玻璃产业拓展升级步伐加快
北方市场调研:
引言
今年7—8月份国内玻璃价格持续上涨,除了领涨的华南地区和河北沙河地区外,东北等地区也成为市场关注的焦点之一。
目前来看,玻璃价格在中秋节后有所松动,玻璃市场是“旺季不旺”,还是展开了阶段性修复行情?东北和华北地区玻璃企业在前期价格上涨中生产情况如何?9月19日至23日,期货日报记者走访了沈阳、秦皇岛、迁安的相关玻璃生产企业和深加工企业,对玻璃市场的变化以及行情的发展进行了调查。
1,东北地区玻璃产能大洗牌
近两年我国东北地区玻璃产业成为市场关注焦点之一,价格从800元/吨上涨到1400元/吨,从产品胀库演到清库,“北货”源源不断地南下。
2012年之前,由于东北地区玻璃生产企业较少,需求量大,玻璃一直呈净流入状态,市场价格居高不下,曾领跑全国玻璃市场。但在2012年之后,受到本地新建生产线增加的影响,市场竞争非常激烈,2014年以来东北玻璃产能大幅提升,价格“高地”已不复存在。
期货日报记者了解到,2013—2014年随着河北迎新玻璃集团、信义玻璃有限公司等企业在东北地区新增生产线,东北玻璃产能明显提升,2014年产能达到0。9亿重箱,较2013年增长40%,而当年玻璃需求却下降50%。
对此,河北迎新玻璃集团本溪玉晶玻璃有限公司总经理赵晓亮也深有感触。“其实早在2014年下半年,我们就看到了玻璃大熊市的迹象,东北地区首当其冲,经济结构调整影响下游需求,再加上后期有不少玻璃厂相继投产,造成了短时间内产能急剧增加,呈现出阶段性供需不平衡。”赵晓亮称,2014年6月份,东北地区的玻璃厂家陆续开始降价,玻璃市场展开洗牌。
由于在成本控制、资金、企业管理等方面有优势,一些新企业在市场竞争中逐步将东北部分老牌玻璃企业淘汰出局。
赵晓亮告诉期货日报记者,通过两年多的市场洗牌和整合,东北地区玻璃市场相继停掉了十几条生产线,目前基本实现了区域内的产销平衡,玻璃价格也逐步回升。
但需要注意的是,北方地区尤其是东北等地区的玻璃市场在市场规模、产业集中度、深加工市场等方面,不及华东、华南、华中等地区。
根据中国玻璃期货网的统计,2015年东北地区玻璃年产能不足1亿重箱,仅占全国总产能的7%,深加工产业也远不及华东、华南。东北地区玻璃下游消费以房地产建筑装饰装修为主,目前虽然有部分玻璃加工企业开发出了其他领域的玻璃产品,但仍没有形成规模。
虽然规模远不及珠三角及长三角等发达地区,但东北玻璃市场的季节性特点决定了它不能被忽视。
尤其是近些年,玻璃市场冬季常常出现“北货南下”的局面。在区域市场价格差异比较大的时候,为了增加冬季销售,东北地区不少玻璃会运输到南方,对南方市场产生了较大的影响。
东北地区冬季下游建筑业和加工业停工时间较长,通常从11月到次年的3月,一般玻璃需求会有5—6个月的“真空期”,玻璃生产企业库存和价格会受到较大影响。
实际上,玻璃市场的冬储也与东北地区冬季寒冷,玻璃下游建筑业和加工业停工周期长有关。
记者了解到,由于玻璃企业是连续生产,进入冬季后企业库存压力较大,通过降价、保价等方式吸引贸易商进行冬储,以缓解自身库存压力。
“东北地区冬储玻璃受到季节性因素影响,是特殊时期解决玻璃企业冬季生产经营所需资金的一种方法。”业内资深人士陈小飞告诉记者,主要是由贸易商提供一定数量的资金,玻璃生产企业进行一部分价格让利。“冬储销售虽然能缓解玻璃生产企业资金短缺的问题,但由于冬储数量过大,次年春季以后市场价格面临的压力比较大。”
不少业内人士认为,东北地区冬储情况和玻璃行业周期性调整有一定的关系。前期该地区产能增速较快,供需严重失衡,使得冬储价格高于现货销售价格,冬储的贸易商和加工企业遭受较大的损失,影响了贸易商冬储的积极性。
从2015年开始,东北地区玻璃冬储其实已有了一些变化。多数玻璃生产和加工企业开始尽量增加出口,或销售到南方市场和华北部分市场,实现当期销售,尽可能不增加本地区冬储产品数量,以便次年春季市场价格启动。
“往年看到市场行情好,都会多存点货,但现在已经没有必要了。”在北方某玻璃企业负责人看来,只要价格保持稳定,市场就不会提前拿货,都是正常出货,市场维持良性循环,资金能够正常回笼。
“我们今年冬储的思路就是能少存货就少存,备足自己的流动资金,这对开春以后市场启动会有好处。”据赵晓亮介绍,他们今年将拿出两条半生产线根据市场需求出货,只留一条半的产量作为冬储的备货量。
2,出口成为今年市场一大亮点
记者此次走访的几家玻璃企业库存都处于低位,而且今年以来始终维持在较低的水平。
库存维持低位说明货都销售出去了。记者了解到,今年以来,东北玻璃企业的订单量普遍有明显的增加,尤其是下半年订单量有了“质”的飞跃,有的厂家订单量甚至较去年翻了一番。目前,该地区不少玻璃企业的订单计划已排到了10月底甚至是11月,这种局面往往只有在玻璃市场行情好的时候才会出现。
玻璃市场“三四年等一回”的红火场面今年终于来到了,这也令东北玻璃企业受益。“一方面市场价格‘水涨船高’,下半年以来东北玻璃价格涨幅在20%以上;另一方面供需面改善,从调研的玻璃企业来看,出库情况较好,库存水平较低。”中信期货分析师张骏称。
在此次考察中,无论是玻璃深加工企业,还是生产企业,走在厂库里,吸引记者目光的不仅有排队等候拉货的货车,还有一些木制的玻璃架子整整齐齐地排放着。据介绍,这些玻璃主要是用于出口。
众所周知,今年房地产市场火爆增加了玻璃的消耗。除此之外,汽车和出口需求也有了明显增加,尤其是出口需求成为今年市场的一大亮点。记者上月在走访沙河地区时了解到,该地区玻璃出口量较去年同期有40%左右的增幅,东北地区也同样如此,出口情况非常喜人。
“我们之前没有做过出口,今年5月份开始有30%的产量出口。如果按一年300万重箱的产量计算,今年出口能达到100万重箱,主要出口到非洲部分地区。”上述玻璃企业负责人说。
在本溪玉晶玻璃有限公司,记者了解到,目前有一条半生产线的优质浮法玻璃,用来出口以及销往津京唐地区,未来将增至两条甚至两条半生产线。
在华北市场,出口也是一样的红火。“我们现在库存20万重箱,基本是8天的产量,比往年同期要少,去年同期库存在50万重箱左右。”河北明营建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桑路明介绍,公司今年出口量整体增加了40%以上,销往拉丁美州、非洲等一些国家,出口生产订单排到了一个月以后。
耀华玻璃集团秦皇岛弘耀节能玻璃有限公司的出口增速也非常快。耀华玻璃集团销售部部长曹红告诉记者,由于秦皇岛的临港优势,出口有得天独厚的条件,再加上公司新的思路也是加大出口,目前该公司的茶玻出口占生产量的80%,深灰玻出口占生产量的90%,白玻出口比例在15%—20%。
“我们销售网络覆盖全球八十多个国家和地区,发展中国家和地区占比大一些,像南美、非洲、东南亚等地区,这些地方基础设施相对薄弱,对玻璃的需求量很大。”曹红称。
据了解,今年以来,玻璃出口量增加主要基于两方面原因。一方面是人民币汇率变化使得国内产品出口竞争优势增加;另一方面是为了减轻国内市场竞争压力,平衡区域价格差异,在国内原片玻璃出口量增加的同时,加工产品出口量也有较大幅度的增加。
3,在“一专多能”上寻出路
受地理位置限制,东北玻璃市场形成了一个较为独立的市场。但是随着地区价差的波动,尤其是像2014—2015年东北玻璃价格深跌导致地区价差扩大时,仍有一部分东北玻璃外销华东、华南市场,并对当地市场造成一定的冲击。
同样,虽然现如今东北玻璃市场供需结构相对平衡,但是也难以抵挡外来低价货源的冲击。此次调研记者了解到,东北玻璃与沙河的正常价差在200元/吨左右,沙河的玻璃一旦进入东北,东北地区的玻璃企业老总便会“眉头紧锁”,随时要做好“应战”的准备。
“尽管区域间的生产企业在价格和产品品种、规格等方面有联动效应,但是也会存在竞争。尤其大部分生产企业的产品基本相同,需要依靠自身的竞争优势取得领先地位。”张骏说。
调研中记者发现,在玻璃市场整合过程中,北方市场尤其是东北地区的玻璃企业已逐渐认识到市场平衡、产业升级、产业链拓展等方面的重要性。其中,玻璃生产企业不再一味地通过产能扩张、价格竞争来争夺市场份额,而是通过产品精细化、差异化来竞争,通过发展深加工来提高产品附加值和利润。同样,玻璃深加工企业资金管理意识逐步提高,在选择订单方面也表现得更为谨慎,同时通过加大研发力度提高产品的竞争力。
“对于未来,我们认为在普通玻璃上找出路没有实际意义,经过这段时间出口的变化,我们想把加工玻璃的出口也带动起来。”赵晓亮说,从今年春节后开始筹备制镜和一些夹胶生产线,这样可以消化一条玻璃生产线近四分之三的产能。“不管以后市场行情走好还是走坏,东北地区会保持货源短缺或者是微缺的状态。”
作为东北地区典型的玻璃深加工企业代表之一,本溪至善钢化技术玻璃有限公司依托玉晶原料基地,致力于就地就近做大做强玻璃产业。“目前,玻璃企业已经着眼于更广阔的领域,比如新型强剂材料、硅酸盐技术,在‘一专’的基础上力争‘多能’。”本溪至善钢化技术玻璃有限公司负责人李彦双表示。
在李彦双看来,去库存实际上就是找出路、找替代。“随着橱柜、菜板、加热板、面板等新兴需求出现,家装玻璃未来需求会越来越大。”
目前拥有四条生产线的耀华玻璃集团,有两家全资子公司。其中,一家北方公司有两条颜色玻璃生产线,现在做的是茶玻和福特蓝;另外一家公司是秦皇岛弘耀节能玻璃有限公司,有两条白玻生产线。这四条线年产能大概在1380万重箱。“后期操作以保持产品价格稳定为主,及时调整生产品种,通过品种调整保持价格稳定。”曹红称。
4,玻璃价格短期理性回归
如今谈及玻璃行业近几年的变化,不少玻璃企业感慨万千。有企业负责人称,玻璃价格连续几年在低价位运行,很多玻璃企业都因此“大伤元气”,甚至把资金都耗完了,现在有点“回血”的状态了。
“现在玻璃企业老板又挺直了腰板。”在上述负责人看来,当前玻璃行情要是能再维持一两年,以前受过伤的企业都可以恢复元气。
希望是美好的,但现实却再次泼了冷水。自7月以来,前期一路上涨的玻璃价格突然“断挡”,像踩了“急刹车”。中秋节后玻璃市场各区域价格出现不同程度的回调,与此同时,期货盘面也呈现出回落振荡的态势。
“前期价格上涨是玻璃行业周期变化的正常阶段。由于华南地区价格上涨速度过快,拉大了与周边市场的价差,造成大量的外地玻璃流入华南市场,引发本地区价格回调。”在陈小飞看来,这是市场价格变化过程中的必然阶段,是市场价格理性回归的结果。
山东金晶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期货部负责人焦勇刚也认为最近的行情属于修复性行情。短期的价格下跌更多受前期上涨过快以及运费上涨、节假日等因素的影响,修复回调的意味更浓。
“从市场需求端来看,还是相对稳定的。在玻璃销售价格大幅上涨的情况下,最近几个月新点火复产的产能并不是很多,反映出玻璃企业更加理性,还有就是对后期行情走势信心不足。”焦勇刚表示,目前来看,阶段性的区域价格回调也属正常,预计可能持续1—2个月,起码在“金九银十”旺季期间,玻璃价格有望维持坚挺。
在张骏看来,短期玻璃价格回调将持续到国庆节后。未来市场分歧在于房地产需求增长能否持续,即供需面改善的驱动力是否存在。“10月份以后,北方地区将逐步进入需求淡季,对整体市场需求会造成一定的影响,但在年初房地产投资和新开工大幅反弹的支撑下,第四季度建筑玻璃需求淡季不淡的预期犹存。”
谈及玻璃市场未来的风险,业内人士认为,一方面是运费上涨的影响持续发酵,加重下游观望情绪,进而影响玻璃企业出库。此外,冬季极端天气对下游开工、运输等也会产生一定的利空影响。另一方面,房地产销售下滑、楼市调控政策大范围收紧,也会影响房地产和建材需求持续复苏的预期。
相关新闻
版权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轻工业网” 的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轻工业网,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轻工业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中国轻工业网)” 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信息之传播,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于转载之日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