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能源车销售“井喷” 电池缺货引发价格上涨
2014-10-14 来源: 人民网
记者昨日从比亚迪等车企获悉,受惠于9月1日起正式实施的新能源车免征购置税新政,9月新能源车的产销量明显提速。新能源车市场的火爆,目前引发上游零部件供应紧张,尤其是电池供不应求。
中国汽车工业协会(下称“中汽协”)昨天公布的数据显示,今年1~9月新能源汽车生产38522辆,销售38163辆,比上年同期分别增长2.9倍和2.8倍,其中,纯电动汽车产销今年1~9月分别完成22747辆和22258辆,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产销分别完成15775辆和15905辆,远远超过同期整体汽车增速,1~9月我国汽车产销分别完成1722.59万辆和1700.09万辆,同比分别增长8.1%和7%。
销量剧增
中汽协数据显示,中国新能源车今年一季度产销量同比增长1.8倍和1.6倍,二季度产销量同比增长2.7倍和2.9倍,三季度产销量同比增长3.9倍和3.8倍,逐季增长势头迅猛。
国家信息中心信息资源开发部主任徐长明接受《第一财经日报》记者采访时谈到,9月新能源车免购置税后对新能源车有一定促进作用,但关键还是市场对新能源车存在这样的需求,车企在新能源车领域加大力度,大幅提升供给量。
“近两三年来,北京、上海等城市对新能源车的需求越来越迫切,但由于此前存在一定地方政府保护主义,以及本土企业在新能源车生产尚未跟上来,因此今年之前的中国新能源车发展相对缓慢些,而今年北京、上海等城市开闸,让外地车企获得在这些地方销售新能源车的入场券,大大活跃了这一新市场,而加上多重政策利好,以及充电桩等基础设施建设加快,车企生产新能源车的热情被迅速激发起来。”徐长明说。
9月,比亚迪、北汽等车企新能源车销量明显进一步加速。比亚迪内部人士昨日接受记者采访时称,9月比亚迪插电式混合动力车秦9月销量为1700辆,E6销量是195辆。“9月之前,秦销量最高的月份大约是1100辆。与9月免征购置税还是有关的。”上述人士说。
在新能源领域里蛰伏多年的比亚迪被认为是今年新能源政策最大的获益者,尤其是今年拿到进入北京、上海两大一线城市的新能源车入场券后,销量呈现爆发式增长。今年上半年,比亚迪新能源汽车业务实现收入27.5亿元,同比增长12倍。随着9月免购置税后,比亚迪新能源车销量增长进一步加快,今年1~9月,比亚迪新能源车秦销量累计达到9473辆,纯电动E6销量达到2004辆。
受惠于新能源车购置税的取消,北汽新能源车9月增长也提速。北汽新能源车2014年1~9月累计订单达3750辆,其中,9月单月销量1867辆,9月销量约占前9个月销量的50%。
鉴于新能源车的市场前景,越来越多车企涌向新能源车的制造和销售。
电池供应紧缺
金沙江创投董事、波士顿电池副总裁胡贺淞近日谈到,继此前在江苏投资波士顿电池厂之后,今年9月又在山东泰安投资建第二家电池厂,随着今年政策带动新能源车热,目前这些整车厂下的订单已超越锂电池生产厂商的产能,未来两三年锂电池还会不断缺货。
“在今年之前,我们不仅要卖电池还要帮客户一起卖车,因为没有新能源车的订单就没有锂电池的订单,因此帮助客户一起去游说政府采购电动大巴以及电动汽车。可是,从今年开始我们波士顿电池的销售总经理直接告诉各整车厂没有货了,如果要,那对不起,需要加价下单。”胡贺淞谈道,现在锂电池由此前愁卖变成供不应求,并引发价格上涨。
胡贺淞透露,波士顿新能源电池一度电或加价500元。而业内人士称,一度电电池售价大约是3000元,按此测算,波士顿新能源电池相当于涨价16.7%左右,但中低端电池厂加价幅度可能没这么高。
连新能源电池方面自给自足的比亚迪也一度出现遇到电池短缺问题,导致秦部分订单交付时间推迟,该公司1.6GWH新能源电池产能的惠州工厂已经满负荷运转。为此,比亚迪不断加大对电池生产线的投入,今年5月融资42亿元港元,募集资金投向电池及配套产业。此外,新建的年产6.5GWH深圳坑梓电池工厂一期工程已于今年9月逐步投产,年内至少新增产能1.5GWH。
相关新闻
- 2014年8月全国原电池及原电池组同比增2014/10/13 8:49:28
- 2014年8月全国原电池及原电池组同比增2014/10/13 8:49:28
- 2014年8月全国碱性蓄电池同比增长4.2014/10/11 8:34:09
- 2014年8月全国碱性蓄电池同比增长4.2014/10/11 8:34:09
- 2014年8月全国铅酸蓄电池同比增长252014/10/10 8:29:10
- 2014年8月全国铅酸蓄电池同比增长252014/10/10 8:29:10
- 2014年8月全国锂离子电池同比下降3.2014/10/9 8:56:06
- 2014年8月全国锂离子电池同比下降3.2014/10/9 8:56:06
版权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轻工业网” 的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轻工业网,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轻工业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中国轻工业网)” 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信息之传播,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于转载之日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