凭一把“锁”走入180多个国家,他让中国“小五金”成为了世界品牌!
有心的朋友应该都会记得,大学开学时,学校一般都会发两把小锁。就是下图这样的锁,一个锁柜子,一个锁抽屉,为的就是安全。
小创君印象最深的就是,大学室友拿着那两把小锁看了看说:“诶哟,不错,学校发的竟然是三环的锁”。原谅当初年幼无知的我,完全不知道“三环”的锁为什么值得室友发出那样的感慨。
直到岳云鹏唱出“啊~五环,你比四环多一环”,我又记起了室友那句话,去查了查才知道,三环锁业竟然是我国最早的制锁厂,小创君似乎对“老”的东西有一种特殊的情怀,所以决定给大家讲一讲这个品牌的发展史。1
“三环锁业”(以下简称“三环”)的前身是程明锁厂,创办人是叫刘集臣。他在成就三环之前并不是什么大人物,跟你我一样,普通人一个,而且书比我们读得少,也就念了3年私塾。
刘集臣
在迷茫的青春期里,刘集臣也曾彷徨。他尝试了各种职业,最后还是回到家乡黄县,开起了钟表眼镜店,还顺便经营自行车修理。
1930年,黄县程大钱庄生意不好,老板杜沛然、于信周就像跟刘集臣联手做点别的生意。于是,他们就在钱庄后院开了一个生产栓式自行车锁的厂,叫“顺记工厂”,这也就是程明锁厂最初的模样。
可是万事开头难,小厂建立之初,除了程大钱庄给的400大洋启动资金,以及钱庄后院这块“厂址”,没有技术、没有设备,什么都没有。
好在负责技术的刘集臣在他摸爬打滚的时代积累了不少经验,如今做的又是修理自行车的行当,经过一番钻研,刘集臣研制出了自行车锁,还有最早的弹子锁——“三星”牌弹子铜挂锁。
之后,经过反复试制,刘集臣研制出当时在国内尚属空白的锁心机,正是这一核心技术,奠定了三环锁业的基础。
掌握了制锁的核心技术,明确了生产、经营的产品,“顺记工厂”1934年改名为“程明锁厂”。1939年,程明锁厂买了个80多平的民宅作厂房。现在看来,也就是个小作坊,只是比之前在钱庄后院的厂址还是要强很多。
之后的二十多年里,刘集臣这个“技术达人”根据当时的市场和原料情况,研制出页片铁挂锁、双开锁等一大批适销对路的创新型产品,保证了锁厂的顺利发展。也正是这样,刘集臣被称为"锁中之王"。2
“三星”是怎么就变成“三环”的呢?实际上,程明锁厂一直就是使用“三星”商标的,锁上面也是三颗五角星,但是当时商标意识淡薄,并没有进行注册。
直到上世纪五十年代,新中国建立后,他们去工商局注册,这时才发现“三星”商标已经被人抢先注册了。无奈之下,全厂上下开始琢磨改名改商标的事。
为了集思广益,也为了调动职工思考的积极性,厂长刘集臣还搞了个“有奖征集锁厂新商标”的活动。奖品是什么不清楚,只是活动确实起到了作用。全厂职工都开始思考,有人还有模有样地拿纸拿笔画了起来。
因为这种铜挂锁的上半部分像是一个半圆的环状,那些职工们在纸上也画了各种环,最后还是刘集臣综合、改良这些图纸之后,将三个鸭蛋扣在一起,成为了后来三环的商标。小创君估计刘老是为了节省买奖品的经费……
中国人讲究符号的意义,大部分的符号都会赋予它一个高大上的象征义,三环的商标也有!它的寓意是:建国后工业产品的生产管理方式,即工农兵联盟,一个环代表一个级别。
不管怎么样,1952年,我们熟悉的那个“三环”正式诞生了,“三星”商标改为“三环”商标。1957年,“三环”牌弹子挂锁就开始出口,生意顺风顺水,享誉国际。上世纪70年代,坦桑尼亚总统曾经亲自下令,要求国家机关和要害部门必须使用三环牌双开锁。3
可是1978年,改革开放正式开始那年,三环“主心骨”、“技术达人”刘集臣去世了。面对新的时代、层出不穷的竞争对手,以及山寨产品,三环该何去何从?
这要经过100多道工序才能做成的一把小锁,利润还不如半瓶矿泉水,谁愿意接手呢?难道就让这个经历了三十几年风雨的民族品牌就这么倒下了?
当然不会!
1997年,烟台市政府任命解维坤为烟台三环锁业集团的总经理。解维坤有着老字号情怀,“三环”是几代人辛勤付出的结果,集结着无数人的智慧与汗水,保护与发展这个民族品牌,成为了他的责任。
当然,解维坤不仅有情怀,去三环之前,他是烟台张裕集团副总兼葡萄酒公司总经理,说到底他也是一个商人。为了用好这个享誉国际的老品牌,解维坤必须带领三环人做点什么。
1.产品创新。创新精神从刘集臣等老一辈创业者身上一直传承到现在的三环人身上。在信息技术时代,不创新就等同于坐以待毙。产品推陈出新也是老品牌现代化发展必经之道。
所以三环一直在不断研发新产品,陆续推出了磁性卡片锁、IC智能锁、生物识别锁等创新型产品。这些创新型产品凭借高质量、高技术和高附加值,在激烈的行业竞争中处于有利地位。
2. 产业多样化。通过资本运营,解维坤将原本以“三环”商标为纽带的松散联合体,改造成资产一体化的企业集团;同时在国外合资成立了三环迪拜贸易公司。除了发展传统锁业,三环也逐渐涉足其他行业,如印刷厂、房地产等等,为公司带来了巨额利润。
此外,三环还投资四千余万元建成四万多平方米的现代化三环工业园。想想建厂初期的那个后院,还有那个80多平米的民用住宅,不得不为三环点赞!
3. 打假维权。从上个世纪80年代起,市场上假“三环”锁开始泛滥。一方面,受到假货冲击,正品三环锁的价格一年比一年低,而开拓市场的成本水涨船高,挤压了原本就不高的利润。另一方面,这些假冒伪劣产品严重损害了“三环”的品牌形象。
为维护品牌形象,三环一方面对自身品质严格把关,另一方面,通过知识产权备案,在执法监督部门的支持配合下,开展了卓有成效的打假维权行动。
然而,打假维权行动依然任重道远,光靠一两个人的力量,或一两家企业的力量,难以建立公正的市场秩序。维护优秀的民族品牌,不仅仅是品牌拥有者的责任,而是所有中国人的责任!
三环凭借着“锁”这个小商品,从一家小作坊到如今,走入180多个国家和地区,让中国的“小五金”成为了世界品牌,一路着实不易,小创君希望这个老字号能越走越远!
相关新闻
版权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轻工业网” 的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轻工业网,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轻工业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中国轻工业网)” 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信息之传播,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于转载之日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