纺机行业:创新大厦需要坚实地基
国产纺机使用情况调查中,半数以上的受访者认为国产设备稳定性差、制造质量低。造成这种现象固然有企业一味追求降低成本而忽视制造质量的因素,但更重要的是因为一些基础技术、基础材料无法实现国产化造成的。
虽然近年来国产纺机设备的制造技术取得了跨越式发展,但我国每年依然进口大约40亿美元的纺机设备。石家庄纺织机械有限责任公司的特宽幅织机在国内处于领先地位,但技术难关仍然困扰着他们,董事长闫书法说:“现在最大的问题就是开口。重型织机幅宽十几米,一片综框上有上万根经纱,只有重型多臂的开口形式才能拉开。而国内生产的多臂太轻,只能用在小织机上。进口的史陶比尔成型多臂售价80~100万,配到我们织机上,使制造成本大幅提高。”
在调查中还发现,受访者认为国产配件器材类产品能满足纺纱要求的比例最低。这也印证了一些基础技术、基础材料国产化产品质量不过关的现实。在基础性研究落后的情况下,设备制造企业如果使用进口的配件就会推高成本,降低竞争力,而使用国产配件又往往造成设备稳定性、制造质量的问题。
基础性研究耗时长、投资大、见效慢,跟不上国产技术创新的速度,最终使得这些关键技术、关键材料成为制约中国技术创新的瓶颈。创新大厦的崛起需要基础研究的坚实地基,而脚踏实地地做好基础性研究不仅仅是企业的责任,还需要政府的支持、行业协会的引导以及全社会的关注。
(lee)
版权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轻工业网” 的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轻工业网,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轻工业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中国轻工业网)” 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信息之传播,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于转载之日起30日内进行。