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业新锐聚力开拓方便食品产业蓝海
行业高质量发展离不开企业源源不断的创新动力,从行业新锐到行业领军,方便食品企业凭借自身独特的技术优势和产品优势,共同推动行业的高质量发展。日前,在中国食品科学技术学会(CIFST)主办的第二十三届中国方便食品大会同期举办的行业新锐对话环节,来自华味坊、美申园、白家阿宽、王家渡、嘉吉、味食源、春发、今麦郎的8位代表从各自领域切入,探寻方便食品行业的新蓝海。
强责任 挖掘特色
做响地方传统美食名片
螺蛳粉、酸汤面叶、红油面皮……一碗饭、一碗汤、一盘菜,每个人的心中都有一种无法替代的家乡味道。如何让地方美食走出去,被更多人知晓?这些深耕地方特色美食的企业给出了答案。
“让地方特色美食走出去,让更多消费者享受到地方特色美食,是食品企业的职责和使命。”在华味坊食品(焦作)有限公司总经理周国欣看来,酸汤面叶作为地方特色美食,承载了一代代人的回忆。但即使在河南,也不是每个城市的人都食用过酸汤面叶,因此企业在将酸汤面叶进行工业化的过程中,除了解决设备与工艺的匹配度外,还需不断提高消费者对产品的认知度。周国欣说,未来将会挖掘更多地方特色美食,借助工业化生产方式,推向全国各地。
广西美申园食品科技集团有限公司则致力于将广西柳州特色螺蛳粉发扬光大。公司总经理黄海表示,在螺蛳粉赛道上,仅柳州一地就有130家左右的相关工厂,企业也在思考如何才能让螺蛳粉走得更远。“食物要好吃,就一定需要好品质。螺蛳粉产业发展要考虑打造全产业链、做全渠道开发,有了规模和产品后,要实现自动化。做到这些,螺蛳粉生产企业才会走得更远。”黄海说。
重担当 创新技术
做优方便食品产品品质
不同地域的食品成分不同,企业将人工智能等技术融入产品开发中,关注行业、融合创新,赋予食品原料、调味料等方便食品领域研究新思路,是行业的共同期待。
四川白家阿宽食品产业股份有限公司副总裁张琨表示,公司营收额实现双倍快速增长离不开原创性产品和供应链的打造,其接近80%的产品都是聚焦地方特色的高品质、原创性方便食品。同时,公司通过品牌营销,兼顾供应链的成本优势和品质优势,既抓住了线上流量的宣传优势,又抓住了线下传统渠道的自有优势。“企业与行业的发展离不开政策的支持还有资本的助力,希望未来方便食品行业能够在多方支持下取得更加平稳的发展。”张琨说。
“智能制造服务的应用提高了效率,产品可追溯让消费者食用更放心。在这些基础上,通过技术创新把食品营养提高40%—50%,呈现出丰富的口感,是我们一直追求的目标。”北京味食源食品有限公司董事长刘滨在谈到企业产能实现翻倍时,句句离不开智能制造和技术创新。他表示,做出更好、更有风味的产品是企业技术发展的重点方向,一个品牌的打造需要几代人共同努力,希望未来与行业企业共同在技术领域合力突破瓶颈,助力行业创新发展。
今麦郎食品股份有限公司中央研究所所长李丽娜表示,每一代人对方便面的态度都不一样,随着饮食习惯的变化,消费者更希望方便食品的口味要还原、要健康、要养生,这就需要方便面行业不断加大创新力度。今麦郎一直致力于在非油炸面领域进行深入研究,现在推出的泡面产品实现了三分钟快速还原面馆的原汁原味。“未来我们会在做到好吃、新鲜、快捷的基础上,持续进行技术突破,让非油炸产品带给消费者更多快乐,带领行业走出一片新的蓝海。”李丽娜说。
促发展 洞悉市场
做强方便食品蓝海产业
企业想要健康发展就要准确把握市场动态,方便食品行业的高质量发展需要行业内各方通力合作,把准行业发展脉搏。
四川王家渡食品有限公司总经理李鹏认为,当前餐饮业中,正餐向高端化、连锁化方向发展,纳入到方便食品里面的半成品、成品对食材、风味的要求都在加强,对供应链也提出更高要求。“矩阵式供应链可以将企业需要的品类与业内专业的生产服务商对接,提高整体效率和水平。希望未来能够建立一个生态供应链体系,让大家发挥各自的专长和技能,提高行业运行水平,促使企业更加健康有序发展。”李鹏说。
每个企业都有各自的特点,找到自己的特点并发挥出来,才有可能在新的产业发展市场中形成新优势。天津春发生物科技集团有限公司总经理郝学财在谈到企业发展时感慨道,盲目追求市场风味潮流并不一定能获得良好成效,咸味食品配料企业发展一定要基于市场和客户的需求,不断增加自己的“底肥”。市场洞察和客户需求是企业创新的原动力,企业在持续深耕咸味食品风味领域的过程中要避免闭门造车,增加与行业企业的互动,建立战略合作关系,共同推进整个方便食品行业的进步。
在嘉吉食品解决方案北亚和澳洲增稠稳定产品线总监、北京工厂总经理孙英北看来,企业在食品生产过程中要遵守各国相关法律,要做到社会效益高于企业利益。此外,企业发展要认清自己的核心优势,要了解市场变化,了解消费者的变化;在做大做强核心业务的基础上,打造第二曲线或第三曲线,持续助力方便食品行业的发展。
相关新闻
版权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轻工业网” 的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轻工业网,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轻工业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中国轻工业网)” 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信息之传播,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于转载之日起30日内进行。
4、免责声明:本站信息及数据均为非营利用途,转载文章版权归信息来源网站或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