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制造商都是浮云,电池厂商才是电动汽车的“大腿”

分享到: 更多
2016-04-26 来源:创业邦

    现在新能源汽车,尤其是纯电动汽车在世界各地都收到了广泛的关注。但是这种绿色的出行方式,却至今为止都没有被绝大部分人所关注。购买新能源汽车的,都是前沿科技人士,或是家里已经有了多辆燃油汽车的土豪们,这些土豪购买新能源汽车,为的就是“尝尝鲜”,对于他们来说,电动汽车就是一个“大玩具”。究其原因,有两个主要因素限制了电动汽车的发展和普及:续航和价格。
    与传统燃油汽车相比,人们在考虑购买电动汽车的时候最先想到的,就是“这辆车能跑多远“。传统燃油车,只要能找到加油站,其续航基本是没有限制的。而新能源车主每天都要与一个叫“续航焦虑”的东西做斗争,电池还剩50%的时候就开始担心,还剩30%的时候就要拼命寻找充电站,好不容易找到了充电站有时还要排队,而且充电时间至少需要大概一个小时的时间(快充)。如果你身边有新能源车主,你可以做一个实验:邀请他一起开车出去郊游,他的第一反应肯定是查查沿路上有没有充电站。
    另外在价格方面,新能源汽车也没有任何优势。续航超过300公里的电动汽车,售价基本都在20万以上。如果你想买一辆大名鼎鼎的特斯拉,你会发现你最少需要花60万(Model S),虽然Model 3能便宜一点,但是现在订车,最早也要一年以后才能提车。
    现在许多地方都在推广新能源汽车,远了不说,就说国内的北上广这三大城市,购买新能源汽车都不用参加遥遥无期的摇号,而且在北京新能源汽车还不限号,在各种补贴和利好之下,电动汽车在这些城市内越来越普遍。在这个油价太高,动不动就限行的背景下,越来越多的消费者开始或主动或被迫的考虑新能源汽车。汽车制造商们当然也看到了这个商机,除了特斯拉之外,其他一些传统汽车制造商也在纷纷推出混动和纯电动汽车。
    几乎每一个汽车制造商的战略都大致相同:将尽可能容量大的电池放在价格尽可能低的车型里,从而解决消费者对于续航的焦虑,以及对于价格的敏感。各大厂商都在努力寻找优秀的电池,因此那些生产电池的厂商迎来了春天,如果能够在技术上实现突破,他们将会迎来大批来自汽车制造商的订单。
    电池厂商在电动汽车市场上的地位是否会最终超越汽车制造商?Navigate Research最近的一篇文章表示,电池供应商很快就会成为电动汽车发展中的“主角”。
    LG Chem应该是最认同这一观点的企业之一了。
    这家来自韩国的电池供应商与通用汽车达成了合作,他们会为2017款雪佛兰Bolt EV提供最核心的部件:电池。除了电池之外,他们还将会为通用提供一些其他部件,例如传动马达和车内仪表盘等。这些设备中,一些由通用设计,LG生产的,另外一些则是LG自主设计的。
    正是这次合作,才让GM找到了足够稳定强大的电池,让他们可以尽快推出续航达到200英里(约320公里)的纯电动汽车。
    在2015年举行的底特律车展上,通用集团第一次在世人面前揭开了雪佛兰Bolt EV的面纱,并且宣布他们将会在2016年底之前正式开始这款纯电动汽车的量产工作。
    我们再来看看电动汽车的代表人物:特斯拉。他们的电动汽车所用的电池,与日本企业松下公司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特斯拉在内华达州建立了一个名叫Gigafactory的超级电池工厂,专门从事电池产品的开发和生产。但是你也许不知道,在建立这个工厂的过程中,松下为特斯拉提供了巨大的帮助,他们不但出资,还给特斯拉提供了电池生产技术上的协助。
    去年年底,有媒体称特斯拉与LG展开了合作,此消息爆出之后,作为当事人的LG和特斯拉都没有进行回应,反倒了松下先坐不住了,详细解释了三者之间的关系,称特斯拉只是向LG采购了目前已经停产的Roadster电动跑车的电池,从而为消费者提供更换新电池服务。LG不会向特斯拉供应正在出售,或日后计划上市的特斯来电动车电池。而且有消息称,是特斯拉主动向松下公司进行了解释和说明。因此,说特斯拉在一定程度上要看松下的脸色,一点都不为过。
    就在通用和特斯拉都得益于与电池厂商的合作时,电池供应商越来越大的影响力触发了菲亚特-克莱斯勒汽车公司CEO 塞尔吉奥·马尔奇奥尼(Sergio Machrionne)的反应。
    马尔奇奥尼自己并不是电动汽车的支持者,今年一月他曾经表示,电动内燃机的发展,有可能会让汽车制造商丧失基本的汽车设计控制权,让这个权力逐渐转移到电池供应商的手中。如今汽车制造商在汽车制造领域所掌握的知识产权已经为数不多了,内燃机是他们仍然掌握的几个知识产权之一。马尔奇奥尼表示,电动汽车的发展将会让汽车制造商连内燃机的掌握权也最终丧失。但是马尔奇奥尼的这番话显然并没有起作用,其他的汽车制造商依然在从电池供应商那里采购电池和其他一些原件,从而打造电动汽车。
    许多分析师都认为,电动内燃机的发展,将会吸引其他一些公司进入汽车市场,例如在科技界已经封神多年的苹果。
    还有一些初创企业也将会在电动汽车领域抢食传统汽车制造商的份额,例如Faraday Future,他们就正在尝试复制特斯拉的成功之路。最近还有留言称,英国吸尘器制造商Dyson也正在考虑推出一辆电动汽车。还有一个值得注意的事情是,韩国消费电子巨头三星目前正在韩国市场销售汽车。虽然三星目前销售的汽车只是经过改名的雷诺汽车,但是谁能保证他们不会在未来自主开始电动汽车研发呢?

 

版权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轻工业网” 的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轻工业网,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轻工业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中国轻工业网)” 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信息之传播,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于转载之日起30日内进行。

返回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