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政协委员孙宝国:建立和完善细胞培养肉产业监管体系和法律法规
全国政协委员、中国工程院院士、
北京工商大学校长孙宝国:
建立和完善细胞培养肉产业
监管体系和法律法规
去年以来,“人造肉”广受关注。今年两会,“人造肉”也成为代表委员热议的话题。人造肉到底存在哪些优势?如何进行产业化发展布局?全国政协委员、中国工程院院士、北京工商大学校长孙宝国认为,加大细胞培养肉的研发投入,占领“人造肉”生产技术制高点,对于保障我国未来肉品供应具有重要意义。
人造肉主要可以分为植物蛋白肉和细胞培养肉。消费者对植物蛋白肉已经不陌生。接二连三的餐饮品牌也开始加入“植物肉”的阵营展开角逐。近日,还有茶饮品牌推出了植物肉汉堡。产品上线后,在很短的时间就全部售罄。
然而,“细胞肉”何时才能被端上我国消费者的餐桌?
孙宝国说,我国细胞培养肉研发尚处于起步阶段,产业化发展仍然有很长的路要走。从技术成本的层面来讲,只有在成本降低到大家可以接受的程度之后,才具备产业化生产的前提。更重要的是,要建立和完善细胞培养肉产业的监管体系和法律法规。
“相关法律法规和标准要先行。细胞肉是一种新型食品,如果其原料的相关法律法规没有完善,那么,在中国食用细胞肉就是不合法的。所以,在加大细胞培养肉研发投入、解决关键技术难题的同时,要建立法律法规和标准体系,做到有法可依。”孙宝国说。
据孙宝国介绍,与欧美国家相比,我国对食品营养风味的需求更具多样性,不仅要开发与欧美国家相似的技术,还需要大量的自主创新。
“国外细胞肉研发的主要对象是牛肉,但中国人食用猪肉量是最大的,中国人一年能吃掉6亿头猪。所以我们的细胞培养肉研发是从猪肉开始的。我们要针对消费量最大、面最广、对老百姓生活影响最大的品类开展研发。”孙宝国说:“当然还有海鲜,在技术层面上,也可以做‘龙虾细胞肉’,但中国人一年吃多少龙虾?我们要根据国情确定研究方向。同时,技术部门要做风险评估,还要有相关法律法规和标准与之配套。”
孙宝国认为,细胞肉只有在通过研发实现优质和安全的要求之后,才能有望被端上消费者的餐桌。
孙宝国认为,进行细胞培养肉相关的研究对打破发达国家在该领域的技术垄断、保障我国未来肉品供应、占领人造肉生产技术制高点,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
为了加快推进我国细胞培养肉的研究及产业化进程,孙宝国从国家战略层面角度建议加大细胞培养肉的研发投入,解决关键技术难题。
孙宝国建议将细胞培养肉的研究纳入“‘十四五’国家重点研发计划专项”及“国家中长期科技重大专项”等项目规划,对技术基础雄厚的科研单位加以重点支持,对在细胞培养肉市场化发展方面走在前列的企业给予政策支持和资金扶持,加速细胞培养肉的产业化进程。
同时,他建议建立和完善细胞培养肉产业的监管体系和法律法规。
“建议借鉴欧盟的管理方式,将细胞培养肉定性为新食品原料,依据我国《新食品原料安全性审查管理办法》进行管理。建议借鉴美国的监管职责分工体系,加强对种子细胞供体动物的安全性和细胞培养肉生产全过程的监管,对细胞培养肉的安全风险进行评估,对细胞培养肉生产中没有安全使用历史的组分、新的生产工艺进行系统的安全评估,在产品安全性和营养成分评价方面形成一整套独立的标准体系和客观的监管体系,促进细胞培养肉产业的良性发展。”孙宝国说。
另外,孙宝国建议开展公众科普,引导消费者正确认识细胞培养肉。“多渠道多角度对消费者开展科普宣传,引导消费者树立对细胞培养肉的正确认知,提高细胞培养肉的公众接受度。”孙宝国建议对细胞培养肉的标签标识进行科学调研和论证,制定出既能够客观描述细胞培肉本质,又能够与传统肉品有明显地区分,同时又有良好公众接受度的标签标识。
相关新闻
版权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轻工业网” 的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轻工业网,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轻工业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中国轻工业网)” 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信息之传播,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于转载之日起30日内进行。
4、免责声明:本站信息及数据均为非营利用途,转载文章版权归信息来源网站或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