盲目多元化与供给侧改革背道而驰

分享到: 更多
2016-04-06 来源:经济观察报

经济观察报 种昂/ 近来,钢铁、煤炭、水泥等行业兴起了一股多元化转型的热潮。主业的产能严重过剩,市场行情一片萧条,发展前景暂时看不到希望,所以挖煤的搞起了牛肉买卖,炼钢的做起了游戏生意,织布的玩起了光伏电站,甚至还有种菜、养猪、开超市的,不一而足。

仔细看来,这些过剩产能产业原本都属于依靠投资拉动的,无论是钢铁、煤炭、水泥、铝业等,但转向的目标却都是吃喝拉撒、消费领域。这在某种程度上存在一定的道理。

眼下,“三驾马车”中投资和进出口全面衰退,反而一直疲软的消费急速增长。2015年,中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首次突破30万亿,对国民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进一步提升到66.4%,成为拉动经济增长第一动力。这些企业的多元化转型正是迎合了当前的经济大势。

可是,此时这些企业抽出动辄数千万、上亿元的宝贵资金用于多元化产业发展,困境中的主业又该如何提升、脱离困境呢。

且不论刚刚涉足的上述多元化产业能否最终盈利,企业原有的钢铁、煤炭、水泥、化工等主业的困境恰恰是因为自身的实力不强,急需产业升级、结构调整。中国的粗钢已卖出了白菜价,但大量精钢特钢仍需进口;煤炭企业开工不足,一吨煤的利润比沙子都低,但多种煤化工产品仍要依赖国外;铝产业严重过剩,但用于航天、高铁的铝制品却供不应求;造纸业国内产能过剩20%以上,但每年仍要进口260万吨各种纸品,其中日本纸尿裤大量中国倾销……所谓产能过剩,只不过是中国企业扎堆在中低端产品,造成局部市场饱和、供大于求而已。

今天许多产业严重过剩产能局面的形成,正是当初中国政府拿出4万亿救市时,多少装备制造企业为满足临时激增的订单、不顾产能过剩的隐忧而简单的扩大产能规模,多少企业把从银行融来的大把资金转而投入火爆的股市、房市,而企业长远发展的技术研发和产品结构调整的投入却明显不足。学界有一种观点称,2009年后中国制造业在4万亿投资下白白地错失了一次技术升级、产品结构优化的历史契机。

如今,当企业再度陷入困境,急需技术升级、结构调整的投入时,大量企业却开始剑走偏锋、向主业抽血投入到多元化产业,技术研发不做了,环保节能也停止了。永清环保曾在钢铁烟气环保市场中排名第一,占整个行业份额30%以上,可2015年该公司却没有一个钢厂大气治理的订单。眼下,企业在技术研发、环保节能的停滞,必将成为历史的又一笔欠账。事实上,如今国企正在进行又一轮主辅剥离、去社会化职能的改革,恰恰是国企在治疗上一轮经济困境时盲目多元化的后遗症。

市场繁荣时一哄而上、重复建设,市场萧条时掉头就跑、四散而逃,企业仍旧脱离不了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的简单发展思维。当前中国政府倡导供给侧改革,改革的初衷是希望企业能够通过研发创新,提供真正满足市场需求的商品,从而化解产能过剩的危机。

中国轻工业信息中心副主任郭永新指出,目前,许多产业的产能严重过剩,但产业内的有效供给却不足,供给侧改革势在必行。身处产能过剩产业的企业更应该优化品类结构、向高、精、尖、专领域发展,优化区域布局、尝试向“一带一路”海外区域拓展,优化产业链结构、向上下游关联产业延伸,走出一条产业多元化而非多元化产业的道路。

眼下,诸多产业正陷入产能过剩、市场萧条、巨额亏损之中,但真正能救赎企业的只有企业自己,盲目多元化发展无法代替主业技术和产品升级的必经之路。这是企业发展迟早要还的账。

相关新闻

版权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轻工业网” 的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轻工业网,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轻工业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中国轻工业网)” 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信息之传播,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于转载之日起30日内进行。

返回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