鲜榨饮品中铝残留量检测手段亟待提升

0
2019-03-18 来源: 中国质量新闻网

        近日,“天使之橙”因铝污染检测争议引发社会广泛关注,上海及深圳两地市场监管部门分别对此案做出了不同的处理,上海市场监管部门不予立案,深圳开出百万罚单。

  《食品接触用金属材料及制品》(GB 4806.9-2016)规定,“金属材料和制品(镀锡薄板容器除外)中,食品接触面未覆有机涂层的铝和铝合金、铜和铜合金,以及金属镀层不得接触酸性食品”。两地分歧点主要在榨汁过程中,未覆有机涂层的橙汁机的上下爪是否接触了橙汁。

  深圳市场监管部门认为橙汁机的上下爪接触了橙子表皮就属于接触到了酸性食品,上海市场监管部门则认为接触橙子果肉和果汁才属于接触酸性食品。

  事实上,目前在《食品接触用金属材料及制品》中,并没有关于验证相关部件是否与酸性食品直接接触的统一的检测方法。因此两地检测方法不同,导致不同的结果,实属正常。与其在检测方法上“较劲”,不妨换条思路。

  比如相关监管部门可以考虑直接对橙汁产品进行抽样,检测橙汁中是否有铝的迁移,从而制定食物中铝迁移的限制性标准。比如,明确橙汁中有多少铝的迁移量才算合格,多少的量才会对人体健康构成风险,尽快修订相关标准,以此来判断橙汁的铝含量是否超标。拿出统一的标准来判定橙汁是否受到金属污染比纠结于检测方法更务实。

  正如上海市质量监督检验技术研究院高级工程师罗婵所言,《食品接触用金属材料及制品》近期有望修订,很有可能在新版标准中加入铝迁移量的限值,以此标准来判断橙汁中铝含量是否超标,或许比争论一个部件有没有碰到橙汁更有意义。

  2014年,国家食品安全风险评估中心发布的《中国居民膳食铝暴露风险评估》报告显示,我国近1/3居民铝摄入量超过安全值。铝是人体非必需微量元素,一旦过量摄入就会对健康造成很大影响,在医学界,铝被认为是一种慢性的、蓄积性的神经毒素,被人食用后进入体内,基本无法排出,其毒副作用主要体现在对大脑及神经细胞的损害。

  鉴于铝摄入过量对健康造成的危害,严格监督检查公共场所的现榨橙汁中铝含量是否超标势在必行。

  一方面职能部门要加强无人榨汁饮品中铝含量的抽样检测,落实监管责任并明确处罚标准,增强法律的震慑力,提高不良经营组织的违法成本;既要突击执法监督,也要有常年执法监督;既要抽检,更要“飞检”,不给违法行为“留余地”“空后门”。

  另一方面,还需要相关部门加强宣传引导,让消费者认识到长期食用铝残留超标食品的危害,并帮助消费者掌握辨识含铝超标食品的知识。

  除此之外,橙汁中是否有其他污染元素也是值得深究的问题,因为污染元素不一定只来自于金属抓头。

  自助榨汁机毕竟和一般的自动售货机不一样。原料是否合格,储存条件是否过关,压榨的机器是否卫生,都会触发食品安全问题。

  就机器卫生而言,能否坚持及时、规范的清洗;能否确保机舱内环境干净、整洁、无菌等都是令人担忧的问题。如果榨汁机不及时清洗,不定期消毒,就容易滋生大量细菌,这样那些看似美味营养的果汁很可能成为病从口入的“源头”。

  就原料问题而言,橙子在相对封闭的榨汁机内,很容易腐烂发霉,毕竟水果的保鲜时间很短而且必须存放在一定的温度中。如果腐烂发霉的橙子没有进行及时更换,消费者很可能就会喝到烂橙子榨出的汁。发生霉变的橙子榨出的汁,会因为微生物的繁殖,含有大量有毒物质。

  据了解,早在2017年年底,全国数座城市均出现无人榨汁机内橙子霉变的现象,黄澄澄的橙汁里竟然含有黑色渣滓。

  饮食安全无小事。近年来,能够自动完成去皮、榨汁、装杯、封盖一体化生产流程的自助榨汁机遍布于全国各地的地铁、大小商超内,售卖是自动化了,但卫生安全还做不到自动化,仍然需要经营企业安排足够的人手定期检查更新,确保提供的是符合安全标准的原材料。市场监管部门则需要更加关注,从严从紧做好监管。自律和监管“双管齐下”,只有这样,才能保证消费者喝进去的是一杯安全、健康的橙汁。

相关新闻

版权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轻工业网” 的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轻工业网,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轻工业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中国轻工业网)” 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信息之传播,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于转载之日起30日内进行。

返回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