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桂敬副会长在中轻联总社系统领导干部专题业务知识讲座上的发言
2014年8月26日,中国轻工业联合会副会长、中华全国手工业合作总社副主任钱桂敬出席中轻联总社系统领导干部专题业务知识讲座,并作主题发言,会社系统主要领导干部出席讲座活动。
钱桂敬副会长发言全文如下:
一、“十二五”以来是轻工业自主创新能力明显增强,技术进步明显加快的重要时期
“十二五”是我国轻工业实现跨越式发展的关键时期,是转变发展方式,调整优化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重要发展阶段。在《轻工业技术进步“十二五”发展指导意见》指引下,在全国轻工业科技大会推动下,轻工业科技工作取得长足进步,创新体系逐步完善,自主创新能力明显增强,技术进步明显加快,装备自主化水平稳步提高,节能减排取得积极成效,科技创新和技术进步的保证和支撑作用愈发突出。
(一)自主创新体系进一步完善。据初步统计,目前轻工行业共有国家重点实验室14个、国家工程实验室7个、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20个、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129个。以及众多的省市级企业技术研发中心和行业协会牵头的产业技术联盟。技术创新体系不断壮大和完善,基本覆盖了轻工全行业。
(二)一批重大科技支撑、攻关、技术改造项目顺利实施
——全面完成了由我会组织实施的国家“十一五”科技支撑计划项目,列入国家“十一五”科技支撑计划项目共4项。分别为“特殊功能表面活性剂的绿色化工程技术”、“林纸一体化运行模式研究与示范”、“我国优势传统食品制造业关键技术研究与应用”、“国家高速造纸机的研制”。涉及装备、造纸、日化、食品添加剂、酿酒、发酵等行业,共争取到国家专项经费8922万元。通过轻工高校、研究院所、企业和协会共同努力,已经全面完成了计划任务书规定的任务,并通过了科技部组织的验收。
——积极争取国家“十二五”科技支撑计划项目的支持
组织相关行业协会、龙头骨干企业、高校、研究院所共同研究凝练出行业共性关键技术,在此基础上组织编制材料,推荐申报了“制糖生产过程节能与清洁生产关键技术及示范”、“造纸、发酵行业污染物减排与废物高值利用技术研究与示范”、“基于拉伸流变的塑料高效节能加工成型技术”、“隧道式连续大型洗涤机组与高效缝制设备研发”、“日用陶瓷高品质化关键技术研究”、“制笔行业关键材料及制备技术研发与产业化”、“环保净化材料与助剂研制及应用”、“高效环保超小型化电冰箱压缩机的研发与产业化”、“卫浴产品数控砂光/抛光成套设备研发及应用示范”、“绿色制革关键材料及鞋用功能材料的开发与产业化”、“功能化表面活性剂绿色制备与产业化示范”、“非石棉纤维密封和过滤复合材料开发及产业化示范项目”、“轻工重点行业固体废弃物资源化技术研究与示范”、“发酵行业绿色制造技术及装备集成研究和应用示范”等14个“十二五”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其中前11个项目已经得到科技部立项批复,初步争取到国家专项经费1.8443亿元,尚未列入计划的“非石棉纤维密封和过滤复合材料开发及产业化示范项目”、“轻工重点行业固体废弃物资源化技术研究与示范”、“发酵行业绿色制造技术及装备集成研究和应用示范”3个项目也在进一步努力落实。
此外按照科技部项目申报指南的申报要求,组织轻工相关研究院所、高校、企业等申报了“木片组分深度分离生物炼制高值化产品关键技术及产业化示范”等11个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863计划)项目,有望批准。
——一批国家重点新产品和战略性创新产品项目计划获得批准。2011-2013年度,由轻工各行业协会推荐、科技环保部组织申报,共有19个项目获得批准,并列入国家重点新产品计划项目,涉及轻机、皮革、家电、钟表、塑料、五金、缝制机械、文体、发酵、照明等10个行业。
(三)取得国家科技发明、科技进步奖等重大成果。根据《中国轻工业联合会科学技术奖励办法》,2011-2013年度,共评出获奖项目497项。其中一等奖40名,二等奖123名,三等奖192名。2011-2013年度轻工行业获国家科技发明奖5项,科技进步奖14项。
(四)各行业协会紧紧围绕行业关键、共性和核心技术,在引领行业发展、推动技术进步和促进产业升级方面取得突破性进展。在全国轻工业科技大会推动下,各行业协会根据行业实际,分别制定了“十二五”技术进步规划和意见。如家电协会率先制定了家电产品技术进步路线图;造纸协会、塑料协会等分别制定了技术进步指导意见;酒业协会紧紧围绕酒业发展实际,发动重点骨干企业自选课题,自筹资金实施169计划取得丰硕成果,在此基础上又在全行业开展白酒“3C”科研攻关计划。由科技环保部牵头在食品八大协会和食品科学技术学会积极全力支持下,《2014-2020年食品工业技术进步指导意见》已完成前期工作,近期将组织专家论证。
二、充分发挥科技创新和技术进步的保证和支撑作用是我国轻工业进入转型升级和创新驱动发展新阶段最迫切的要求
改革开放以来,轻工业实现了历史性跨越,已成为集技术、新工艺、新装备、新材料为一体,在国际具有较强竞争力的新型制造业,初步建立了门类齐全、技术先进、吸纳就业能力强的现代生产体系,但以追赶型高速发展起来的我国轻工业,还是以劳动密集型为主的传统制造业,其竞争优势基本是以廉价劳动力支撑的初级比较优势,在国际上仍处于产业价值链中低端。而且低水平供给能力严重过剩,有效供给不足状况还较严重。
当前,我国轻工业一方面正面临满足小康社会多元化消费需求、消费品升级和为扩大内需提供消费支撑的繁重任务。另一方面在发达国家再工业化、发展中国家追赶挤压的双重压力下,面临转型升级、调整结构、重塑竞争优势的巨大挑战。因此依靠科技创新和技术进步对正处于转型升级的轻工业发展重要性愈发突出。这也是我国在进入中等收入国家行列并迈向高收入国家行列重要发展阶段,我国轻工业如何发展的问题。随着轻工业高速追赶型发展阶段完成后,轻工产业已由成长、发展期进入产业成熟期。同时在国际金融危机持续影响下,国际产业分工格局发生了重大变化,习近平同志在三中全会上分析产能过剩时讲:从国际上看,国际金融危机使供求格局发生了重大变化,危机前全球呈“三极”分工格局,西方发达国家是全球主要市场;资源富集国家提供资源;我国等新兴国家是全球制造中心。三极之间供需大循环形成了资源合理配置,带来上一轮全球经济繁荣。国际金融危机发生以来,陷入债务泥潭的全球总需求低迷,西方负债消费模式不可持续,发达国家财政、货币政策等刺激需求做法已走到极限,投资贸易保护主义抬头,全球专业化分工呈现向各个国家内部分工转变的倾向。再工业化、新兴国家加大转型升级,加大供求失衡,全球供需关系发生了重大变化。轻工业发展的基础、机遇、环境发生了明显变化,同时面临新工业革命带来的新挑战和新机遇。这些新变化、新挑战、新机遇概括起来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传统比较优势不断弱化
我国轻工业主要是劳动密集型传统产业,丰富的劳动力资源和低人工成本与引进国外先进装备技术的结合,推动了我国轻工业追赶型高速发展,并形成了具有较强比较竞争优势,这种比较优势主要是依靠廉价劳动力形成的低人工成本。随着人工成本不断上升和我国进入中等收入国家行列,传统比较优势已不断弱化,一些劳动密集型产业已失去优势。轻工业面临的一项重要任务就是加快从依靠单一的廉价劳动力构成的低端优势向资本、技术、高素质劳动力、高生产率水平、完整产业链和配套供给能力等构成的复合竞争优势转变。核心是人力资本、人才红利和研发能力的结合,加快劳动密集型产业结构向资本、技术密集型的转变,是轻工业在转型中必须推进的战略工程。
(二)后发优势明显减弱
改革开放以来,轻工业实现了跨越式发展,主要得益于改革开放政策,得益于国民经济高速发展的拉动和人民生活消费水平提高的推动,得益于轻工行业抓住机遇大规模引进国外先进技术和装备。随着轻工产业由成长发、展期进入成熟期后,技术水平不断提高,与国外技术差距逐步缩小,不可能再像早期那样,很容易利用国外现成技术装备,发挥后发优势,实现跨越式发展。实现技术装备快速跨越的步伐将明显放缓,支撑轻工业发展的技术、装备等要依靠自主创新和集成创新,轻工行业进入创新驱动发展的新阶段。
(三)规模扩张空间被大大压缩
由于告别了短缺时代,部分产品产能过剩严重。依靠投资、扩大产能、通过规模扩张的发展模式已不可持续。以资源、能耗、环境、劳动力等要素为支撑的潜在经济增长率不断下降,依靠消耗能源、资源的粗放性增长模式已难以为继。因此从依靠扩大投资和规模扩张迅速向依靠技术进步、创新和要素升级转变,这是轻工业转变发展方式的根本要求。与此同时,生产组织方式和企业组织结构也将随之发生重大变化。今后更多的是面向市场,贴近消费者需求,产品个性化、高端化、小批量、私人订制将是未来新的趋势。企业组织结构中将会出现更多的特色鲜明、技术含量高、实施高端化战略的小企业。未来企业做大更多的是利用核心技术在竞争中不断壮大,不可能简单仅靠投资,用重金新建堆砌而变大。
(四)轻工业已进入增速放缓的换挡期
当前我国正由中等收入国家向高收入国家行列前进的关键时刻。经济规律揭示,在中等收入国家向高收入国家过渡阶段。经济发展中主要产业需求弹性系数将逐渐变小,同一产品在低、中、高收入阶段,需求弹性系数是逐步递减的。同时,随着追赶型任务的完成,工业特征内的内需增长空间将逐步变小。有资料介绍,当人均GDP达到11000国际元(购买力评价指数)时,主要工业品生产峰值将会出现。2013年我国人均GDP已达到10000国际元。我国正进入这个临界点。这标志中国经济已进入增速换挡期。同样轻工业经济已由高速发展进入中速发展的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的新阶段。轻工业已从“十一五”平均增速23.37%降为“十二五”前三年的平均15.16%,新阶段显著特点是量的增长将逐步让位于质的提高,未来轻工业仍将会保持合适的增长速度,这种增长是建立在不断提升发展质量和提高经济效益基础上的。要实现这一目标必须加快转变发展方式,加快高端化进程,加快新产品开发,努力培养新的增长点,这是新阶段极其重要的任务。
(五)传统盈利模式受到挑战
当前轻工行业正面临增速放缓和生产要素成本不断增加,资源、环境、能源约束全面增强双重压力,企业合理利用空间被大大压缩。传统的以“提高质量、降低消耗”为主要内容的降低变动成本和以“提高劳动生产率”为主要内容的降低固定成本的盈利模式,遇到极大挑战,而资源配置、品牌溢出和生产服务型产业价值链增值还未形成新的盈利优势,因此必须以降低成本为重点,加快盈利模式的转变。以消化高成本压力,一是要进一步提升轻工行业产业链价值,构成企业价值链的研发、原料采购、生产、营销、售后服务等各个环节和各项活动,都应创造新的价值。二是面对资源、能源、环境日益增强的约束,要大力依靠技术进步,努力降低单位产品投入,降低消耗水平,从源头做好减量化工作。力争使各项消耗达到世界先进水平。三是大力提高资源配置效率,提高全要素劳动生产率。全要素劳动生产率主要指劳动生产率、资源利用率、能源利用率、资金利用率、投入产出率、资本替代人工、人才红利等。这要求必须对所需资源、能源、资本、资金、土地等要素,实现最优组合,精细化管理,达到降低综合成本,获取更大综合效益的目的。发达国家全要素劳动生产率对经济贡献最高达70%,而我国不足30%,因此提高全要素劳动生产率潜力巨大,是提高效益的重要途径。
(六)轻工业正面临全球新一轮科技和产业革命的挑战
当前全球新一轮科技和产业革命呼之欲出,第三次工业革命(也有的称为第四次工业革命)正在兴起,由此引发的国际产业调整和新技术革命正迅速推进。一是发达国家“再工业化”和新型经济体加速崛起,将引发世界产业格局的深度调整。国际金融危机后,发达国家纷纷实施 “再工业化”和“制造业回归”战略,力图抢占高端制造业并不断扩大竞争优势。如美国制定了《重振美国制造业框架》、《先进制造伙伴计划》和《先进制造业国家战略计划》。德国推出《工业4.0战略》,欧盟提出将工业占GDP的比重从目前的15.1%提升到2020年20%。新兴国家也在加快对外开放和产业结构调整计划。未来全球范围内围绕市场、技术、资本和产业转移的竞争,将更为激烈。二是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革命正在孕育,围绕科技和产业发展制高点的竞争日趋激烈。同时催生制造业生产方式的极大变革。德国联邦教研部、联邦经济技术部2013年提出德国“工业4.0”新概念,“工业4.0”描绘了制造业未来的前景,很有代表性,提出了继以蒸汽机的应用、规模化生产、电子信息技术为标志的三次工业革命后,全球将迎接以信息物理融合系统(CPS)为基础,以生产高度数字化、网络化、机器自组织为标志的第四次工业革命。“工业4.0”有三大构成要素:一是生产网络,基于强大的制造运行管理系统(MOM)构建灵活的价值链。二是虚拟与真实世界的融合,基于数字化作业平台的产品设计及生产工程集成。融合的基础是创新软件和强有力硬件结合。三是信息物理融合系统,通过“即插即生产”式自动化集成来实现。以上可见“工业4.0”是以IT和软件为代表的数字化技术为基础的。从对“工业4.0”简单介绍可以看到全球制造业未来趋势即:向网络化生产转变将快速发展;大规模个性化的生产趋势迫切要求覆盖全价值链的数字化制造技术;大数据时代数据将呈指数级增长。由此可见数字化技术正深刻改变着制造业的生产模式和产业形态。新一轮科技和产业变革的酝酿和推进,对轻工业提出严峻挑战,但也提供了难得赶超发展契机。
轻工业面临的新形势、新变化和新挑战,迫切要求紧紧跟踪当代最新科技发展趋势和动态,把握发展方向,充分发挥技术进步和科技创新的保证和支撑作用,必须坚定不移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
三、以关键共性技术和重大技术攻关为突破口,推动轻工行业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
当前轻工行业正处于产业成熟期向产业高级阶段升级的关键时期。回顾产业演变和发展历程,可以看到任何一个产业发展大体都是从手工业作坊开始,经历幼小成长期到发展壮大期,再到产业成熟期,最后进入产业高级化阶段。伴随这一进程,生产方式经历了手工作坊、合作社、工厂制、传统公司制到现代公司制的变迁。资本运行轨迹大体遵循个体资本、私人资本、合伙、私人资本联合、股份合作、股份制最终到资本高度社会化这样变迁。市场形态经由生产高度分散的充分自由竞争到生产集中度偏低和生产集中度较高的垄断竞争的变化。在生产集中度较高时,要努力实现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的有机统一,既要防止“看不见手”盲目性的失效,也要求“看得见手”更好发挥引导作用,更重要的是要坚决防止扼制竞争的完全垄断。从当前轻工行业现状看,我国轻工业已进入垄断竞争发展阶段,一些行业产业集中度已经较高,垄断竞争市场形态下的产业特征是产业成熟、生产集中度高、资本社会化程度高、技术创新能力最强、资源整合能力最强、企业处于技术进步最快的竞争均势中。在市场形态上,虽不能体现完全充分自由竞争,但市场秩序能更好规范。这应是产业经济学对产业高级化的描述,也是产业升级的方向和目标。当前发达国家产业已进入高产业集中度的垄断竞争阶段。
从产业结构变迁历程和规律看,结合轻工行业实际,当前轻工行业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应在以下几个方面取得突破。一是提高我国轻工业在全球价值链中地位,加快实现从全球价值链低端向中高端转变;二是加快劳动密集型产业向技术、资本密集型转变,当前主要体现在资本替代人工上;三是由低端比较优势向复合竞争优势转变;四是加快单纯生产型向生产和生产服务并重转变;五是加快由引进、招商、模仿为主向自主创新和集成创新转变。
产业升级的本质是用更新的技术、当代数字技术、智能技术改造和提升传统产业,同时要抓住机遇加快新型战略型产业的发展,促进产业现代化。要瞄准国际先进水平,大力实施高端化战略,以关键共性技术和核心技术为突破口,努力赶超,全面提升轻工行业产业素质,促进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国家关于大力发展新材料、生物技术、新能源、新一代信息技术、新能源汽车、节能减排、装备七大类战略新兴产业的战略,对轻工行业一次难得的机遇,轻工各行业要抓紧规划和布局,力争在新一轮技术革命和产业变革中把握机遇,加快发展,推动传统产业现代化。七大战略性新兴产业,与轻工行业关联紧密,特别是生物技术、新材料、新能源、节能环保等影响巨大。下面结合相关行业作简要介绍。
(一)食品工业。2013年规模以上食品工业销售收入已突破10万亿,占轻工业全行业比重已超过45%,当前生物技术在食品行业得到广泛深入的应用。发酵工程、酶工程、基因工程、细胞工程为主导的生物技术在食品原料开发、菌种选育、工艺优化、品质功效、食品储藏等方面全面应用,对食品工艺、食品营养、生物食品添加剂、食品安全等产生深刻影响。加强食品生物技术、共性关键技术的集成创新和研发,应用生物技术提升,改造传统食品工业,完善食品生物技术产业创新体系和保障、促进食品工业新兴工业化革命。这是未来食品工业发展的方向。当前要集中力量在一下几方面取得新的突破。
开发新型高效酶种,建立食品级、规模化生产体系,研发并应用集成技术及安全性评价平台,逐步摆脱酶制剂对国外的依赖。
加强新一代分离技术和节能干燥技术研究,加快膜技术应用。力争在快速、大容量、高分辨率分离、纯化技术、干燥技术和装备取得新的突破。
加强非热灭菌技术,高温瞬时杀菌和低温多段杀菌技术和装备研究,确保食品“营养、健康、安全、新鲜、美味”。
加快高附加值氨基酸、有机酸等产品的开发,推动产品高端化进程。
加快食品安全卫生体系建设,包括完善、健全食品检测技术体系;食品风险评估体系(包括食源性致病微生物、重金属、药物残留等);食品安全溯源和预警体系。
《食品工业2014—2020技术进步指导意见》即将出台,必将对食品行业技术进步产生深远影响。
(二)家电行业。家电协会在技术路线图中,对家电行业发展方向,关键共性技术与国外先进技术差距已有了详细分析。我国已成为全球最大的家电生产、消费、出口大国。但不少核心技术仍受制于国外。如变频控制系统和技术。变频系统除变频压缩机外,主要由半导体功率器件等组成的变频活动硬件电路,由微控制器(MCU)或数字信号处理器(DSP)等芯片组成的控制电路以及磁场定向(FOC)算法为核心的软件系统三部分组成。变频核心功率器件智能功率模块(IPM)主要依赖进口。变频控制主芯片MCU、DSP基本依赖进口。压缩机驱动FOC算法软件,目前国外将芯片和软件捆绑销售。对于制约变频压缩机使用的这些行业关键共性技术必须下决心联合攻关并取得突破。此外家电行业在提高能效、智能化以及太阳能、空气能等家庭能源管理系统等方面也应取得突破。
(三)塑料加工业。塑料协会已制定《塑料加工业技术进步指导意见》。塑料作为21世纪新材料,是未来新材料革命重要领域。塑料加工业未来方向“功能化”、“轻量化”和“微成型”。随着技术进步的加快,将会更多赋予塑料高分子材料和制品更多特殊功能。一方面要加快汽车装备制造国防等领域工程塑料的研发。另一方面要大力开发光学、电学、高阻隔、高强高韧、耐高温、耐腐蚀、导电、绝缘、导热等特种功能材料和制品。通过物理、化学发泡方式,特别是超临界CO2微发泡、实现轻量化目标,不仅可显著减轻制品重量,而且可极大改善性能。要加快高强轻质材料和制品的开发,以满足飞机、高铁、舰船等领域的急需。要加快毫克重、微纳米尺度为标志的微成型技术的研发和应用,以满足光电通讯、影像传输、医疗器械、信息存储、精密机械等的需求。与此同时要加快超高分子量聚乙烯管材、板材的开发,加快增强热塑料性管材开发,以满足中高压油气输送,特别是海上油气输运的需求,加快水性聚氯酯合成革和生物基降解塑料等研发,以改善生态。加快含铅热稳定剂替代,绿色环保增塑剂开发。
(四)电池行业。电池行业是新兴战略性产业新能源的重要组成部分。我国电池产量中一次性电池约占世界总产量35%。铅酸蓄电池产量占全球产量30%以上,锂离子电池产量约占世界总量三分之一。但整体上还处于产业链低端。当前高性能蓄能电池及电动汽车用锂离子电池市场需求大、应用广泛,发展空间巨大。我国锂离子电池起步晚、发展快,主要依靠引进技术和装备。其产品已基本可满足数码电器需求,高端动力和储能电池差距较大,是制约我国电动汽车发展的瓶颈。目前锂离子电池,存在安全性、续航能力、使用寿命、成本、使用便利性五个方面问题。一般混合动力汽车所需功率电池的电池系统能量密度在50wh/kg以上,目前我国已能生产。而纯电动汽车和插电式及增程式电动汽车所需电池的系统能量密度需在150wh/kg以上,美日等国目标是达300wh/kg(2020年)这方面差距巨大。制约和决定动力电池性能的关键在新材料。电池基础材料决定电池性能,关键材料主要为正极材料、负极材料、电解质和隔膜。核心是正极材料。目前锂电池关键核心材料全球最大制造商主要集中在日本。因此电池行业要按《电动汽车科技发展“十二五”专项规划》要求,抓紧布局组织全行业力量,紧紧依靠大专院校科研院所、企业联合攻关和协同攻关,企业要主动作为研究机构中试工厂,力争在锂离子动力电池发展占有一席之地,取得话语权,以此带动电池行业产业升级。
(五)造纸行业。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造纸工业得到快速发展,已连续多年成为全球生产消费大国,并进入世界造纸先进国家行列。造纸既是传统消费品工业,也是国民经济中重要原材料工业。当前造纸工业正进入深度调整期,是优化结构和产业升级的关键时期。造纸工业未来发展的一个重要方向就是加快推进传统纸、纸浆生产厂逐步成为生物化学精炼厂,未来纸厂除生产纸及纸浆外,更重要是进一步提高资源利用率,利用废弃的半纤维、木质素生产高附加值化学产品和能源,因此必须加快新一代清洁制浆技术、创新与集成制浆造纸节能减排技术、高效利用纤维原料的复合型生物精炼技术和生物衍生新材料技术的突破。纸也是未来新材料重要领域,加强高性能纸基功能材料开发是造纸行业重要发展领域。研究纳米等技术赋予纸张新的特性,如光学、电子学、绝缘、传感、导热、表面构造等,开发新的印刷性能和技术,加快在电子标签、能源储备、生物医学检测等方面的应用。造纸行业要按《造纸工业技术进步“十二五”指导意见》要求,抓紧落实。
国家新兴战略产业还涉及新光源、高技术陶瓷、节能环保、装备等多方面,涉及更多行业,这是轻工业一次难得的发展机遇,要结合“十三五”规划制定,瞄准国际先进水平,紧跟最新科技动态,把握发展方向,高起点谋划产业升级,确立合理目标,可行措施,集中力量,充分发挥高校、研究院所,各研发中心、工程中心作用,大力实施联合攻关、协同创新,力争取得突破,推动轻工业迈上新台阶。
当前我国经济正面临增长速度换挡期、结构调整阵痛期和前期政策消化期三期叠加的复杂情况,受此影响,轻工业正进入转变发展方式、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的新阶段,新阶段要求我们必须坚持技术进步和科技创新,坚持创新驱动发展,必须紧紧抓住新一轮科技和产业革命机遇,扎实工作,促进轻工业转型升级,推动轻工强国战略目标的实现。
相关新闻
版权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轻工业网” 的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轻工业网,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轻工业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中国轻工业网)” 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信息之传播,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于转载之日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