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发力:食品检测产业方兴未艾

分享到: 更多
2016-10-28 来源:中国企业报

我国巨大的食品市场让食品产业成为“永不衰落的朝阳产业”。但不断发生的食品安全事件却为这一产业的发展蒙上了阴影。在此背景下,食品安全检测产业迎来了发展契机,相关技术得到迅速发展,新技术、新方法、新材料不断涌现。

业内人士指出,不断创新的食品检测技术将为“舌尖上的安全”提供更多保障。

新技术新方法不断涌现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随着食品安全问题受到人们的广泛关注,快速检测技术也越来越受到国家和企业的重视。在国家各类计划的支持下,食品安全快速检测技术得到迅速发展,新技术、新方法不断涌现。食品安全风险评估在科学评估食品中污染物危害水平、制定切实有效的食品安全管理措施、降低食源性疾病发生、更好地保护人类健康等方面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中国工程院院士孙宝国告诉记者,传感器是目前食品安全检测研究的热点。农药残留、兽药残留等快速检测领域运用最多的是纳米生物传感器,如酶传感器、免疫传感器等。以酶传感器为例,近年来,材料制备技术、光通信技术的发展为生物传感器提供了许多新材料、新方法,特别是在材料的选择上,传感器的制备不断吸收分子印迹、纳米材料、量子点等新技术,呈现出新的发展趋势。此外,其他传感器,如组织传感器、细胞传感器、非生物传感器等也被应用于食品安全检测。

孙宝国说,在其他快速检测方法研究上,活体生物学方法利用敏感生物对有毒物的耐受程度进行测试。如发光细菌法利用农药残留抑制荧光酶的活性影响发光细菌的荧光强度,以判断残留物的量。此外,生物芯片技术、便携式气质联用技术等在快速检测中亦有应用。目前,快速、准确、经济、简便、多残留同时检测已成为食品有害成分快速检测方法发展的主要方向。

赛默飞世尔科技公司研制的快速检测地沟油设备,可以在两分钟之内检测出样品是否掺杂地沟油,而且不需要进行样品制备和消耗化学试剂。

赛默飞资深商务运营总监胡翔宇告诉记者,地沟油成分复杂,差异性大,给检测带来了很大的不确定性。赛默飞的专利分析技术,建立了快速筛查地沟油的分析方法。在此前进行的盲测实验中,200多个地沟油样品被100%检测出来,精准度极高且能有效避免正常油被误判。

在这些食品安全检测新技术的推动下,中国食品安全问题的形势得到根本性好转。公开资料显示,2015年,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组织抽检17万批次食品样品,全年抽检合格率为96.8%;今年1月—8月,抽检合格率为97.5%。

多种因素掣肘行业发展

食品安全工作是一个系统工程,任何一个环节的失控,都会对食品安全构成威胁。正是因为影响巨大,食品安全检测方面的新技术也不像其他领域的新技术那般,发展成熟得那么“疯狂”。当然,除了非凡的意义,各种摆在食品安全检测企业面前的难题,也让企业在探索新技术的时候不得不更加小心谨慎。

市场新技术的快速发展,往往需要有成熟的技术支撑。虽说目前中国在食品检测方面有越来越多的企业加入,但是大多数企业加入队伍的初衷只是因其巨大的市场空间,自身的技术力量达不到要求。同时,在食品安全检测设备方面,目前我国大多数检测技术还主要依赖国外企业的检测设备,并且由于资金问题,检测机构无法对检验设备及时更新换代也让食品安全检测略显尴尬。

中国法学会食品安全法治研究中心研究员姚国艳在接受《中国企业报》记者采访时说:“新技术的不成熟会对食品安全监管部门和技术部门产生一定的负面效应。例如新食品安全法确认的快速检测技术有助于提高检测的时效性,但目前快速检测的准确性还不足够高。”

技术无法跟上步伐,除了资金是难题外,人才短缺也是重要原因之一。人才是安全食品生产的主导力量,食品安全检测行业人才培养尤为重要。由于食品安全检测对人才专业性要求较高,目前我国专业的食品安全检测人才还是比较缺乏。有业内人士向记者表示,事实上食品安全检测技术在国外探索比较多,发展也比较快,但由于国内现有检测人员大多数还不够专业,积累的经验不够丰富,这也成为限制我国食品安全检测技术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

我国快速检测仪器行业发展前景广阔,越来越多的企业想要从中“分一杯羹”。由于目前行业的准入门槛较低,导致行业生产的产品质量参差不齐,这也就出现了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地方标准与企业标准等多重标准,也让许多不良企业钻了空子。“新技术、新材料要是运用不当,或者人为的不合理使用,会对食品安全带来不利影响,对人体健康产生危害。”姚国艳说。

 

版权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轻工业网” 的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轻工业网,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轻工业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中国轻工业网)” 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信息之传播,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于转载之日起30日内进行。

返回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