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的方洪波:“人工智能”是转型方向

分享到: 更多
2015-08-05 来源:南方日报

      7月29日,方洪波一改平日衬衣西裤的着装,身穿T恤现身美的中期经营管理大会会场。这位中国白色家电千亿巨头——美的集团的掌舵人开口便说:“我违反大会的规定了,没穿正装,因为我觉得美的没有什么不能改变的。”

  而在一天之前,小米科技的董事长雷军第二次亲临美的位于顺德北滘的总部,分享其成功经验:小米模式,可以复制。

  从去年高调发布“M-Smart智慧家居战略”,到与小米牵手达成战略合作,再到今年开启的组织变革,以及以方洪波为首的集团高管在媒体及公开场合的频频发声,这艘传统家电航母的每一个动向都备受关注。

  未来,美的将如何拥抱“互联网+”的大潮?智能家居战略又将如何落地?传统企业又将如何培育互联网思维?就在上周,方洪波接受南方日报记者采访,从技术创新、进军人工智能及其与小米合作等方面,描绘其互联网转型之路。

  谈互联网+

  向拥有互联网思维的智能硬件公司转型

  传统家电企业已经经营几十年了,过去在工业时代所形成的方法经验、结构思维,到了现在“互联网+”时代的确会变得很难。但谁能改造成功,未来肯定会有立足之地。所以我们跟小米合作就是希望能带入这种思维来冲击我们,至于产品的合作并不是我们最重要考虑的方向。

  南方日报:随着“互联网+”成为国家战略并影响到各行各业,美的作为传统制造业的龙头,将如何拥抱这股洪流,又会如何布局?

  方洪波:“互联网+”的大潮已经发生,在颠覆着各行各业。这是无法抗拒的,我们的态度就是积极地拥抱它。拥抱它就要彻底地改造传统的思维、战略方向、能力、结构等一系列的问题。我觉得如果“互联网+”能将美的改造成功,我们就实现了一个质的飞跃,不再是一个传统家电企业。

  现在产业的分界越来越模糊,现在的传统家电,未来可能就是智能硬件,这些概念无论怎样发展,它的根本点都在于智能化,所以我们在这方面投入非常大。整体上来说就是围绕“互联网+”的概念来改革,不是企业的某一个环节,而是将企业价值链内的所有系统进行改造。

  目前我们正在推动整个企业系统的数字化,投入非常大。未来我们要实现外部的供应商、经销商,合作伙伴,内部的员工,包括我自己在内,企业的任何经营、决策、管理,大到投资,小到一张发票的报销,所有的业务流程、管理流程全部数字化,并且都能够全部在手机端完成,这是一个很大的工程。

  此外,针对工业4.0,美的整个生产过程的柔性化、自动化、智能化也已经推动得很好。全自动化的智能工厂,应该到了今年底明年初,在南沙和武汉就会出现。

  南方日报:谈到美的的“互联网+”探索,大家比较关注的是美的与小米的合作,前几天小米科技的雷军又一次来到美的授课,外界都关心的“美米联姻”半年已过,究竟进展如何?将会诞下怎样的成果?

  方洪波:传统家电企业已经几十年了,过去在工业时代所形成的方法经验、结构思维,到了现在“互联网+”时代的确会变得很难。但谁能改造成功,未来肯定会有立足之地。所以我们跟小米合作就是希望能带入这种思维来冲击我们,至于产品的合作并不是我们最重要考虑的方向。

  这半年来包括我在内的一批集团的高管,都到小米封闭学习,学习其方法论,学习如何做好产品、经营用户、快速反应消费者需求、组织内部的形态如何高度扁平。这对我们的触动挺大的,我们也相应做了一些变革调整,尽管与互联网企业相比会稍慢,但在传统行业里行动还是比较快的。

  南方日报:尽管借力了外来的互联网企业,但众所周知,传统企业要具备互联网思维并不容易,美的是如何寻求突破?作为一位“60后”的企业掌门人,你又是如何带头适应这一新潮流?

  方洪波:互联网思维就是对用户主权的尊重,没有权威,去中心化,不能像传统的结构那样拥有庞大的官僚系统、行政系统。同样道理,传统企业遇事要层层批准,大家开会达成共识,但在这过程中市场变化已经面目全非。

  我认为关键在于要有产品思维和用户思维。按照互联网的思维去做产品,然后怎样去了解用户。以前家电卖出去之后用户最好不要来找我,坏了以后修了都麻烦,现在是你要去了解用户,要去尊重用户的主权,然后跟用户沟通、发生关系,发生了连接才能掌握到数据、系统和流量。

  美的是不是传统家电企业其实并不重要,关键是不是固守着传统家电企业的思维,我个人是“60后”也不重要,关键在于是否敢于大胆地否定自我,去拥抱新的思维、新的时代。我现在在尝试自我否定,但能不能做到也需要打问号。

  谈智能家居

  将人的行为、情感和思考延伸到机器上

  我们现在把更多精力放在对智能内容的储备上。一个空调是否用WiFi连接、手机控制就是智能?肯定不是。本来就有一个遥控器,为什么非要改用手机,这不是没事找事吗?所以我们要研究如何用传感器去感知一些智能的内容,把人的行为、情感和思考延伸到机器上。

  南方日报:自去年发布了“M-Smart智慧家居战略”之后,美的智能家居似乎一直未见有太大的成果突破,这其中的原因何在?

  方洪波:现在智能家居的概念比较火,但如何落地、应用各方都还在摸索当中。总体来说可以归结为三大类。

  第一类是以硬件起家的传统企业,比方说白电、黑电以及一些手机厂商都提出要建自己的智能家居系统,由硬件往软件切入;第二类是互联网企业,比方说谷歌、苹果,甚至国内的BAT、京东这些企业都提出要进军智能家居领域,他们是从软件到硬件;第三类是很多新型的创业公司,它们以某个点接入,也提出做自己的智能家居系统,比如做一些路由器、盒子、智能插头、净化器等产品。

  未来智能家居究竟怎么样,现在还不是很清晰,也没有一个为大家所接受的模式和系统。我们觉得,未来的方向肯定是智能硬件、智能系统,至于路径多长,时间多久暂时还回答不了。

  但我们可以做的是积累、准备、投入,现在每个事业部都设立了智能研究室。在硬件领域是模块,软件领域是程序、协议,沟通方式、还有蓝牙系统,除此之外,智能传感器也是我们重点会布局的领域,未来传感器将成为很重要的部件。目前我们首先做的是智能连接,就是确保我们各个产品领域,小到风扇,大到空调,都要连接起来,目前已经完成了这项工作。

  南方日报:在实现万物连接之后,家电如何变得智能?有人说现在智能家居还只是业界炒作的概念,你怎么看?

  方洪波:我们也尝试在连接的基础上做一个系统,比方说,我们也提出水系统,空气管家,但这个系统能否运转起来,让消费者接受,我们也要打个问号,像空气管家可能短期内对消费者的应用价值不大,但我们要做,要进行技术和应用方案的储备。

  我们现在把更多精力放在对智能内容的储备上。一个空调是否用WiFi连接、手机控制就是智能?肯定不是。本来就有一个遥控器,为什么非要改用手机,这不是没事找事吗?所以我们要研究如何用传感器去感知一些智能的内容,把人的行为、情感和思考延伸到机器,这也是国务院提出“互联网+”改造的最后一点——人工智能,这非常重要。通过机器的深度学习,让一台冷冰冰的机器变成人机可以交互,现在我们就在研究空调如何感知人的方向、数量、温度,以及可以根据室外的温度来调节室内的温度。这是我们重点布局的领域,在国内都算比较早。

 

谈国际化

  专注技术和产品创新向世界级企业靠拢

  过去两三年,我们一亩地也没有买过、一分地的厂也没有建过,还卖了大量的土地和厂房。只投到看不见的地方,全部用在技术和产品创新上,包括硬件、软件、设施、团队、结构。大概再建设5年,我认为我们就会有希望,前提是一定要盈利,没有盈利连生存都困难。

  南方日报:你曾经在公开场合表示,中国家电企业与世界家电巨头的距离不是缩小,而是在拉大,这句话该怎么理解?这种距离主要表现在哪里?

  方洪波:美的现在主要做的两个行业,一个是冰箱、洗衣机,还有一个是空调。空调主要分为家用空调和大型空调,家用空调这方面目前中国在世界上比较领先。我认为在中国与家庭相关的家电都是比较有潜力的,原因就是这个行业出现了双寡头——格力和美的。

  我认为这两家企业竞争合作互动促进了这个产业的发展,其他各种行业如冰箱、洗衣机都没有形成这种竞争,只要形成了这种格局,形成了良性的竞争就能够盈利,盈利就能更好地拥有资源,然后就可以转型,就能投入到创新、技术产品研究上面。

  在冰洗领域,我认为国内企业在世界上地位还是比较低的,还是依靠低成本的劳动、量大、价格低取胜。而美国、日本则侧重高端、大容量产品。另外,中国市场这几年出现了一些欧美品牌回流的势头,比如西门子、三星强势切入,我认为根本原因还是在于中国白色家电业未形成一个良性竞争。

  南方日报:面对这样的差距,美的是如何努力追赶,向一家世界级的家电企业靠拢?

  方洪波:我们现在正处于转型当中,过去靠的是大规模、低成本的模式,现在我们要转向产品、技术上的创新。当前,世界经济结构转型给我们提供了机会,尽管欧美企业家电行业很强,但是在过去5年当中,由于转型优势的丧失,它们对技术的投入、产品的投入不是很足够,而我们刚好又正处在发展比较好的时期。

  从2011、2012年的财务报表能看得到,我们每年的盈利能力很好,关键在于投资的方式的转变。以前我们每年投入七八个亿在厂房上,但过去两三年,我们一亩地也没有买过、一分地的厂也没有建过,还卖了大量的土地和厂房。只投到看不见的地方,全部用在技术和产品创新上,包括硬件、软件、设施、团队、结构。大概再建设5年,我认为我们就会有希望,前提是一定要盈利,没有盈利连生存都困难。举个例子,以前我们的冰箱出口美国市场都是100升以下的,今年我们出口了600升以上,这一点说明了我们产品的一个重大突破。

  谈北美洲

  社区如有好项目可与我们沟通

  外界对“北美洲”的关注,说明美的的影响力和地位,如果是一个没有影响力和地位的企业,就不会引起这样的关注。这个世界是高度开放的,美的内部外部都有创投平台,这个社区如果有好的项目和想法都可以与我们沟通。

  南方日报:美的的人才观素以开放著称,而就在不久前,美的又迎来1400名新员工。在转型期,这1400名员工有何新特点?

  方洪波:未来我们要引进更多的人才,一方面在社会上招聘人才;另一方面加大毕业生的招聘力度,众筹资源,众筹智慧。目前美的招聘的应届毕业生主要来自211、985的高校。相比过去,新招的员工结构发生了很大变化,更多瞄准与实战互联网相关IT、电商的人才。

  与此同时,美的也到哈佛、耶鲁、斯坦福等国际高等学府主动出击挖人。现在美的的外籍人才非常多,这栋总部大楼以前的外籍员工多是日本人,现在还多了美国人、韩国人、巴西人、荷兰人。

  南方日报:对离职员工的创办互联网社群“北美洲”怎么看?

  方洪波:外界对此事的关注,说明美的的影响力和地位,如果是一个没有影响力和地位的企业,就不会引起这样的关注。这个世界是高度开放的,美的内部外部都有创投平台,这个社区如果有好的项目和想法都可以与我们沟通。

  探究“90后”的

  “60后”掌门人

  速写方洪波

  还是那副黑框眼镜、还是那个高挑的身材。只是相比以往,他的头发略显斑白。而追求智能时尚潮的他,左手腕上多了一个苹果“Iwatch”手表。

  采访地点位于美的总部大楼一楼会议室,会议室的正中墙壁上悬挂的是一幅徐悲鸿“骏马奔腾”的画作,其下是两张沙发椅,两旁则是前后两排、4张互相对称的沙发椅。

  由于此次采访主题是“创新驱动”,契合美的2010年后在进行的“转型”战略,美的集团董事长方洪波专程腾出1小时的专访时间。曾经供职于三星、通用两大跨国企业集团的副总裁胡自强也出现在了会议室里,目前他分管美的的创新平台搭建工作。

  7月29日上午9时,方洪波走入会议室,并没有直接选择朝正中的沙发椅上坐下,而是谦虚地走向正对门右侧的一张沙发椅,放下自己的办公作业本。接着,方洪波走向在场的记者,边派名片边说:“多谢对美的集团的关心。”方洪波坐定后,包括胡自强在内的其他美的管理人员方才寻找位置坐下。

  1992年进入美的,他从内刊编辑做起;1997年,空调行业残酷杀戮征战中,方洪波以异军突起的方式,为美的杀出一条血路,并初步奠定了自己在美的的地位;2009年,他从创办人何享健接过了上市公司CEO权棒;2012年,何享健再传位,“打工皇帝”方洪波升格为美的集团董事长。

  2010年美的集团达到千亿元规模时,何享健曾提出到2015年集团营收破2000亿元的目标;然而,作为千亿企业的掌舵者,过去4年里国际形势风云变幻,方洪波要思考的是如何突围。“高处不胜寒”,站在互联网风口,他希望带领美的加速拥抱互联网,寻找增长第二条跑道;站在国际化大潮中,他需要辨识全局,直面伊莱克斯、三星的挑战。

  在过去一年,美的动作频频,携手阿里,“双十一”当天方洪波出现在了杭州演讲;在与小米高层雷军两次会面后,他毅然敲定与小米联姻;在2014年末,美的还向京东抛出了橄榄枝。

  今年3月30日,美的集团发布了2014年年报,报告显示,美的2014年实现营业总收入1423亿元,同比增长17%;实现归属于母公司净利润105亿元,同比增长44%。其中,2014年美的实现全网零售额约100亿元,洗衣机、中央、热水器、冰箱、家用等线上销售增长超过200%。这或许是一份不错的业绩,但方洪波却更愿意谈及,美的要在业务层面建立创新平台体系,应用于集团中央研究院、智慧家居、电商公司创新项目的孵化管理,以此广招人才、开放合作,寻找新的业务方向与新的业务模式,为5年之后美的发展,寻找新的增长点。

  美的集团还推出针对核心管理团队的合伙人持股计划及对业务骨干的股权激励计划,推动组织再造与企业创新,推动公司“经理人”向“合伙人”的身份转变。作为一名“60后”,如何去探究“90后”消费人群,并且带领着新员工们前进,方洪波说他首先要“否定自己”:“今年小米新年发布会,我去参加了,坐在前面第一排的角落里。我比较认同小米的模式,作为一个传统家电企业的董事长,能坐下来就已经说明我否定了自我,在别的行业的董事长不一定能像我这样。”今年1月5日,此前务实低调的他还在新浪微博注册了实名微博,截至7月30日,该微博已发布了216条微博,并积攒了1.5万名粉丝。

  领军者带来的改变体现在细处,在美的品牌部员工的新近名片上,“品牌管理”四字少了,“用户与市场”、“市场管理专家”则在名片上出现。“现在你要去了解用户,要去尊重用户的主权,然后跟用户沟通发生关系,发生了连接才有数据、系统和流量。”方洪波说。

  千亿元企业的转型伴随着阵痛,但从传统制造到“互联网+”转型释放的创新红利,却在激荡着佛山产业人士继续砥砺前行,迈出后工业时代的转型步伐。(罗湛贤 欧阳少伟)

相关新闻

版权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轻工业网” 的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轻工业网,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轻工业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中国轻工业网)” 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信息之传播,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于转载之日起30日内进行。

返回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