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踏丁世忠两会提案:推动体育用品产业转型升级

分享到: 更多
2018-03-15 来源:中国服装网

 3月5日,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在北京人民大会堂开幕。作为连任三届的全国人大代表,安踏集团董事局主席丁世忠长期关注传统制造业创新发展、制造型中小企业转型升级、我国贫困地区青少年健康成长、进城务工人群融入城市生活等社会热点话题。今年,丁世忠代表又向大会提交了两份建议:一份是《关于落实创新驱动战略推动体育用品产业转型升级的建议》,一份是《关于通过“扶体扶智”深化精准扶贫中青少年教育工作的建议》。

建议一:关于落实创新驱动战略推动体育用品产业转型升级的建议

“未来,中国品牌走向国际市场,靠的不再是低价,而是靠商品品质、价值和品牌,从价格竞争走向价值竞争和创新竞争,这是中国品牌走向世界的新路径。展望未来,要成为真正的’大国品牌’,就要有与国际水平比肩的创新能力,成为勇于创新、鼓励创新的品牌,为消费者提供专业化、高值感、国际化的商品,实现由’消费者买得起的品牌’向‘消费者想要买的品牌’转型升级。”丁世忠在十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期间的发言。

在建议中,丁世忠分别以“加快建立产学研深度融合的体育用品行业技术创新体系”、“降低创新成果的知识产权保护成本”、“推动建立国家级的体育用品行业创新平台,实现资源共享”和“加大运动鞋设计人才培养,培育自主创新型人才”四个方面阐述了其观点。

毕竟,自党的十九大报告明确指出,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是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战略支撑以来。过去五年,“创新驱动”成果显著,我国科技进步贡献率从2012年的52.2%升至57.5%,国家创新能力排名从2012年的世界第20位升至第17位。在迈向工业4.0的进程中,“中国制造”要从过去的“价格竞争”走向“创新、创意、价值竞争”,核心驱动力就是“创新”,体育用品制造当然也不例外。

在推进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背景下,2014年国家发布《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体育产业促进体育消费的若干意见》,将全民健身上升为国家战略,把体育产业作为绿色产业、朝阳产业培育扶持。特别是在《体育发展“十三五”规划》中,“创新发展”已经成为“十三五”时期体育发展的基本理念之一。近两年我国体育产业进入前所未有的发展时期,以冰雪产业为例,以北京成功申办2022冬奥会的契机,国家提出“3亿人上冰雪”,2025年中国冰雪产业规模将达到1万亿,占体育产业总规模的七分之一。

然而,在体育产业繁荣背后,体育用品、体育鞋服制造等传统行业技术创新体系不完善,创新平台缺失,创新人才不足严重困扰体育用品行业转型升级。

建议二:关于通过“扶体扶智”深化精准扶贫中青少年教育工作的建议

关于第二点建议,丁世忠在十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期间表示:“实施精准扶贫,就要’体智’双扶,在贫困地区设立’体育扶贫’专项基金,发起并推动青少年‘每天运动一小时’活动。作为中国的体育品牌,推动中国体育的发展是应有的责任,也是担当;让偏远及贫困山区的孩子们享受运动带来的快乐,通过‘茁壮成长公益计划’提升身体素质、用体育来提振他们的精神风貌,健强他们的体魄,是中国体育品牌的使命。”

在建议中,丁世忠分别以“制定贫困地区’扶体扶智’的具体政策和措施,打造’共同参与平台’”、“‘硬件软件’双管齐下加大贫困地区青少年体育教育的投入”和“促进青少年体适能的发展,推动素养教育均衡提升”三个方面阐述了其观点。

2017年7月10日,经过半年多的深入调查,安踏集团与中国青少年发展基金会联合发布《中国贫困地区青少年体育现状调研报告》(下简称报告)。报告显示:我国有3.67亿青少年,其中4000多万处于贫困状态,存在的问题有三大类:一、普遍缺乏专业运动装备;二、体育师资力量极其薄弱;三、体育课程设置单一,素养教育存在空白点。

以体育课程为例,调研报告显示:贫困地区的青少年中,绝大多数对体育运动有着极大的热情与渴望,有97.7%的学生喜欢上体育课,有88.9%的学生认为运动重要,有91%的家长支持孩子参加运动。但在贫困地区的大多数中小学中,体育课程都存在单一、枯燥的现象,体育课多数以科目达标为目标,没有发挥体育运动强身健体的作用。同时,体育课还受到场地单一、设施不全、器材少、旧、差、师资不足、教学不专业、装备不齐全等等诸多因素制约,体育素养教育更是存在空白。

在贫困地区的中小学校,对青少年的“体智”教育依然显得“心有余而力不足”。尽管近年来国家和各级政府对贫困地区教育投入不断加大,学校硬件设施不断完善,但有关体育教育方面的场地装备保障、师资力量投入、课程完善开发、教学信息化等方面仍亟待加强

相关新闻

版权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轻工业网” 的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轻工业网,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轻工业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中国轻工业网)” 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信息之传播,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于转载之日起30日内进行。

返回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