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刺绣让人们记住乡愁
云南楚雄彝族自治州大姚县咪依噜民族服饰制品专业合作社社长罗珺代表:
民族刺绣让人们记住乡愁
“我一个拿绣花针的绣娘,能当选为全国人大代表,这是党和国家对我的信任!”云南楚雄彝族自治州大姚县咪依噜民族服饰制品专业合作社社长罗珺代表感慨地说。
罗珺告诉记者:“最让我振奋和回味的是政府工作报告中说的‘人民群众身心健康、向善向上,国家必将生机勃勃、走向繁荣富强。’总理说到这里时,大家都热烈鼓掌。”
滇中蜻蛉河畔的大姚县彝族群众自古有精于刺绣的传统,祖传四代彝族刺绣手艺的罗珺决心用彝绣传承彝族文化。她于2009年起先后创立了大姚县咪依噜民族服饰制品公司和咪依噜民族服饰制品专业合作社,形成了“公司+合作社+农户”的运营模式,致力于彝族刺绣产品研发、生产、销售和刺绣技能培训。合作社让大批农村绣娘脱贫致富,专职绣娘年收入可达三四万元。
看到记者要拍照,身穿精美彝族刺绣服装的罗珺忙戴上一顶马缨花般鲜艳的彝绣帽子。她笑眯眯地说:“我们彝族戴帽子是表示尊重。”罗珺的服装和帽子都是她自己的刺绣作品,她还拿出一些绣片、香包等绣品给记者看。
罗珺在展示彝族刺绣工艺品。光明日报记者 张勇摄/光明图片
身为彝族刺绣非遗传承人、省级刺绣工艺大师的罗珺,对彝族刺绣有特殊的理解。她认为彝族刺绣传承着民族文化,让人们记住浓浓的乡愁,也让更多的人关注民族工艺和民族文化。
来北京开会之前,罗珺到大姚县昙华乡走访了许多彝族刺绣艺人,了解他们传承刺绣文化的情况。她感受到年轻绣娘们对彝族刺绣市场前景的疑虑,也深感民族刺绣小微企业发展的艰难。她很关注政府工作报告中关于扶持民族文化和小微企业的内容。罗珺告诉记者,她准备在会上提出两个建议,即《关于加快发展民族文化产业打造民族文化品牌的建议》和《关于加大力度扶持彝族刺绣文化产业发展的建议》,建议有关部门进一步加大对小微文化企业的扶持力度,督促相关政策落实,尤其要大力扶持非遗类民族文化产业,培育民族文化品牌。
相关新闻
- 国绣文化·珍艺传承------记中国刺绣2017/9/22 16:48:29
- 国绣文化·珍艺传承------记中国刺绣2017/9/22 16:48:29
- 东北绣女吴爽2017/7/7 11:26:45
版权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轻工业网” 的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轻工业网,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轻工业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中国轻工业网)” 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信息之传播,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于转载之日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