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锣受“疫”影响小 订单忙到六七月

0
2020-05-07 来源:消费日报

    热干面、武昌鱼、精武鸭脖……疫情降温,湖北武汉的各类特产也在各大主播的推荐下前往全国各地。但不止美食,武汉锣这一乐器特产,却用别样的方式出现在众人眼前。4月12日,音乐家谭盾携《武汉十二锣》带来一场“云上交响”,中国、美国、俄罗斯等10国艺术家,于武汉、上海、纽约三地,通过5G技术在线联袂演奏,以声传情。

    锣,对于普通消费者来说更像是一个熟悉的陌生人。疫情期间显露一角的武汉锣有着什么样的故事?武汉锣厂的复工复产遇到了哪些困难?作为中国传统打击乐器,锣未来的发展方向如何?

 

订单充足 销售形势较稳定

 

    疫情对各个行业产品的销售都产生了较大的冲击。其中,退单、缺少订单是影响企业产品生产的重要因素。武汉锣厂是否也受到了这样的冲击呢?

    武汉锣有300多年的历史。在民间庆祝节日的时候,吹打乐中就有锣的身影。此外,在一些京剧、评戏,还有地方的一些戏曲中也要用到锣。但,锣的市场就仅仅局限在国内吗?答案是否定的。

    除了国内各个省都有需要买锣的销售市场外,世界上乐器演奏中用架子鼓、打鼓时都要有吊镲。这些镲片也是世界上一个主要乐器,各个国家都有。中国民族管弦乐学会乐器改革制作专业委员会会长丰元凯在接受记者采访时特别介绍:“所有世界上的交响乐队都用大抄锣(直径80公分以上)。锣在交响乐队里有一种不可替代的作用,现在世界的交响乐队里唯一引用了的中国乐器,就是中国锣。而这种抄锣只有在武汉能生产(别的地区也有生产,但是锣的品质、质量、效果都不如武汉生产的好),武汉锣是独一无二的。目前世界上各个国家都从武汉购买锣。”

    “疫情下,武汉锣的市场基本没有受到冲击。”丰元凯表示,此前他对武汉乐器厂进行采访的时候,乐器厂负责人提到,现在中国锣、武汉抄锣,成为了世界各国必需品,也就是说世界上没有地方能生产中国锣。武汉市海平乐器制造有限公司董事长王志平提到,疫情期间,大多数客户没有取消订单,全部订单加起来,还可以干到6月份。武汉市乐王乐器有限公司总经理邢福志也提到,现在接受的订单都是春节前接的,比较充足,所以到7月份以前公司的生产都不会受到影响。

 

合力排难 助产品安全出货

 

    虽然订单充足,但锣厂在复工复产的过程中遇到困难是不可避免的。普遍性的人员短缺和物流运输中断问题也显而易见。

    王志平介绍到,尽管有关产品销售情况,一个多月来出口额达十多万美金,但也是困难重重。他提到,因为湖北车开出去到上海装箱都会遇到重重关卡,非常麻烦。为此,地方政府给予企业大力协调和支持,最后都能保证安全出货,出海关后运往各个国家。邢福志则提到,如果欧洲、美国控制不好疫情,估计在7、8月份以后,会出现订单下滑,如果疫情不再继续发展,锣的生产和销售不太受到影响。

    丰元凯也表示,此前国内各个省份都设立关卡,其中武汉地区较为严重,人员无法流动,企业员工的复工产生困难。同时,企业生产出的产品如果运到外地去,面临消费者谈“汉”色变的情况,大家对于武汉的东西都害怕。这种情况下政府也开始协调,各权威机构也进行科普和辟谣。“所以说,我觉得今后的下一阶段,正如这些企业负责人说的,如果说疫情不再延续的话,生产应该都能恢复到原来的正常状态。”

 

走向世界 打造国际化乐器

 

    作为中国传统打击乐器,锣在世界上的地位也不容小觑。尽管疫情带来了各种困难,但武汉锣的出口依旧。

    “千锤打锣,一锤定音”。丰元凯介绍,锣的好坏离不开其精妙的生产工艺。一个比较好的锣,声音非常好听,不散而集中,有延音而高亢。在生产工艺上,锣的传承时间比较长,匠人也摸索出一套完整的工艺流程。在碾压锻打上,锻打的方式是旋转打压还是直线打压,都有了一定的要求。

    那么,在工艺传承之后是否会在产品的创新上另辟蹊径呢?

    “武汉的锣发展前景是非常大的。”丰元凯表示,西方的交响乐队感受到中国的民族乐器在声学上的魅力,引入了中国的乐器。这也为锣开拓了巨大的海外市场。此外,很多武汉的企业正在加强科研工作,要把中国民族传统的、优秀的、具有底蕴的一种传承的工艺,借鉴使用在西方的打击乐器上,这将是一个非常伟大的创举。他认为,“西方的很多镲片都是用铜片闷出来的,冲压出来的,就跟做洗脸盆一样,在声音的好坏上没什么差别。但是,中国的响铜乐器是高锡和紫铜混合熔炼出来的。核心是乐器生产原料的混合配比和锻打工艺,而且这些又都是有祖传的配方。所以,企业把这些技艺引用到西方乐器上后,未来产品的销售市场将非常巨大,我非常看好武汉锣将来在世界乐器市场发挥的作用。”

相关新闻

版权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轻工业网” 的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轻工业网,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轻工业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中国轻工业网)” 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信息之传播,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于转载之日起30日内进行。
4、免责声明:本站信息及数据均为非营利用途,转载文章版权归信息来源网站或原作者所有。

返回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