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吹风进入“高速”时代,品牌如何打好内卷战?
自2016年戴森推出了售价为2990元的高速电吹风后,似乎让人们看到了这类平日里并不起眼的小家电产品的另一种可能性。彼时,高速电吹风的概念还相对小众,但随着近两年的发展,电吹风在经历干发、美发阶段后,高转速马达电吹风已成为行业最主要的发展方向,逐渐被消费者熟知、认可。
高速电吹风到底好在哪儿?
作为最常见的美发电器,电吹风在人们日常生活中的普及率极高。近几年来,伴随人们对自身颜值越发重视的个性化需求的不断增长,同时叠加从刚需型消费向享受型消费的转型升级,电吹风进入产品升级时代,高速电吹风在供销两端均显著增长。当前,高速电吹风以线上为主要销售渠道,奥维云网(AVC)数据显示,2020年1月-2022年12月,线上高速电吹风品牌数量由3个增长为60个,销额份额由39.2%增长为56%。
观察市面上高速电吹风产品可以发现,其高速马达大多都已达到11万转,更不乏达到13万转的产品出现,对比普通电吹风1.6万-2.1万转的马达转速,提升5倍有余。对此,月立集团有限公司营销总监厉力众对中国家电网记者强调,高转速的定义是马达转速在10万以上,现在市面上一些售价在200元-300元的高速电吹风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高转速马达,它们的马达转速仅略高于普通电吹风,这是一种概念偷换。
同时,厉力众还提到,高速电吹风并不是厂商为了炫技或噱头而研发,是从带给用户更好体验为出发点而进行创新升级的,“与传统电吹风相较,它有三大进步性。其一是其性能的提升,高速电吹风的关键在于其核心零部件高速马达,转速越快风量越大,从而靠风速把头发吹干,对比传统电吹风的高温烘干,更能保护头发上角质蛋白等营养物质,对头发的损伤更小。”
其二是其电机体积更小、重量更轻,在这种前提下,电吹风产品就可以做的更精致,极大程度满足消费者对产品颜值的追求,厉力众提到,以前理发店常用的AC电吹风,仅马达重量就在260g-300g左右,整机拿在手中长时间吹头发会造成手酸,现在在此方面则能带给用户更好地使用体验。其三是产品使用寿命更长,“高速电吹风的产品使用时间能达到1000小时,甚至达到2000小时,能够节约用户的经济成本。”
在中国家用电器协会美健(个护)电器专委会负责人司明明看来,高速马达的发展空间需要根据市场需求的发展而定,目前高速电吹风的市场渗透率并不高,从需求的角度而言,高速电吹风发展空间还很大,技术的创新是持续发生的,这意味着高速马达的市场依然可期。
行业“内卷”,国产品牌更具竞争实力
在谈及当前高速电吹风发展现状时,厉力众提到,在戴森推出高速电吹风后,他们做了很多专利保护,如高转速马达结构、手柄进风、镂空设计、无叶风扇、风嘴磁吸等都进行了专利申请。也就是说,国产品牌在破解戴森专利保护上是有一定难度的。
但纵观高速电吹风近些年的发展,我们可以看到,在高速马达、电子驱动等技术层面,国产品牌早已不输外资,达到了世界领先水准。随着小米、追觅、莱克、小适、徕芬等众多国产品牌的快速发展,高速电吹风赛道竞争日趋白热化的同时,也推动着产业的发展进步。“产品开发的基础是核心零部件的创新与使用,这方面我们是极具竞争力的。”厉力众说,国产品牌的竞争其实更“内卷”,在创新力度、决策效率上是快于外资企业的,所以产品开发周期也短于外资企业。
不仅如此,在价格上国产品牌也更亲民,如搭载着无刷马达、超大风量、负离子等功能的小适A8高速电吹风仅649元、近来在网络上爆火的徕芬低噪音高速电吹风也在千元以下,更易被消费者接受。事实上,价格下探这一点,在行业整体趋势上更得以体现。奥维云网(AVC)数据显示,2020年1月-2022年12月,高速电吹风均价同比下降50%。那么,未来行业是否会进入到价格战阶段呢?
司明明表示,高速电吹风目前还处在成长期,新进入者会不断涌入这个赛道,企业在进入市场过程中,价格或许是竞争和保护的一种手段,但低价绝不能低质,不能有损行业发展,“中国家用电器协会美健(个护)电器专委会目前也正在和诸多会员企业着手制定电吹风的相关标准,目的就是要推动提升电吹风产品的品质和消费者体验,促进行业的良性健康发展。”
现阶段,品牌间的竞争,在产品使用功能、价格等方面,都进入到新一轮博弈中。除此之外,在产品的外观工艺上,具备潮流化设计的高颜值产品也不断涌现,如金属磨砂质感外观材质、或撞色或顺色的色调搭配、一体式科技感构造等,高速电吹风的产品设计正日趋美妆化发展,给消费者带来了不俗的视觉观感。“比如我们开发的新品,在圆圈装饰里面安装了灯,用灯光颜色表示当前温度,一目了然又炫酷。”厉力众表示,产品要兼具实用性与美观性。
当然,要想产品真正做到行业领先,更要聚焦全方位多维度发展,诚如司明明所言,行业领先是多方面的,包括了技术、产品、品牌、服务等,在这些方面成为行业标杆,最核心的其实还是要获得消费者的认可和满意,建议高速电吹风企业要基于消费者需求方向发力,以消费者为导向,在技术、产品、品牌、服务等方面不断深耕。
相关新闻
版权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轻工业网” 的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轻工业网,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轻工业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中国轻工业网)” 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信息之传播,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于转载之日起30日内进行。
4、免责声明:本站信息及数据均为非营利用途,转载文章版权归信息来源网站或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