稳固工业经济回升向好态势 央地持续出台“三新”举措

0
2022-08-25 来源:上海证券报

 近日,各地在“三新”(发展新产业、培育新市场、实施新项目)方面积极行动,从供给端、需求端和扩投资发力,巩固工业经济回升向好态势。工业和信息化部也在酝酿多项政策措施,培育工业新动能,如制定能源电子、高端医疗器械等产业创新发展的促进政策,实施“机器人+应用”行动等。

 

  发展新产业:能源电子等产业促进政策将出台

 

  新兴产业是推动转型升级、增强产业韧性的重要新动能。下半年,新兴产业的动能将进一步释放。

 

  工业和信息化部近日在部署下一阶段重点工作时提出,制定出台能源电子、高端医疗器械等产业创新发展促进政策,加快推进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机器人、绿色环保等产业发展壮大;积极推进新技术应用场景创新,为新技术大规模应用和迭代升级创造条件。

 

  在推进新技术应用方面,工业和信息化部将实施“机器人+应用”行动,组织产需精准对接,加快成熟场景普及推广,加大信息领域产品创新,做强细分领域特色应用,助力各行业数字化、智能化转型升级。

 

  各地也已经行动起来,陆续发布支持新兴产业的政策措施。

 

  北京市经济和信息化局8月发布了两大新兴产业支持文件。在绿色环保方面,发布《关于支持氢能产业发展的若干政策措施》,推出20条举措助力北京氢能产业发展;在数字经济方面,发布《北京市促进数字人产业创新发展行动计划(2022—2025年)》,为支持数字人产业发展提供指引。

 

  深圳市出台了发展壮大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和培育发展未来产业的系列政策,在重大公共服务平台建设、核心技术攻关、特色园区打造、产业用地保障等方面推出了一系列配套政策措施。

 

  博览财经首席经济学家李宏图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尽管新兴产业发展势头较好,但目前总量还不够大,占GDP的比重也不够高,还有很大发展空间。巩固工业经济向好趋势,需要进一步提升新兴产业的比重,让新动能更强劲。

 

  培育新市场:消费品工业“三品”全国行将启动

 

  稳工业,终端需求十分重要。近日召开的全国工业和信息化主管部门负责同志电视电话会议要求,组织开展消费品工业“三品”全国行、新一轮新能源汽车下乡,以及家电下乡、以旧换新和绿色建材下乡活动。

 

  目前,家电下乡、以旧换新活动已经启动,各地纷纷出台措施。其中,山东将发放2亿元消费券,消费者在购买家电产品时,可按照单件商品销售发票金额使用相关消费券;浙江发布了家电企业优惠促销方案……

 

  中国家用电器协会执行理事长姜风表示,开展新一轮家电下乡有利于改善家电消费市场环境,激活巨大内需潜力。

 

  京东平台数据显示,2021年农村市场高端家电的零售额增幅达61%,远超一线城市35%的增幅,下沉市场已成为家电行业最富潜力的增长极。

 

  姜风认为,上一轮全国推广家电下乡后,这批老旧家电已逐渐到了更新换代的年限。“存量市场以旧换新是主要方向,农村消费者从‘有没有’到‘好不好’的需求转变,将释放可观的增长空间。”

 

  下沉市场空间大,也将为汽车和建材行业提供发展空间。专家预计,下半年新能源汽车下乡和建材下乡会有优秀表现。

 

  中国宏观经济研究院综合形势室郭丽岩主任认为,目前我国正努力把实施扩大内需战略同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结合起来,形成需求牵引供给、供给创造需求的更高水平动态均衡。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持续推进,也为规范市场价格秩序,有效引导和稳定市场预期奠定了坚实基础,下半年经济有望继续保持回升势头。

 

  实施新项目:一批新基建要尽快启动开工

 

  下半年“稳工业”还需要投资持续发力。“一批重大工程项目、行业技术改造工程项目已经开始启动。5G、千兆光网、工业互联网等新基建要尽快启动开工。”工业和信息化部新闻发言人、总工程师田玉龙近日在新闻发布会表示,下一步要用一系列措施扩大投资。

 

  相关企业正在积极响应。8月1日,粤港澳大湾区枢纽韶关数据中心集群起步区第一批项目在广东省韶关市浈江产业园集中开工。来自三大运营商、广东广电等企业的5个数据中心项目总投资近215亿元。

 

  7月30日,在济南召开的2022中国算力大会上,三大运营商、中国铁塔、中国广电以及浪潮、华为、阿里云等企业签约启动了26个全国性数据中心及云网融合项目,总投资额近500亿元。

 

  对于新基建投资,国家发展改革委新闻发言人孟玮说,从储备项目情况看,下半年,各地方和骨干企业将继续加大投资力度,一批重大项目将开工建设。

 

  “上半年我国工业经济已展现出强大的产业韧性、企业活力和发展实力。我们有信心、有底气、也有能力应对各种艰难挑战,巩固提升工业经济持续向好的总体局面。”田玉龙说。

相关新闻

版权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轻工业网” 的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轻工业网,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轻工业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中国轻工业网)” 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信息之传播,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于转载之日起30日内进行。
4、免责声明:本站信息及数据均为非营利用途,转载文章版权归信息来源网站或原作者所有。

返回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