呼唤规范-光伏产业背后的短板阵痛

分享到: 更多
2015-12-22 来源:中华玻璃网

 “今年1-9月,中国多晶硅产量已达10。7万吨,同比增长9。1%,电池组件产量31GW,同比增长32%;新增并网光伏装机量约10。5GW,累计装机容量超过38GW。”10月13日,在2015中国光伏大会暨展览会开幕式上,工信部副部长怀进鹏用这样一组数据揭示了中国光伏行业持续回暖的现状。海关总署最新公布的数据显示,今年1-7月,我国对外出口光伏电池和光伏组件总额为76亿美元,中国出口到国际市场的光伏总量至少达到13100GW。
  然而在产业规模高速扩张的背后,光伏产业在质量控制、行业标准、规范化管理等诸多方面仍存在不同程度的短板。
  25年之争:技术水平与人为因素
  今年3月,工信部公告了最新的《光伏制造行业规范条件》,其中要求多晶硅电池组件和单晶硅电池组件衰减率在1年内分别不高于2。5%和3%,25年内不高于20%;薄膜电池组件衰减率在1年内不高于5%,25年内不高于20%。
  作为光伏发电的核心装置,光伏组件的可靠性足以直接影响整个行业的发展。比照规范条件,现行的光伏组件能否达标,维持25年的使用寿命,一直是行业关注的焦点问题。
  “在光伏行业大发展的2005-2011年间,由于多晶硅材料供应紧张,行业内确实一度出现多晶硅滥用的现象。回收材料、高杂质材料甚至废电池片被部分应用到产品当中,在一些质量管控不严的公司中,组件运行2-3年甚至会衰减40%-50%。”在10月12日举办的2015光伏领袖峰会质量与标准论坛上,西安隆基硅材料股份有限公司总裁李振国这样解释早期光伏组件不达标的情况。
  单纯就材料性能而言,李振国认为,光伏组件“完全可以使用25年甚至50年”,而近期出现的一些组件可靠性下降的情况,可能还是技术层面的新问题。例如硅片隐裂问题,10-20年前硅片的厚度基本在500微米,而目前主流的材料厚度普遍在180微米、190微米,如果工艺处理不当,确实容易导致隐裂。另一方面,根据海外一些大规模兆瓦级商业电站的运行经验,欧美地区上世纪80年代初开始兴建的绝大多数电站目前都在正常工作,且衰减率大多在12%-13%左右。在李振国看来,“这其实跟人为控制和质量意识相关,并不是技术本身固有的一些问题”。
  天合光能有限公司副总裁冯志强则坦言,由于相关标准尚未形成系统,部分满足认证标准的组件也难以完全保证25年的使用寿命。“整个行业要重视25年标准的建立,要从团队建设、测试系统构建等方面全盘考虑,使得建构的标准能够经得起时间检验。”
  长期户外验证缺失
  光伏组件所处的户外环境千差万别,按照25年使用寿命的标准要求,组件和其采用的关键材料的环境适应性,越来越受行业重视。
  根据传统的组件评估过程,“通过2000小时、3000小时的湿热实验去证明组件能够在户外使用25年,这其实是有待斟酌的。”采访中,杜邦光伏氟材料市场经理付波向记者展示了一组光伏组件户外失效的案例,在北美地区一个运行仅4年的光伏系统中,组件背面的背板材料已经完全剥落,而这些组件都来自知名厂商并且通过了相关认证。通过进一步研究发现,组件的相关标准测试并不能发现这种剥落开裂现象。相反,一些光伏组件在使用接近20年后,机械性能仍未发生大的变化,但是经过3000小时的室内湿热实验,性能则表现出明显下降。可见,一些传统的室内评估实验难以真实反映光伏组件在户外长期运行的情况。
  另外,由于各个国家和地区的气候条件和使用环境差异巨大,光伏组件的户外衰减模式也十分复杂。据付波介绍,很多组件在中国、印度的衰减就要快于日本和欧洲一些国家。
  “因为在室外要运行20到30年,目前还没有人在实验室的条件下重新模拟这样的室外环境。”日本电气安全环境研究所的Kohji Masuda表达了同样的想法。

相关新闻

版权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轻工业网” 的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轻工业网,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轻工业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中国轻工业网)” 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信息之传播,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于转载之日起30日内进行。

返回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