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费时评】后疫情时期 以消费扶贫巩固脱贫成果
临近2020年底,随着贵州省宣布最后9个县脱贫摘帽退出贫困县序列,我国832个贫困县全部实现脱贫,脱贫攻坚工作取得了历史性胜利。与此同时,从国务院扶贫办传来好消息:前10月中西部22个省份共认定136130个扶贫产品,已实现销售2276.65亿元。虽然受到疫情冲击,2020年消费扶贫作为巩固脱贫成果、防止返贫的有力举措,彰显出了巨大能量。
2020年是决战脱贫攻坚,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之年,也是“十三五规划”收官之年和“十四五规划”谋划之年,是2035年远景目标展望之年。受到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对经济社会发展产生的重大影响,今年的脱贫攻坚难度骤然增大。疫情也同时引发了居民生活和消费方式的变化,尤其在疫情防控常态化的当下,把握好消费趋势变化带来的商机,在危机中育先机,于变局中开新局,扩大消费扶贫工作思路,则能够更好地巩固夯实脱贫攻坚成果。
巩固脱贫成果,政策的稳定性是基础。首先要保持当地脱贫政策总体稳定,脱贫帮扶措施不能“急刹车”,脱贫攻坚期后要明确设立过渡期,在过渡期内继续实行“四个不摘”,即摘帽不摘责任、摘帽不摘政策、摘帽不摘帮扶、摘帽不摘监管。应建立监测机制,对脱贫的县、乡、村包括贫困户进行精准监测。其次是要保持当地产业发展政策的稳定性。摘帽地区应持续发展壮大扶贫产业,继续加强脱贫地区产业发展基础设施建设,继续立足本地资源,因地制宜打造独具特色的支柱产业,保持稳定的产品供应。要充分发挥龙头企业带动作用并继续加大扶持力度。
巩固脱贫成果,坚定地继续深入开展消费扶贫工作是重要措施。摘帽的贫困地区大多地处偏僻,交通环境恶劣,就业增收机会少,再次因病、因灾返贫的几率很高,需要将其“扶上马”再“送一程”。消费扶贫可有效连接贫困地区和广阔市场,可以解决农产品买难卖难、品牌不强、流通不畅等诸多难题。消费扶贫效果近年来已经显现:国务院扶贫办数据,2019年,消费扶贫带动贫困地区实现农村居民经营净收入4163元,比上年增长7.1%,增速提高2.7个百分点。巩固脱贫攻坚成果,消费扶贫具有深远意义。
后疫情时期,做好消费扶贫工作要找准两个抓手。一是开展多元化消费扶贫工作模式。传统的模式多种多样,有设立扶贫专柜:在超市、商场、大型农产品批发市场等经营场所和公共场所醒目位置,开设农产品销售专区、专柜,举办形式多样的农产品产销对接活动;有组织政府采购:组织各机关单位团购贫困地区的优质农产品,定向采购,以购代捐,以买代帮,推动消费扶贫规模快速增长;有公益推介:联合媒体单位,通过刊发农产品公益广告,推介宣传贫困地区的优质农产品,促进产品销售。近年来电商销售发展迅速,疫情期间无接触消费需求进一步推动了线上消费。电商平台近年来开辟了扶贫专场,可以继续出台相应政策,鼓励和动员更多电商平台参与到扶贫销售的工作中,形成消费扶贫的全社会参与格局。
在疫情影响下,居家防疫的生活状态也使新的消费模式加速发展,比如火爆的直播带货。事实上,直播带货已经成为消费扶贫的新亮点。直播带货通过主播在网络视频直播间与消费者近距离互动,让消费者能够全面了解贫困地区农产品,产生信任感从而带动销售。今年疫情期间,各地各级领导干部纷纷走进网络直播间,开启直播带货模式。贵州省赤水市委常委、副市长陶兴国通过网络直播带货卖春笋,3个小时内,线上收看人数超过380万人次,春笋成交4万余单,销售100吨,销售额达141万余元。
二是消费扶贫工作内容要善于抓住后疫情时期消费新趋势,以实现供需的精准对接。在未来一段时间内,疫情带来的消费趋势变化还将存续。比如粮油肉蛋奶等日常生活品的消费坚挺;社交性、聚会性消费场景减少,家庭消费增加;健康消费方式和健康产品受到追捧;等等。应充分挖掘后疫情时期新消费趋势下的市场潜力,带动脱贫地区经济社会发展。
还应该认识到,虽然脱贫攻坚任务圆满完成,但我国区域发展不平衡的问题仍将存在,个体因为各种原因再次返贫亦有可能,党和政府改善民生的追求没有止境。疫情防控常态化下,适应消费新趋势、挖掘新的市场潜力,持续做好消费扶贫工作,是巩固脱贫攻坚成果、防止返贫致贫的关键举措,是推进乡村振兴战略,加快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新发展格局的重要动力。
(作者:李振中 消费日报社社长 总编辑 国家一级导演)
相关新闻
版权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轻工业网” 的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轻工业网,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轻工业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中国轻工业网)” 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信息之传播,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于转载之日起30日内进行。
4、免责声明:本站信息及数据均为非营利用途,转载文章版权归信息来源网站或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