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梦·大国工匠篇】刘更生:用精湛手艺传承传统工艺 用执着信念诠释当代工匠

0
2018-06-25 来源:中国台湾网

  编前语:“中国梦·大国工匠篇”大型主题宣传活动由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和中华全国总工会联合开展,中央新闻网站、地方重点新闻网站共同参与。活动旨在深入学习宣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通过采访报道基层工匠典型,弘扬劳模精神和工匠精神,在全网全社会营造劳动光荣的社会风尚和精益求精的敬业风气。

  走进位于北京市海淀区西三旗建材城中路27号的龙顺成,是一家有着百年历史,被认定为中华老字号的京作硬木家具店。不管是2014年APEC会议上为21位国家首脑量身定制的“皇宫椅”,还是内蒙古自治区成立70周年“座屏”作品都出自龙顺成。而北京金隅天坛家具龙顺成工作室“京作”红木家具第五代传人刘更生和他的工匠团队正是这些作品的创新设计者。

  刘更生,1980年到龙顺成学徒,师从孙月楼学习“京作”硬木家具制作与古旧家具修复技术。三十多年来刘更生凭借日益精湛的工艺技术和扎实肯干的奉献精神,2010年被任命为北京市东城区级京作硬木家具制作技艺代表性传承人,2015年被评为北京市劳动模范、和北京市国企楷模、北京榜样。

  榫卯之间 练就“京作”技艺

  龙顺成,清光绪年间开业,是硬木家具“京作”的代表。刘更生的父亲是龙顺成的老师傅。刘更生18岁那年,子承父业,进了龙顺成当上学徒。

  “京作” 硬木家具制作讲究榫卯结构,刘更生最先跟着师父学习“开榫”和“打眼儿”。“第一次给木头凿孔没有经验,被师傅从后面打了一巴掌,正是这一巴掌点醒了我如何做好一名木匠。”刘更生表示,他深知做个好木匠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此后,刘更生白天用心看师傅的姿势,琢磨技巧,等别人下了班,他就用一些废料慢慢练,下锯、凿孔、雕刻,这些简单的基本动作被他重复了成百上千次。三年后,他比同期进厂年轻人的基本功都扎实。1988年,刘更生参与北京饭店贵宾楼等多个重大项目的家具制作,在京作红木家具圈子里闯出了名头。

  2001年,刘更生开始参与古旧家具修复工作。十多年来,他已参与修复了几百件古旧家具,包括黄花梨木春椅、紫檀木转桌等多件明、清古旧家具,此类家具技艺要求更高、修复难度更大,刘更生深知马虎不得,他牢记老师傅的教诲:“干木匠的要学会专心与静心。”

  刘更生通过在红木家具制作技艺方面的精心锤炼,以及参与对大批的古旧家具的复原和保护,2016年被评为北京市一级工艺美术大师,2017年赢得“北京大工匠”(手工木工)的称号。

  创新工艺 保留传统制作

  刘更生表示:“随着时代的发展,人们对家具的需求有了不一样的变化,这让我们的工艺也有了相应的创新,比如我们设计的电视柜、沙发系列,都会对高度进行降低,来满足人们的生活需求,但是还是会保留传统的制作工艺,注重品牌的精髓。”

  最让刘更生难忘的是2014年,随着举世瞩目的APEC峰会的到来,他们接到为会议制作领导人座椅的艰巨任务。要求既要充分发挥现代家居功能先进的设计优势,又要保持中国古典家具的特色与韵味。为此刘更生大胆提出了将现代转椅与传统清式圈椅相融合的方案,就是在皇宫椅托泥版下边的龟角里隐藏一个直径约为2厘米的滑轮,这样设计不仅有效的克服传统清式圈椅过于笨重不便于移动的问题,而且在外观上完全没有破坏中式家具的美感。

  另外,为充分展现京作家具的精髓,刘更生采用“一木连做”的传统工艺,所谓“一木连做”,就是圈椅的四条腿和通直向上的部分用一整根的红木原料,这种工艺制作出来的椅子强度更高,使用寿命更长。在整个制作过程中,他与团队加班加点,终于圆满完成了APEC会议家具的制作任务,得到各级领导对于“京作”家具的高度赞扬。

  口传心授 传承民族文化

  “我要把老祖宗留下来的手艺继承好然后传下去,做‘京作’家具制作的领头人,为国家做贡献。”刘更生说

  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刘更生认为自己最大的使命与职责,就是像当年自己师傅带徒弟一样,把自己掌握的技艺全部精心的传授给下一代,使“京作”家具制作更好的传承下去。

  如今,刘更生作为传承基地大师工作室负责人,致力于培养下一代的任务。刚满25岁的学徒张丙策表示,如今学习传统老工艺的年轻人越来越少,自己热爱这个行业,会虚心踏实向师傅学习,让这种技艺得到传承。

  刘更生介绍,工作室正在实施“1351传承工程”计划,即由30人组成的梯形团队,经过人品、技艺等方面的层层选拔,最终选出传承人。同时,他还会带领徒弟参加各种比赛,不仅仅是为了展示技艺,更希望将技艺进行推广,让更多人特别是青年人加强对传统工艺的了解。

  刘更生以精湛的手艺完美诠释了他对传统工艺的热爱之情,以朴实无华的执着信念诠释了当代的工匠精神,为保护和传承宝贵文化遗产做出巨大贡献,使博大精深的中华瑰宝继续发扬光大。(完)

刘更生介绍“一木连做”的传统工艺。(中国台湾网 雍紫薇 摄)

 

 

相关新闻

版权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轻工业网” 的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轻工业网,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轻工业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中国轻工业网)” 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信息之传播,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于转载之日起30日内进行。

返回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