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汇集团母公司香港上市中止

分享到: 更多
2014-04-30 来源:腾讯财经

万洲国际(原双汇国际)的全球最大猪肉食品企业头衔,并未能征服投资者。

 

4月29日下午,此前准备在香港上市的万洲国际(原双汇国际)宣布将中止上市,不再进行全球发售,原因是认购不足额,且市场过度波动。万洲国际方面向腾讯财经确认,何时重启IPO亦没有时间表。此前它已推迟一次上市时间,并降低了发售规模。

万洲国际是全球最大的猪肉食品企业,在2011年开始的3年中,万洲国际的年度营业额分别是54.55亿美元、62.43亿美元和112.53亿美元。不过,由于收购美国肉制品企业史密斯菲尔德(Smithfield Foods),万洲国际也背负着沉重的债务。

融资偿债计划暂搁浅

万洲国际是中国肉制品企业双汇集团的母公司,总部位于香港,其股东包括鼎晖、董事会主席万隆为首的管理层,以及高盛、新天域、淡马锡等投资机构。

2013年5月,当时尚名为双汇国际的万洲国际,宣布收购美国同行史密斯菲尔德,交易金额71亿美元,这创下中国公司收购美国公司历史纪录。71亿美元中,包括47亿美元现金,并承担史密斯菲尔德24亿美元债务。

完成收购的万洲国际因此成为全球最大肉制品企业,业务遍布全球,且市场份额在中国、美国和欧洲部分主要市场排名第一。2012年,以上地区的猪肉消费量,占全球猪肉消费量6成以上。

庞大的交易也让万洲国际背上沉重的债务负担。

为了完成收购,2013年8月底,双汇国际与由8家国际及本地银行组成的银团,签署了40亿美元的贷款协议。按照最初的IPO计划,如果一切顺利,万洲国际拟将募集的资金用于偿还分别于2016年8月30日及2018年8月30日到期的三年期及五年期银团定期贷款,余下的款项用作营运资金及其他一般公司用途。

现在IPO计划搁浅,万洲国际将如何处理庞大的债务?29日,消息人士对腾讯财经表示,目前万洲国际的营运性现金流应该还是充足的,未来可透过各种融资渠道以偿还现有债务;银团贷款主要为3-5年期,且目前万洲国际只是因为市况恶劣中止上市,市况转好还会重启。

鼎晖等原有股东暂缓离场

由于IPO计划搁浅,万洲国际原本准备逐步退出的股东们,将不得不再等待。此前由于认购情况欠佳,他们已经达成协议,决定暂时不出售旧股。

2006年时,在高盛和鼎晖加入的情况下,万隆和管理层通过一系列迂回前行的方式,最终变成企业当家人。不久前公布的招股说明书显示,截至招股前,万隆及其他万洲管理层名下的雄域、运昌、顺通等公司,合共拥有万洲国际42.605%股权,首次超过鼎晖系拥有的38.057%,成为第一大股东。而2011年初,管理层名下的这些公司,合共持股比例还只有36.23%。

高盛的持股也由早前的5.18%降至3.864%;其他新天域、淡马锡等投资者分享少量股权。万隆个人在万洲国际中的持股比例是8.8%。

按照最初的IPO计划,旧股东们原本可以出手7.31亿股,价格在8-11.25港元间。不过,4月22日,当时正在美国路演的万隆及各方商议决定:因资本市场波动及反映不如预期,公司下调发售数量,规模减半,并将上市日期从4月底顺延至5月。

但即便如此,市场反应与还是与该公司预想的相差太多。来自对中国经济增长引发的担忧,以及美国当下一种病毒的爆发引发猪肉价格上涨,让市场情绪进一步受挫。尽管万洲国际募资金额已经从最初的至多60亿美元,降低至不足20亿美元,新股认购仍是不足额。

香港股市表现疲软

万洲国际上市受挫,另一个不容忽视的背景是近期H股市场表现疲软。

自今年年初以来,H股指数下跌9.7%,上证综指也下跌5.3%。消费品上市公司板块也是“灾区”,原本在资本市场上较受宠的中国概念消费品行业股票纷纷下跌,包括统一、雨润、辉山乳业等。

2014年迄今为止,香港共有12宗5000万美元以上的IPO。其中一季度的11宗融资总额为58亿美元,较2013年第四季度132亿美元的融资总规模大幅缩水。另外,这12个项目股价自上市首日至今,平均下跌也已超过11%。4月份上市的唯一一宗超过5000万美元的IPO百奥家庭互动,上市至今股价已经下跌超过30%。

从香港市场对新股的认可度来看,今年的12宗5000万美元以上IPO,平均每宗仅获得不足2.5倍的超额认购。而去年第四季度的31宗,平均每宗获得近6倍的超额认购。

4月10日万洲国际开始路演至今,H股指数下跌5.9%,上证综指下跌4.8%。万洲国际子公司、于内地上市的双汇发展,股价下跌12%;其同行、香港上市的雨润食品股价也下跌10%左右。低迷的后市表现进一步降低了投资者对IPO的兴趣,且万洲国际较高的市场份额背后,还肩负着大额债务。而此前,万隆与执行董事杨挚君两人分享的8亿多股的奖励计划,也让部分市场分析颇有微辞,尽管它并不涉及任何现金流出。

在过去50年里,双汇所经历的变迁极具典型意义:落魄的地方国营小厂,抓住中国城镇化中的巨大机遇;上市、国有股份逐步退出,管理层变成企业当家人;再奋不顾身的抓住难得的机会出海并购。可惜的是,拥有多个“第一”纪录的万洲国际,对低迷的市场状况没有足够的警惕,尽管它有着创纪录的近30家承销商服务。(腾讯财经 李伟 发自北京)

相关新闻

版权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轻工业网” 的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轻工业网,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轻工业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中国轻工业网)” 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信息之传播,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于转载之日起30日内进行。

返回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