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品安全的断言如何才能不被断章取义
公众对食品安全的要求越来越高,在食品安全问题上,和前人做历史纵向比较意义不大,和发达国家比、和老百姓的心理预期比才更有意义。
断章取义、误导舆论会产生多大的麻烦?近日,中国工程院院士、中粮集团总工程师岳国君在“大数据时代的食品安全”分论坛上的一段话引发了争议。原来,他称“当前已是历史上中国食品最安全的阶段”,此观点一出,遭到网络舆论激烈反对,鉴于此前频出的食品安全事故,不少人对这句话冷嘲热讽。显然,“最安全”的说法不仅没得到普遍的认同,反而激发了不少人的怨气。
然而,岳国君的话还有另一半,他更强调的是:随着社会发展,民众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对食品安全的期待也在不断上升,国家食品安全标准也越来越严格,所以,食品安全永远“在路上”。
从“最安全”到“在路上”,这本是原观点中不可割裂的一体概念,但被某些人断章取义,造成集体的负面情绪。在食品安全问题上,公众往往“宁可信其有,不可信其无”。因为已有的食品安全事故和更多潜在的危险降低了人们的安全感,过去几年,过期肉、地沟油、皮革奶、毒大米、苏丹红鸭蛋等食品安全事故不断,更有震惊全国的三鹿三聚氰胺奶粉事件,这些事件经过媒体曝光,让公众产生了巨大的恐慌感。
不可否认,近年来国家的确在食品安全上着力不少。2004年1月以来,国家首先在大米、食用植物油、小麦粉、酱油和醋五类食品行业中实行食品质量安全市场准入制度,逐步建立了食品安全制度。2009年2月,《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通过。2010年9月又公布了《关于依法严惩危害食品安全犯罪活动的通知》。
如此看来,别说和古代、近代历史相比,就是和上世纪八九十年代比,中国的食品安全建设也在不断加强。过去我们意识不到食品安全问题,与当时缺乏曝光渠道有关,但也与那时候民众普遍食品安全意识不高有关。那时人们主要的考虑是如何吃饱。
尽管食品安全已经有了长足的进步,但是,公众对食品安全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在食品安全问题上,和前人做历史纵向比较意义不大,和发达国家比、和老百姓的心理预期比才更有意义。当不少人已形成对食品安全不信任的思维定式的时候,唯一能做的就是以最快的速度弥补先前的过失,尽力挽回已经失去的人心,赶在更多人彻底失望前将国家食品安全水平提高到应有的标准。如此一来,岳国君们的讲话即使被断章取义,被“正面”理解的可能才会更大。
相关新闻
- 为婴幼儿配方乳粉质量安全再把一道关2014/8/15 10:32:53
版权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轻工业网” 的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轻工业网,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轻工业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中国轻工业网)” 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信息之传播,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于转载之日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