊斯兰风格。按照伊斯兰教规,建筑物只可用植物图案和古兰经文作为装饰图案。因此,所有图案主体都为莨苕纹或铁线莲、菊花等植物。除嵌有精美的金银丝外,还嵌有各色宝石及玻璃,充分体现了玉、金银、宝石相组合后产生的无限美感。

众所周知,乾隆皇帝酷爱玉器,对此类“金银错”玉器更是很感兴趣,他不满足只凭进贡这一种渠道得到此类精美的玉器,于是开始仿制,他曾下圣旨命清宫造办处仿制过一些金银错玉器,这种工艺现在被我们称作“痕都斯坦”工艺。

乾隆还曾赋诗赞美这种精美的作品,“金风玉露一相逢,便胜却人间无数” 是对一件清代“脂玉错金嵌宝石碗”的写照,金玉良缘相结合,人间再别无他求。

金银错玉器自其传入中国,是以进献给皇帝的贡品的身份出现的,足可见其身价之高,民间百姓仅仅是闻其名而不得见其物,为数不多的金银错嵌宝石玉器大多藏于宫中。可惜清朝道光年后,国势日弱,再未见制作,也因工艺复杂,这项工艺渐渐失传。

20世纪30年代,中国现代玉器艺术家潘秉衡(19121970),在传统薄胎技艺的基础上提高一步,使玉器胎薄如纸,并对传统的玉器压 金银丝镶嵌宝石技艺进行了改进, 克服了传统技艺不牢固、不平顺的弊病,使这一技艺得以恢复。

目前掌握这一传统技艺的是:柳朝国大师、马进贵大师、刘立谦高级工艺美术师。

柳朝国大师1962年参加工作,师从著名艺人程占雄、夏长馨、蒋通从事玉器创作。他刻苦钻研,承继传统技艺,并努力研习绘画、泥塑,技艺提高迅速,1972年担任设计工作,开始独立艺术创作。经过长期的实践,八十年代进入成熟期,他擅长动物和器皿造型的设计,艺术特点表现为北派玉雕的宫廷艺术风格,大气磅礴、豪放雄浑、沉稳庄重、富丽典雅、用料严谨、技艺精湛娴熟。三十余年的辛勤耕耘,使他的作品在省市级乃至国家级的评审中成绩显著;因其对器皿独特的设计及高超的制做技艺,现已成为北派玉雕行业的领军人物,具有较高的声望。

马进贵大师从事玉雕工作43年。潜心研究金银错嵌宝工艺多年,终于在70年代制作出"墨玉错银丝鹗"为代表的一批金银错嵌宝作品,进年来又创作出"墨玉错银夔龙纹瓶""白玉错金嵌宝石薄胎瓜瓣壶"等作品,2006年荣获第五届中国工艺美术大师”。现任新疆宝玉石协会副会长、新疆宝玉石商务常务副会长、乌鲁木齐玉沅珠宝有限公司总经理。对金银错嵌宝工艺发掘,传承、弘扬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

刘立谦高级工艺美术师是三位中最年轻的中生代玉雕大师,也是潜力最大,作品升值空间最大的掌握金银错传统工艺的艺术家。

 

相关新闻

版权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轻工业网” 的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轻工业网,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轻工业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中国轻工业网)” 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信息之传播,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于转载之日起30日内进行。

返回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