锂电池行业规范出台:生产设定最低门槛淘汰小厂

分享到: 更多
2015-09-09 来源:第一财经日报

    工信部近日出台《锂离子电池行业规范条件》(下称《条件》),旨在加强锂离子电池行业管理,提高行业发展水平,引导产业转型升级和结构调整,推动锂离子电池产业持续健康发展。多位业内人士9月7日接受《第一财经日报》记者采访时皆表示,从产能规模等方面设置条件,这有利于主流生产商的发展,加速将一些竞争力不强的锂电池厂淘汰出局,在为未来锂电池行业和新能源汽车发展“铺路”。
    《条件》从产业布局、生产规模、产品质量等方面设置门槛,其中对生产规模的要求是:电池年产能不低于1亿瓦时;正极材料年产能不低于2000吨;负极材料年产能不低于2000吨;隔膜年产能不低于2000万平方米;电解液年产能不低于2000吨,电解质产能不低于500吨。企业申报时上一年实际产量不低于实际产能的50%。
    《条件》还规定,锂离子电池制造企业须具备相关标准规定的电性能和安全性检测能力,鼓励企业配备环境适应性检测仪器及设备,具备电池环境适应性检测能力。
    宏源证券一位分析师接受《第一财经日报》记者采访时谈到,近几年在新能源汽车快速增长的带动下,锂离子电池行业非常火爆,各地都纷纷一窝蜂生产锂离子,但有不少是小厂,这让该行业的竞争加剧,陷入无序竞争中,价格相对混乱,而现在出台《条件》,从规模上设置门槛,将一些小厂挡在门外,有利于产业集中度的提升和结构的调整,对未来锂离子电池和新能源汽车发展都有好处。
    “近年来各地涌出不少锂电池厂家,有的小厂甚至没有经过审批就投产,一时无法估算《条件》将淘汰掉多少家企业,但根据我们的了解,低质锂离子电池在一定程度上是过剩的,而优质的锂电池依然产能不足,达到供应新能源汽车标准的锂电池厂其实并不多。《条件》在规模上设门槛,还比较合理,相对而言,做到一定规模的企业在技术、质量等方面有其优势。”上述分析师说。
    金沙江创投董事、波士顿电池副总裁胡贺淞在接受《第一财经日报》记者采访时也谈到,《条件》的出台对该行业健康发展来说是一件好事,锂离子电池行业发展参差不齐,技术和质量领先的锂电池厂家订单应接不暇,而有的小厂在行业形势好的时候也未必能争取到订单,市场原本就在进行优胜劣汰,而《条件》出台后,加速淘汰掉部分电池厂,使得强者愈强。
    目前,由于电动车快速发展,全球电动汽车锂离子电池产能井喷,2014年产能高达7GWh(gigawatthour,10亿瓦时),EVSalesBlog根据电动汽车的销售数据和不同插电式汽车的千瓦时利用模型,计算得出全球十大电池生产商的排名,来自中国的比亚迪、北京普莱德、中航锂电和天能四家厂挤入前十名。
    招商证券相关报告指出,仅考虑动力电池和消费型电池的需求,2018年锂电池需求将达54GWh,2020年有望达到72GWh。2014年我国动力锂离子电池市场需求达2.8GWh,消费型锂离子电池需求约为30GWh,储能锂离子电池市场需求占比较小,总计可达33GWh,还有翻倍空间。
    本报记者发现,相比于工信部在《汽车动力蓄电池行业规范条件》规定锂离子动力蓄电池单体生产企业年产能不低于2亿瓦时的要求,《条件》的门槛相对低些,这样既防止部分企业一窝蜂发展汽车动力蓄电池,也为储能和消费型锂离子电池消费需求保留了很大的空间。

版权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轻工业网” 的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轻工业网,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轻工业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中国轻工业网)” 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信息之传播,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于转载之日起30日内进行。

返回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