椰子成热门配料,品牌如何顺势掘金?
在Innova分享的2017食品饮料10大趋势中,重点提到了“植物的突破”这一点。我们也注意到,作为植物基代乳产品的热门配料之一,椰子的魅力值得关注。
根据IRI最近的一份报告显示,椰子产品市场继续蓬勃发展,截止2016年3月,仅椰子水的销售就上涨了64%,而椰子油增长了122%。对于食品饮料生产商来说,如何紧追潮流,利用火热的椰子概念拿下更多市场,也是一项不小的挑战!对于含有椰子的各类产品,可以通过多种市场概念进行消费者教育和引导…
主打概念一:最具代表的热带海滩水果
传统观点认为,椰子起源于美洲,之后从美洲随着洋流漂到夏威夷,然后是塔希提岛,再后来登陆了新西兰。2011年澳大利亚国立大学的一项分子系统学研究彻底颠覆了上述观点——椰子的老家就在印度尼西亚和印度区域。因此目前全球椰子主要产区为印度尼西亚、菲律宾、印度、巴西、斯里兰卡等国,其中印度尼西亚的产量最高。作为最具代表的热带海滩水果,椰子凭借其独特的异国情调风味,而成为快速增长的水果原料之一。根据Innova的报告,2011-2015年,美国和欧洲地区所有上市新产品中,含有热带水果的食品饮料增长了18%;其中香蕉排名第1,成为最受追捧的水果原料,占有24%的市场;其次为椰子,占23%;另外还有芒果、菠萝、百香果等。
而在瓶装风味水领域,由于椰子水市场的火热膨胀,以及随之而来的椰子风味在整个食品饮料行业的发展带动,2015年椰子风味的瓶装水实现了533%的增长(与2011相比)。其次是,番石榴、芒果、百香果、菠萝等风味,也受到行业的热切关注。
在主打热带水果风味的食品中,软饮料是增速最快的品类,其次是乳制品和休闲零食等。而饮料的新品增长是由椰浆产品和椰子水产品共同引领的。
椰子水是椰子果实的液体胚乳,椰子水是一种天然、澄清、无色、微甜、天然独特风味的微酸性饮品。椰浆是由椰子的白肉(胚乳,又称椰肉)部分制成的,较硬,厚度0.9-1.3厘米,含脂肪28-32%,蛋白质3%,碳水化合物和其他物质。椰子的白肉也可以制成椰蓉。
然而,椰子产品创新绝非仅仅是把椰子作为食品或饮料的一种风味,推出新口味产品那么简单…
主打概念二:功能性、健康概念更走俏
消费者更愿意选择的是那些真正对健康有益的产品,这也是为什么那些简单地用椰子作为风味的产品,反而不如那些利用并强调了椰子的健康特性的产品销售增长得快。
SPINS和IRI提供的零售业分析数据显示,椰子水能够迅速被市场接纳,主要还是因为符合现代人对天然健康食品的强烈需求,0添加+0脂肪+0胆固醇+低糖+低卡路里的特点使其吸引了更多消费者的眼球。
椰子水里94%是水分,且单位热量极低,与同类果汁相比热量只有其三分之一。除了水分以外,它含有丰富的钙、磷、铁、钾、镁、钠等矿物质,是天然的电解质饮料,同时由于其渗透压与生理盐水类似,可以达到运动后迅速恢复能量和补充水分的目的,是解除体渴的天然运动饮料。
此外,椰子最主要且最有价值的成分是脂肪,与其他植物相比,椰子的脂肪酸中有着独特的碳链组成,主要由中短碳链脂肪酸组成,其中月桂酸含量近50%,椰子脂肪是中碳链脂肪酸甘油三酯(MCT)的主要天然来源,与长链脂肪酸甘油三酯(LCT)有很大的不同,MCT更容易被迅速燃烧和消化、转化为能量,所以不会导致肝脏和体内脂肪堆积,因此经常食用椰子会起到瘦身的功效。国外也常将 MCT 用作健康者、肥胖者和高血脂患者等人群的膳食脂肪,以帮助控制体重和体脂。
因此,在以椰子水或椰浆为主料的产品中,突出其功能性和健康概念,则更能受到消费者的关注。
主打概念三:植物基代乳产品,free-from概念
随着逐渐流行起来的清洁型消费趋势和生活方式,植物基替代产品也越来越受到欢迎。Foodaily在之前发布的“盘点2016 | 植物基食品&饮料的市场究竟如何?”一文中为大家汇总报了这一年关于植物基市场的洞察及一些大公司的相应行动。作为代乳产品市场的一个重要来源,将椰子与植物基的概念相结合,或许能在同类产品市场中脱颖而出。
消费者对于含牛乳产品带来的乳糖不耐受或过敏性问题的关注,追求丰富多样化的营养及产品风味,以及对动物权利保护的意识增强,都是都是代乳类产品越来越受追捧的原因。
椰子作为一种代乳原料,产品的应用范围也非常广,除了熟知的植物蛋白饮料之外,酸奶、奶酪、甜点、零食、焙烤食品,以及糖果等都有所涉及。比较流行的产品宣称有无牛乳(过敏原)、无乳糖、无麸质、素食、无添加/防腐剂、有机、非转基因、天然等。
随着消费者对植物基食品认知度的不断增加,代乳产品也呈现增长的态势,为消费者提供了更多健康的选择,满足了追求平衡膳食的需求。
中国是椰子产品的消费大国,每年需要大量进口椰子来满足国内需求,进口量更是逐年递增,可见国内椰子消费前景广阔。对于品牌商而言,如何利用椰子顺势掘金,就看是否能够找对市场,找对消费者打好营销牌。
相关新闻
版权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轻工业网” 的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轻工业网,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轻工业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中国轻工业网)” 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信息之传播,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于转载之日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