饮水电器标准繁乱 多头监管致行业发展遇阻

分享到: 更多
2015-08-26 来源:中国家电网

饮水电器是目前我国家电产业中增速最快的细分产业,但政出多门、多头监管、行政审批周期过长等因素,对行业发展形成掣肘,而市场竞争不规范、专业人才培养机制缺失、售后服务体系不健全,也在一定程度上考验着这个朝阳产业的健康与可持续发展。

  在8月21日召开的中国家用电器协会饮水电器专业委员会2015年第一次会议上,饮水电器主流企业代表呼吁为行业发展“松绑”,并建议通过出台行业标准、倡导企业自律、加强消费者教育等多方面的努力来规范市场,推动饮水电器行业的持续健康发展。

饮水电器专业委员会2015年第一次会议现场


  朝阳产业的困惑

  随着我国消费者健康意识的提高,特别是受近年来全国各地频发的水污染事件刺激,我国饮水电器市场需求出现井喷,行业维持高位运行。即使在家电行业整体增速回调的情况下,饮水电器市场仍然保持了高歌猛进的势头。

  据奥维云网数据,2013—2014年饮水电器行业年复合增长率达42.5%,2015上半年我国饮水电器市场销量规模达86.4亿元,同比增长58.3%,是主流家电品类中惟一增速超过30%的品类。而据奥维云网的预测,2015年全年饮水电器市场销售量将达到789万台,市场销售规模将达到192亿元。

  不过,饮水电器行业在高速发展的过程中,也遭遇了一系列的困扰,标准混乱与多头监管首当其冲。

  据中国疾病控制预防中心环境与健康相关产业安全所副所长白雪涛介绍,目前我国饮水标准规范涉及环保、住建、水利、卫生计生等多个部门。

  据了解,在卫生部(现为“卫计委”)监发的涉及到饮水电器的标准和规范就接近10个,住建部、环保部、全国家用电器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等部门也起草制定过饮水电器相关标准。据统计,目前已经实施的,以及正在启动和报批中的饮水电器相关标准和规范多达数十份。

  A.O。史密斯(中国)热水器有限公司净水事业部研发总监程兆山认为,目前饮水电器相关标准不是少而是多,有些标准的质量不高,而且标准的归口单位太多,因此应该对标准与规范进行有效整合。安利中国日用品有限公司技术法规经理周炬也指出,“很多标准是否科学,也是要考虑的。”

  在市场监管方面,卫生、质检、工商等部门的多头监管,也让企业感到困惑。一位企业代表略显无奈的说,自己的企业一年就被抽检了70多次。对于多头监管,周炬直言,“给企业的负担真的特别重。”

  行政审批饱受诟病

  在本次会议上,行政审批周期过长也成了与会企业代表争相吐槽的话题。

  在我国,根据卫生部《关于印发<涉及饮用水卫生安全产品分类目录>的通知》(卫监督发[2007]261号),涉水产品应事先取得生产所在地省级卫生行政部门的“涉水产品卫生行政许可批件”(简称“水批”)。

  据白雪涛介绍,自2014年以来,涉水产品的行政审批被下放到省一级卫生部门,除“三新产品”外,均由省市卫生计生部门审批。然而,由于省级卫生部门人员配备不足、检测设施不够完善,往往导致行政审批的周期过长,甚至于出现了两年内没有一件“三新产品”通过审批的情况。

  “水批下放到省里,效率上有进步,但是跟企业期望的还是有差距,批件快的要3个月,慢的要6个月。”程兆山说,2个月是大家能够接受的时间。

  苏州微陶重金属过滤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曹刚也指出,“批件对行业影响最大的就是审批周期过长,影响了很多企业新产品的上市和创新,这是所有企业感到最头痛的。”

  行业呼吁规范市场

  饮水电器行业监管与标准的混乱让企业头疼,市场竞争的不规范同样让有责任心的企业揪心。

  由于高增长、高利润、低门槛“两高一低”的特点,饮水电器行业引来各方资本竞相追逐,致使市场参与者数量激增、成分复杂。除了传统的家用饮水电器企业,商用净水企业、综合型家电企业、日化企业、外资企业、互联网企业也相继涉足这一领域,每年都有大量的跨界者在涌入饮水电器市场。

  中国家电协会秘书长徐东生在会上明确表示,这个行业有着良好的发展机遇,但在发展过程中问题也不少,企业众多、发展水平参差不齐、市场竞争也不是很规范,市场宣传方面声音鱼龙混杂。

  为此,企业代表呼吁,企业要加强自律,做好销售人员培训和售后服务工作,同时应该尽快制定行业标准,以规范市场主体行为。

  汉斯希尔贸易有限公司市场经理唐鹏认为,饮水电器行业缺很好的“造血”功能,行业里不应只是互相挖角,要重视对各层级专业人士的培养。深圳安吉尔饮水产业集团有限公司技术管理中心总监张恒认为,有必要对铭牌、说明书、宣传单页等印刷品进行规范。

  中国家电协会理事长姜风提出,行业内应开展技术交流,以推动技术创新,并鼓励饮水电器企业向互联网企业学习,在产品开发的过程中关注消费者痛点。同时她还建议行业加强消费者教育,加强消费指导与宣传。

相关新闻

版权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轻工业网” 的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轻工业网,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轻工业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中国轻工业网)” 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信息之传播,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于转载之日起30日内进行。

返回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