卖场销售额下降2.46% 建材营收增长远低于家具
近日,家居行业上市企业的年报陆续发布,新京报整理部分企业年报时发现,2012年家居行业主要上市公司营业收入比2011年同期增长平均值不到10%,而行业内部更是出现了家具企业均值优于建材企业的现象。对此,业内普遍认为,去年是行业最困难的一年,今年情况或将好转。
营收同期增加平均值低于10%
3月底4月初,家居行业内的几大上市企业2012年的年报陆续公布。从目前统计的年报中可以看出,2012年的家居企业相对上一年有升有降,营业收入同期增长的平均值只有5.5%,连10%都不到。“去年是很让人失望的一年。”全国工商联家具装饰业商会副秘书长郭力兵表示。
中国建筑材料流通协会近日发布数据显示,全国规模以上建材家居卖场2012年全年销售额为12467亿元,同比下降2.46%。尽管如此,中国建筑材料流通协会常务副会长兼秘书长秦占学也认为,正所谓一叶知秋,家居行业的上市企业主要是生产企业,与上游房地产行业紧密相关,房地产的走势直接影响到它们的走势。
德尔地板北京公司总经理王志明也表示,去年是最辛苦的,“几个同行聚在一起都是叫苦连天,大自然地板在香港的股价一块多港元,从资本市场看可能还是不太正常吧。”
郭力兵认为,上市企业作为行业内比较优秀的企业,其本身是有品牌优势的,所以他们所占的份额并不能完全代表整个行业的增长份额。实际上,除了这些上市企业外,很多企业都仅能维持生存,个别企业的提升也可能是利用多种营销手段占取了更多的份额,所以真实的行业数据可能还要更低,或者仅仅只是略有增长。
建材平均值低于家具
在仔细分析各家居企业的营收数据后,记者发现,建材企业的营收增长数普遍低于家具企业,所统计的几家建材企业中,仅有北新建材出现正增长,德尔家居、斯米克瓷砖、雷士照明等均出现不同程度的负增长。
不仅如此,此次统计中增长最快的企业——宜华木业,在其年报中显示,2012年公司实现地板销售收入2.5亿元,较上期增长7.91%;实现家具销售收入30.9亿元,较上期增长29.51%。同一个企业内部不难看出家具行业相对建材的优势。
对此郭力兵认为,消费者在使用家居产品的过程中,建材老化的速度比家具慢得多,改善型需求的消费者很有可能换一套新家具,却不一定更换地板、瓷砖。而新旧家具的轮换,无论是保障房、新房或二手房,都保证了对家具的刚性需求,也保证了家具在实现逐年增长过程中的基数。秦占学表示,与家具不同的是,建材却要直接受到国家机电投资和房地产开工率的影响。
今年或将好于去年
数据显示,全国规模以上建材家居卖场2013年1—2月累计销售额为1411亿元,同比上升7.11%。业内预测,随着今年春天房地产市场的回暖,建材家居市场的景气度有快速回升趋势。在已公布的企业年报中记者发现,对于2013年,各上市企业都提出了新的目标。比如美克股份将2013年计划实现营业收入定为28亿元,较2012年上调了7.7%。喜临门、宜华木业等也在年报内将2013年定义为“倾力打造品牌”、“全面转型升级”的关键年。关键在于宏观政策,比如十八大提出建立新型城镇化。银河证券建筑建材行业分析师洪亮表示,总的来看,城镇化概念极大提振了市场预期。秦占学也表示,在城镇化建设这支引擎下,家居行业不会更坏,一定会随着这个推动变得越来越好。
联邦家居北京公司总经理王建国认为,市场调控只是把需求滞后,并没有取消,刚性需求还会找机会爆发。尽管今年三月份市场的回暖迹象给行业带来不少正能量,但一些建材企业也表达了自己的担忧:三月份的爆发性增长,有可能是把之前压抑的需求吐出来了,但也有可能是把之后的消费提前了,四五月份这种火爆能否延续,目前还很难说。
业内声音
消费者更认同有实力的企业
●陈爱玲,宜华家居北京总经理
在家具行业中,各种不确定因素为市场带来洗牌的同时,也为优秀企业发展壮大提供了机遇,提高了市场占有份额。就消费者的反馈情况来看,他们不仅会关注品牌,会评价具体产品的质量、环保及服务,同时还会去选择企业本身的实力,以此来判断该企业能否兑现其出售产品时的各项承诺。
虽然也有很多渠道在评选一些优秀企业,消费者却看不到确定的评选条件,也不知道这些评定怎么来的。所以,我想行业本身还需要有一些更加规范的评定标准。
家具或将成为消费热点
●刘金良,中国家具协会副理事长、高级工程师
接下来的一年,行业基本面总体来说是向好的。一方面市撤境有所改善,国家提出收入倍增计划,开展民生工程,提高内需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有利于消费者消费潜能的释放。另一方面,城镇化建设的推进和城镇居民收入的持续稳定增长,都为家居内销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空间,是促进家具行业发展的最大利好,家具或将成为继家电之后又一个消费热点。
现在行业需要做的,就是加强产品结构上调整,家具企业要有自己的东西,增强知识产权的保护意识,也要提高企业的整体素质,提高企业职工队伍的人员素质,企业要增强自己的社会责任感。
版权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轻工业网” 的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轻工业网,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轻工业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中国轻工业网)” 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信息之传播,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于转载之日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