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严”禁塑令落地,企业扩产可降解塑料抢占千亿市场
进入2021年,国家发改委、生态环境部等9部门联合印发的《关于扎实推进塑料污染治理工作的通知》正式落地实施。
这份“史上最严”的禁塑令,要求从2021年1月1日起,直辖市、省会城市的商场、超市、药店、书店等场所禁止使用不可降解塑料袋、全国范围餐饮行业禁止使用不可降解一次性塑料吸管。
释放千亿可降解塑料市场
据央视报道,目前很多大型餐饮企业,包括各品牌奶茶店、咖啡店都已经不再提供一次性塑料吸管,大部分换成了纸质吸管,也有改成了聚乳酸可降解吸管,还有一部分用可直接饮用的杯盖来代替。
这一禁塑令的落地实施,以及即将到来的2022年冬奥会也宣布采用生物可降解餐具,将加速释放可降解塑料行业的利好。据国信证券测算,中国可降解塑料市场约有1017万吨的潜在需求空间,对应市场规模约1777亿元(人民币,下同)。
据悉,目前市场上主流的可降解塑料主要是以生物质为原料生产的PLA(聚乳酸)和以化石能源为原料生产的PBAT(聚己二酸/对苯二甲酸丁二酯)为代表。
这两种塑料的生产较为成熟,且总产能占比居于前列。目前国内多家上市公司已经在积极扩建可降解生物塑料产能。
龙头企业加速布局扩产
●中石化入股海正生物
中国石化集团资本有限公司(简称“中国石化资本”)宣布投资入股浙江海正生物材料股份有限公司(简称“海正生物材料”),布局高端聚乳酸可降解材料。
据介绍,海正生物材料实现了聚乳酸产业化,目前拥有年产5000吨聚乳酸的生产线,现在的年产能是1.5万吨,新增的年产能3万吨的生产线已在2020年12月1日投产。
●恒力石化生物可降解聚酯项目一次性开车成功
恒力石化子公司营口康辉石化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康辉石化”)年产3.3万吨PBS类生物可降解聚酯新材料项目已于2020年12月25日一次性开车成功,顺利投产并产出合格产品。
有分析指出,该项目投产后,产能跃居国内前三,将大幅缓解国内PBS类生物可降解塑料供需缺口,预计增加年收入6-7亿元。
●长鸿高科60万吨PBAT产能项目落地嵊州
热塑性弹性体企业长鸿高科发布公告称,全资子公司浙江长鸿生物材料有限公司(“长鸿生物”)顺利摘得嵊州市经济开发区M2020-10号出让地块,标志着长鸿高科60万吨全生物降解热塑性塑料产业园项目正式落地嵊州。
根据规划,项目分二期进行,每期30万吨/年,总建设周期5年。其中一期投资25亿元,一期首次投资10亿元,先行建设年产10万吨可降解材料生产线,主要生产 PBAT、PBS、PBT 等不同产品,同时配套下游薄膜、塑料袋、一次性快餐盒等终端成品生产、储运设施。
据介绍,该项目总面积约213亩, 其中一期首批10万吨产能,有望在2021年6月建成投产。“如果一期投产,这将是浙江规模较大的PBAT产能项目。” 长鸿生物表示。
●瑞丰高材年产30万吨PBAT项目达成合作意向
此外,山东瑞丰高分子材料股份有限公司(“瑞丰高材”)已与上海聚友化工有限公司就公司规划年产 30 万吨生物可降解高分子材料 PBAT 项目达成合作意向。中粮生化通过技术攻关,已经掌握可降解生物材料全产业链生产工艺和加工技术。
●彤程新材拟建造产能6万吨的PBAT工厂
已获巴斯夫授权的彤程新材将在上海建造一座一期产能为6万吨的PBAT工厂。该工厂将使用巴斯夫的工艺技术,出产的原材料将部分交由巴斯夫作为ecoflex产品销售。新工厂将于2022年投产,供应全球生物聚合物市场。
降成本、稳技术是关键
相关资料统计,在禁塑令正式实施的前一周,聚乳酸的市场价格涨到3.3~3.4万元/吨,而12月中旬的PLA价格还在3.2万元/吨,整整涨价2000元/吨。随着这些企业的扩产布局,可降解塑料的价格有望进行新一轮调整。
不过,目前在聚乳酸合成路线中,关键中间体丙交酯纯化技术壁垒极高,国内厂商鲜有突破。PBAT要求固体化运输,一般的生产厂家购买后需高温溶解,若能采用一体化生产,可将PBAT生产出来后固体化之前直接进入下道工序,节省大量能耗、运输成本及中间厂商所赚的利润。
风口来了是个好机遇,但只有掌握了技术并持续创新,才能真正笑到最后。
相关新闻
版权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轻工业网” 的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轻工业网,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轻工业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中国轻工业网)” 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信息之传播,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于转载之日起30日内进行。
4、免责声明:本站信息及数据均为非营利用途,转载文章版权归信息来源网站或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