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能过剩,缝机行业转型升级必须破解的难题
随着宏观经济增速趋缓,我国制造业产能过剩的矛盾更加突出。过剩的产能不仅涵盖钢铁、船舶、水泥和煤化工等传统产业,甚至连光伏和风电等新兴产业也不能幸免。据统计,截止今年二季度末,我国所有工业行业产能利用率为78.6%。换言之,有超过两成的产能是放空的。这说明,产能过剩是制造业共同面临的一个十分棘手的难题。
问题,事实存在
缝机行业是否也存在产能过剩的问题呢?尽管尚无权威机构提供相关数据,但是,产能过剩的许多特征,同样在缝机行业有所表现。除了开工率和设备利用率这些硬指标外,“产能过剩”有一个最重要的表征就是:钱不好赚了,即毛利率持续走低,制造商的价格话语权几乎完全丧失。
当然,缝机行业的产能过剩,除了制造业的一些共性问题外,还有一些本行业的个性问题。或者说,缝机行业的产能过剩有两大特点。
特点之一是结构性过剩。从总体上讲,相对电控产品,纯机械类产品需求日益萎缩,产能明显过剩。最典型的是高速平缝机,普通高平与电控高平呈明显的此消彼长之态势。
特点之二是周期性过剩。近两年行业景气指数大致在70至130的区间波动,振幅不可谓不大。两个极点之间表现在产量规模上则有大约300万台(剔除结构调整的因素),即近18%的落差。
顽疾,必须直面
不过,随着决策层对经济下行容忍度的提高,当平稳和低速增长呈常态化后,这种以结构性和周期性为主要特点的过剩很有可能向绝对过剩转变。这是必须直面应对的客观事实。具体地说,电脑控制的缝机产品,甚至包括自动缝制单元这类眼下发展势头迅猛的产品,其产能突破需求上限的时间结点将提前到来,可能会超出我们的预期。与此同时,当温和增长替代爆发性增长后,未来行业上行周期对需求的增长,可能也跟不上产能自发扩展的节奏,出现旺季不旺、淡季更淡的局面。
产能过剩是困扰产业持续发展的顽疾,钢铁行业就是一个极具警示意义的反面典型。产能严重过剩,效益急下降,这种因果关系在钢铁行业的表现可谓到了极致。目前我国钢铁产能利用率为67%左右,即过剩产能已达到1/3左右,而吨钢利润已经从高峰期的1000元左右,下降到今年上半年的0.43元。如此这般的折腾,到年末出现全行业亏损恐怕也在所难免。类似征兆,缝机行业也有显现,刺绣机不就是拉响了警报吗?!尽管此说的由头是出口和汇率,但追根寻源,还得从供需平衡上找找原因,以解决产能过剩问题,真正改变现状。
溯源,如何破冰
产能过剩从何而来,又如何破解,这是我们讨论和寻求共识的重点。对于任何一个完全竞争性的产业而言,产能过剩也许是市场经济发展过程中不可逾越的一个阶段,产能本身又是一个处于时空变化中的动态概念。缝机行业投入门槛相对较低,跟风扎堆积习颇深,同质化现象久治难愈,产能过剩已经“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因此,只有跨越产能过剩这个坎,缝机行业转型升级才能真正歩入坦途。
治理产能过剩,虽没有立竿见影的灵丹妙药,但确也有一些基本思路可循之。产业经济学认为,从一个行业来说,如果产能过剩在20%以内,那么通过优化产品结构,实现升级换代,有可能解决过剩问题,使供需达到新的平衡;如果产能过剩超过30%,只有通过行业内部的资源整合,包括兼并重组等形式,在淘汰一部份落后产能的基础上,才能使有效供给得到明显的提升。
观察和思考缝机行业产能过剩的问题,还必须高度关注以服装为代表的下游产业的动向和国际产业格局的变化。例如,服装出口加工订单向海外转移,将影响缝机在国内市场的份额;缝机业日企向海外转移,则有可能削弱我国缝机企业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总之,这种“双转移”,对现有的产能已经并且还将继续产生新的变数。从短期看,可能是一种利空。从长远看,这将促使我国缝机企业别无选择地提高自主创新能力,进而真正提升自身的核心竞争力,以便在全球市场上进一步拓展自身产能的释放空间!
(lee)
版权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轻工业网” 的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轻工业网,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轻工业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中国轻工业网)” 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信息之传播,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于转载之日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